LIFESTYLE深度聚焦

「把小事做好,就會成為一件大事!」光影與偶戲的魔法師 石佩玉

二十多年歲月,石佩玉從未離開劇場。身份多元的她,不僅是優質製作人,埋首於現代偶戲創作之中,更一手策劃《超親密小戲節》,為觀眾帶來一段段溫暖動人的美好故事。
「把小事做好,就會成為一件大事!」光影與偶戲的魔法師 石佩玉

採訪撰文/顧軒  攝影/詹朝智

每逢秋天,趁著涼爽微風吹起,熱鬧的台北街頭就會出現一個神秘旅行團。他們一邊聆聽導覽員的解說、一邊睜著眼睛四處張望,彷彿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因為故事的灌注又令人倍感新鮮。這個漫遊台北的小團隊,每趟旅程需要花費兩到三個小時,先是穿越一條條狹小巷弄,再來鑽進老屋、咖啡廳或某個非典型演出空間。成員們肩靠著肩、近距離欣賞一齣齣用物件與偶戲堆疊的可愛小戲。

《超親密小戲節》,是這個神秘旅行團的名字,從2010年創辦至今已經邁入第六屆,更在2016年邁入雙年展的另一階段。而一手打造這個台灣最具特色戲劇節的幕後推手,就是飛人集社劇團團長—石佩玉。

劇場製作的感性面

大學念的是銘傳觀光系,嚴格說起來,石佩玉的背景跟劇場沒有太大關聯,當初是因為看了表演工作坊的經典劇碼《暗戀桃花源》,才決定踏進這全然陌生的領域,「我真的是因為去看了戲才發覺舞台劇這麼好玩。」於是剛跨出校門的她,找工作時看見兒童劇團開出的徵人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三個條件就是「耐操、不怕小孩、吃苦耐勞」,她想了想之後便在心底打了三個勾,就這樣進入劇場,一晃眼,二十多年過去。

溫暖體貼的個性,再加上擅長用理性態度處理問題,優異的工作表現,令她一路從劇團行政升職為製作,之後更擔任知名的創作社劇團經理,參與過各式各樣的劇場專案,不僅身經百戰,也成為眾人口耳相傳的優質製作人,「我對工作的自我意識很高,只要意識到是在工作,我理性的部分就會跑到很前面。但我認為藝術行政不單單只有理性,一定還要有感性的成份、幫忙看作品的呈現,再試圖理解並參與作品。」

與偶戲的命中注定

如果投身劇場是石佩玉自己做出的決定,那麼與偶戲的相遇,就彷彿老天為她規劃好的「命中注定」。

還在兒童劇團工作的她,被朋友邀請在遊戲空間裡編導小小演出,石佩玉回憶起那次首度創作說到,「當時我已經在兒童劇團待了一陣子,覺得無論偶戲或是對小朋友說故事應該還有更多方法。所以我就在那裡用物件邊演邊說、說了好幾個故事。每個月一到兩次,持續說了三四個月。」從遊戲空間的非正式發表,再到2002年於牯嶺街小劇場的首度售票演出,一次次的創作對石佩玉來說,就是最好的學習經驗,也因此,她從未為了偶戲拜師學藝、出國深造。

放鬆散步看戲去

現在的《超親密小戲節》雛形,源自當年她跟著劇團前往荷蘭觀摩偶戲節的珍貴經驗。當時,她看到策展人用自家倉庫規劃演出,場地雖小,卻能邀來全球知名的偶戲團隊共襄盛舉,也讓她看見現代偶戲的多樣玩法與可能性。「那位女性策展人背景不全然是戲劇出身,但她很厲害,倉庫是跟別人用一塊錢交換來的。她的偶戲節起源就是小小的,到我去的時候偶戲節已經成形。我想,是因為策展人本身眼光準確,挑選節目五花八門,卻都有一定水準。」

時隔十七年,石佩玉腦海裡的《小戲節》終於在2010年舉辦第一屆,細數遊歷過的街區,也從早期師大、永康商圈走向大橋頭、古亭區,今年甚至跨出台北市,讓小戲們在淡水老街落腳。歷經這些年的策展經驗,石佩玉也理出一套國內外節目的挑選標準,「國外的作品一定是我看過、已經完成的,再者是透過藝術節與策展人引薦。而台灣作品是以邀請創作者為優先,因為大家的作品都是新的,邀請方式通常來自不同領域,好比今年就有現代戲劇、行為藝術,甚至京劇、芳療師參與演出。」

觀賞表演之外,《小戲節》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讓觀眾可以放鬆散步。不過,在台北就算事先規劃再完備,戲與戲之間的距離,還是要讓觀眾不斷趕路,再加上安全、交通等因素,「全然放鬆」這願望依舊難以實現。如果可以不被預算所限,石佩玉心底最想把《小戲節》帶到東岸花蓮去旅行,「如果是花蓮,我們有些事情就會改個方向。譬如點跟點之間的距離會更遠,我們就可能改成腳踏車車隊,騎一騎停下來、講講故事、看看風景,再到下一個地方看戲。」

從老屋召喚記憶

「細膩女性視角」是石佩玉的創作特色,好比2004年的《廚房》、2007年在實驗劇場演出的《浴室》,或是2014年推出的《測量》等作品,她都試圖用不同切入點,去探討女人在遭遇抉擇之際的狀態轉變。

即將在11月推出的新作—《聽房子在說話 吉光片羽》,就選擇老奶奶的戲偶作為主角,演出地點更將巡迴全台灣七棟老屋,在短短三十分鐘之內,訴說那一段段在時間流逝中遺失、又被記憶給召喚回魂的動人故事。

「我對物件有一種依戀,其實偶戲也是如此,某種程度有一些些睹物思人的成份。所以《吉光片羽》概念中的老屋、物件跟偶,都是以這樣的觀點出發。而老屋是個載體,新舊不斷更迭,但房子依舊停留在那裡,眼看著所有事件的發生與結束。」

《吉光片羽》除了有她一貫的創作手法,她也首次把採訪記錄給放進演出,「例如訪問的素材、當地婆婆的聲音採集都會放進去,我也會把現場老屋的影像當作光影戲的媒材,所以七個點就有七個不一樣的故事。」正因如此,石佩玉坦誠她在導演上面臨著更高難度的挑戰,「因為偶戲或戲劇會把人拉進來,可是一呈現採訪素材,它的寫實度就會把人推出去,像是觀賞美術作品一樣。我要怎麼處理才能讓它不突兀,其實有點難。」

信念,微小卻絕對

緊接而來的2017年,忙碌的她早已排定密密麻麻的演出行程。舊作《初生》會在明年二月跟九月應法國之邀,前往當地兩個城市演出,而飛人集社另一位核心團員作品《小宇宙》,也要在全台醫院巡演,提供重病孩童欣賞,甚至全新的台法劇團合作案,也要在明年邁向下一階段。

案子一個接著一個,被時間推著走的她,每天焦慮到只能睡四、五個小時。不知道她是否還有能力想像,十年後的自己會變成什麼模樣?聽到問題之後,她先是呵呵大笑,接著聳了聳肩說到,「十年滿久的耶,十年之後我就五十幾歲了。你可以想像十年之後是什麼樣子⋯是不是?這問題很難吧。」

一路以來,石佩玉不求大,秉持著「在有限資源底下把小事做好,它就會是一件大事」的信念,緩緩走著那微小卻絕對的步伐。就算某天她可能不再創作、甚至離開這塊領域,但飛人集社與《超親密小戲節》曾帶給你我的感動,相信過了再久都不會被時間稀釋,也會讓曾參與過的每一位觀眾牢記在心。

演出資訊/

飛人集社劇團《聽房子在說話》

演出時間:11/5~12/17

演出地點:台北市草舍文化、松菸閱樂咖啡、台中市奉咖啡、嘉義市米克斯藝術中心、花蓮花女舊校長宿舍、高雄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雲林故事館

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網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