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專訪】江宥儀John Yuyi台灣首個展《目不見睫》,看見自我時代的灼灼目光

藝術家江宥儀的個展《目不見睫(Eye Sees No Lashes)》於1月9日至2月20日開展,也是藝術家在台灣難得一見的大規模的完整呈現!

photos/TAO Art、翁氏工作室

【專訪】江宥儀John Yuyi台灣首個展《目不見睫》,看見自我時代的灼灼目光

旅美藝術家江宥儀終於回到台灣開展,無疑是2021開年討論度最高的藝術話題之一。江宥儀以平面視覺藝術在社群平台上走紅到國外,常與時尚媒體、品牌合作,曾創造 Gucci 有史以來最高點閱覽的 Instagram 貼文。今年正在台北TAO Art藝廊舉辦的《目不見睫》,不只是第一次在家鄉台灣舉辦個展,也是藝術家首次以裝置為主的展覽。


江宥儀的作品看似前衛新奇,實則緊貼自我、形象、社群網路等關鍵字,以自己的身體和肖像探討現代社會中的各種關係與議題。這次《目不見睫》從「眼睛」出發,觀看與被看之間,串連著每一個作品和所創造出來的感受。

展覽同名作品〈目不見睫〉,高2.4公尺的人偶,有著長長的藍色假髮,地面上又有藝術家自己的眼睛,將身體的生理本質與非物質的視覺感受聯繫在一起。眼睛是這個方程式的關鍵,彷彿凝視與被凝視間的通道,卻從來不曾意識到自己的樣子。

〈那一葉,我們眼神交會Making eye contact with leaves〉,江宥儀
〈那一葉,我們眼神交會Making eye contact with leaves〉,江宥儀

其他如〈那一葉,我們眼神交會〉,散布整個空間的枝葉上有著眼睛不斷地旋轉,葉子上恆動的雙雙目光,恰好的呈現了這個時代焦慮和不安。另外一件〈你只看到我〉則是以日常的隱形眼鏡表現愛情裡的獨佔欲,愛人眼中只容得下愛人。

〈你只看到我 All you see is me〉,江宥儀
〈你只看到我 All you see is me〉,江宥儀

在這些作品裡,有些物件有部分的身體,而有的時候是身體上有物件,江宥儀作品所創造出來的圖像是動態的、扭曲、複雜的,自然及非自然物質疊合,如策展人岳鴻飛表示:「江宥儀在原始層面上探討在當今超媒體世界中的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她將自己的肖像傳播充斥於網路、媒體,並搭配隨機選擇的物件與感覺,疏通了存在的不安全感、虛榮、焦慮和恐怖,來形塑當代的自我。」

〈愛你愛到殺死你 I knife you〉,江宥儀
〈愛你愛到殺死你 I knife you〉,江宥儀

去年因為疫情從紐約回到台灣,江宥儀在疫情的不安定中,意外獲得了專心創作的時間,才與策展人岳鴻飛、TAO Art藝廊創辦人Vicky Chen實現了這此展覽,讓台灣觀眾看見突破以往平面攝影和社群媒體創作形式的藝術展出。


江宥儀《目不見睫》專訪

Marie Claire(以下簡稱M.C.):《目不見睫》是妳在台灣的首個個展,它的涵義與發想是?

江宥儀(以下簡稱江):這個展覽有點像我過去作品的延伸,把2D思維3D化。「目不見睫」這個名字,是指看不到自己的過錯,或看得到很遠卻看不到很近的地方。我自己把它延伸成目中無人的解讀,是一種反諷,近一年來我比較懂得保護自己,為了符合要求更有堅持,別人可能因此覺得我是眼睛長在頭上,其實我只是在很多事情上,必須有所堅持。


M.C.:妳自己的身體、肌膚常常是妳的創作載體,對妳而言身體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聯是?

江:身體跟肌膚是大家都有的東西,就是會特別地有共鳴,而且當你近看,每個毛孔、每個紋路都很不一樣,是很奇妙的存在。肌膚也是我記憶別人的一種方法,尤其是親密愛人或者是家人。


M.C.:妳從網路社群平台發跡,創作內容也常與之關聯,它對妳的意義至今有什麼轉變?

江:以前社群網路對我而言,比較像吸收事物的地方,我在呈現自己時也不那麼有枷鎖。至於現在,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覺得資訊量好多,很不舒服,又不得不放棄,因為它已經成為我們的生存模式。我現在不會密集地在網路上做互動,我要保有自己的能量,這是最優先的一點。


M.C.:因為 Covid-19 疫情回到台灣近一年,最大的收穫是?

江:休息。這幾年都是在輸出的狀態,一直輸出不是件好事。像我剛開始被大家看見前,是累積了二十多年的輸入,不只是在學校的幾年,是整個生活之累積。可是現在一直在輸出,輸入的時間愈來愈短,東西會不會愈來愈淺薄,是我一直擔心的。所以這一年對我來講是一個很健康的平衡。


M.C.:最後,妳會如何為這次的展覽總結?

江:這算是一個里程碑挑戰完成,也想念純粹的影像呈現,小別勝新婚的感覺。最後是我永遠會有的感想,「還可以再更好」。


江宥儀個展《目不見睫(Eye Sees No Lashes)》

展覽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號8樓)

展期:2021 年 1 月 9日至 2月 20 日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