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鄧惠文】婆媳小劇場

Text / 鄧惠文 Photo/ 電影劇照

【鄧惠文】婆媳小劇場
如果與自己的母親有未解的矛盾情結,與婆婆也不容易修好。婆婆,是一個容易被投射的角色,容易集結人類對於「邪惡母親」的想像。
 
討論會上,年輕女性談起擇偶的想像。要嫁有錢人的、要有幽默感的、要心靈相通的,都有人贊同也有人不以為然。唯獨一項有共識:不能跟婆婆住。
 
「不論婆婆是怎樣的人嗎?」我問。
「對,即使是表面上很好的婆婆,婆媳之間必定有衝突。不住一起反而摩擦少。」
 
曾幾何時,這已經變成女性的共識?


心理治療工作讓我有機會跟許多身為媳婦的女性一起探索內心,說「絕不跟婆婆住」的,如果出於真正的自主,幾乎都不會有問題,也能讓老公同步。微妙的是,許多人明明已經跟婆婆的兒子獨立住在別的地方,但卻還是自己把婆婆帶在心裡,住在心裡,佔去內心極大的空間,變得狹小又擁擠,產生許多不愉快,家人也不得不一同感受著她的痛苦。

有人自己堅持不跟婆婆往來,但卻密切觀察著婆婆與其他妯娌的互動,誰送了婆婆什麼,便感到不舒服,激動地批評,通常是對老公抱怨:「你嫂嫂只會巴結」「虛偽」「其實她很壞」「她背後是怎麼說你媽的」,或是順便刺傷老公:「你弟賺那麼多,弟媳當然可以買東西」,若是婆婆送了誰什麼,更是憤恨自憐,「為什麼這麼不公平」。
 
為什麼那麼在乎呢?
有時候,並不是因為心靈自主而決定不跟婆婆住,相反的,是因為心靈無法自主的問題非常嚴重,或是與年長女性的關係有過創傷經驗,對於婆婆的角色抱持預設性的恐懼,沒有信心建立一個好的新關係,因此極力逃避。許多台灣媳婦內心對於婆婆有著母愛的期待,希望被婆婆欣賞、疼愛,甚至偏愛、獨愛,因為太在意了,變得非常敏感而脆弱,婆婆稍稍粗心或帶一點攻擊的話,就會讓媳婦感覺被否定,因此慌亂、緊張,天崩地裂般地難以忍受,但卻無法覺察自己有多麼期望被婆婆欣賞。憤怒背後,其實是無底的挫折感與恐懼。
 
如果與自己的母親有未解的矛盾情結,與婆婆也不容易修好。婆婆,是一個容易被投射的角色,容易集結人類對於「邪惡母親」的想像,諸如自私、嫉妒、佔有、毀滅的能力等等,同時,婆婆也常被人期待為具備超凡的能耐,包括:放手—— 對自己拉拔長大的兒子沒有任何控制欲;自給自足 ——身心情感都不依賴兒子;有時我也看到媳婦對於婆婆「不夠有幫助」而不開心,特別是媳婦自己的生活壓力大,感到難以勝任時,例如剛生小孩的媳婦,特別容易跟婆婆關係緊張,表面上問題出自雙方教養觀念不同,但情緒的本質卻是懊惱婆婆無法讓人信賴,不能作為幫手,不滿情緒的根源其實是失望與無助。
 
婆婆可以是第二個母親,也可以只是某位年長女性。外在有沒有同住,不一定代表什麼。內心自由,生活才能寬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