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閱讀

總是在想自己哪裡做錯了?沒辦法停止負面情緒?你也陷入「反芻思考」漩渦而不自知了嗎?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的思考模式有時也跟牛很像,一個想法會重複地在心中提起、放下、提起、放下,每次它都以為找到答案了,但總會開啟下一次的思考,這樣反覆循環下去,很難讓人不緊張、不沮喪。

文/《反芻思考》出版社/皇冠出版 圖/Instagram

總是在想自己哪裡做錯了?沒辦法停止負面情緒?你也陷入「反芻思考」漩渦而不自知了嗎?


 反芻思考:
生活遇到危機的自動反應

一天晚上,我接了一個新來的個案,是一位高中女生。在晤談室中,講沒幾句話,我發現自己的語氣微微地顫抖。接著,當我要幫她裝上一些測量生理訊號的儀器時,我的手也在微微地顫抖,甚至到最後,腳也開始抖了。

這是非常難熬的一小時,我除了要聽她所陳述的困擾,腦海中還必須不斷壓抑「我到底怎麼了?」這個想法。那時候,我開始可以體會,佛家所說,在一秒鐘內,一個念頭能夠出現與消失一千六百兆次。我不斷地想著:是她的狀況我沒見過、不知道怎麼處理嗎?還是……她是同事推薦來的,所以我很緊張,認為自己一定要做好?還是她一開始對我的態度不太友善?還是……

離開了診所,回到家裡,手抖腳抖的狀況依然持續,我才想到可能是今天下午到健身房做重訓的時候,重量調得太重,肌肉負荷不了,所以身體會痠痛、無力,跟上述那些原因沒有關係。

奇怪了,我明明是心理師,為什麼會控制不了這種狀況呢?

雖然我是心理師,依然抵抗不了大腦的內建程式呀!我們的大腦構造十分奇妙,可以說它聰明,也可以說它很笨。當一件預期之外的事情發生了,大腦會想要馬上知道原因,怎麼找呢?從過去的經驗裡面去找:我本來就是個容易緊張的人、我本來就對於同事或朋友介紹的個案有些壓力……但是健身房久久才去一次,所以這個選項的出現會比較慢。

這是大腦很聰明的地方,它會從我們的經驗中去篩選,答對的機率會比較高。但這也是它很笨的地方,只會從過去經驗中去選擇,在經驗之外的,大腦很難想到;或者,如果你的經驗都是負面的,大腦也只能從這些經驗中去挑選。

在生活受阻的時候,大腦很貼心地發揮它的功能,來幫助我們找原因。但這個功能往往只能適用於一些基本的、在經驗之內的狀況,如果發生了經驗之外的事,大腦還是會傻傻地自動尋找。當然,通常找到的答案都不怎麼樣,況且,如果從外界找不到答案,從自己身上找最快!於是我們就開始「自省」,但這種自省通常就是把自己罵一頓,也無法找到真正的答案。如果找不到答案或找到的答案不滿意,我們就會一直想、一直想,這就是「反芻思考」。

反芻 (rumination)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名詞,有些動物,像牛或羊有好幾個胃室,所以牠們平常會把食物存放在胃室裡,有空的時候就讓食物從胃倒流到嘴巴裡嚼一嚼,然後再流回胃,流到嘴巴嚼一嚼,重複運作。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的思考模式有時也跟牛很像,一個想法會重複地在心中提起、放下、提起、放下,每次它都以為找到答案了,但總會開啟下一次的思考,這樣反覆循環下去,很難讓人不緊張、不沮喪。

這樣的反芻機制一旦開啟了,是很難停下來的,同時,也會佔據大腦的記憶體空間,影響我們對於其他事情的思考,讓我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越想越亂,揮之不去的念頭

還記得在上個例子裡,我花了多久的時間找到答案嗎?是結束治療,回到家以後。雖然手腳還是在抖,但我可以找到相對合適的答案了。因為離開了讓我感到壓力的環境,所以開始冷靜地注意到那些平時比較少發生的情境。

當大腦在急著找原因或找錯原因時都是著急的,這樣的情緒更會阻礙思考,讓我們更難找到原因,此時又會更著急地要求自己要冷靜下來,趕快找出原因。

有句著名的古詩詞「剪不斷、理還亂」,說的就是越想整理好、越整理不好的心境。這首詞的第一句是「無言獨上西樓」,作者南唐後主李煜在國家滅亡之後不得不向降服宋朝,有一天他心情鬱悶,帶了包無鹽薯條,跑到西樓上看風景,想到過去的種種,想理出頭緒又理不出來。亡國耶!這讓心情夠糟了吧,難怪什麼頭緒都理不出來!

但是,這並不是告訴我們不要去追根究抵找原因,不要整理思緒。而是反芻思考往往只會讓我們找到相對不恰當的答案,甚至會使我們產生負面的情緒。當情緒隨著思考逐漸高漲,不只會阻礙思考,也讓我們為了發洩情緒,做出相對不理性的事情。

在情緒高亢的時候,別說思考了,連一些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個案們,通常會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這個世界雖然很複雜,但也挺簡單,想要生存得好,其實只要依循一些簡單的道理就好,例如心地善良、做事認真、待人真誠等,但有些事情的結果,卻不像我們想的那樣,我們想到這些道理時,常常只有表面上同意,內心卻沒有真正認同它。例如,我常聽到個案說:「我的同學明明就是一個愛做作的小公主,但大家卻對她比較好」、「我做事這麼認真負責,我的同事只是會拍馬屁,為什麼他升遷得比我快?」、「我把一切都給他了,他卻還是劈腿了」………當遇到這些狀況的時候,你是否還相信「心地善良」、「做事認真」、「待人真誠」是對的?

請你不妨想一下,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第一個情緒是什麼?有些人可能會想到:「那我平時為什麼要這麼認真努力」、「以後我再也不要相信別人了」,可能出現「不爽」、「生氣」、「沮喪」等情緒。

舉一個「A同事拍馬屁,所以升遷快」的例子:你第一個想到的原因是什麼?當你還沒來得及想原因時,大腦已經開始出現「我這麼認真算什麼……」「他憑什麼!」、「我以後也來拍馬屁好了」的念頭,在還沒找原因之前,我們的情緒已經先報到了,而且準備推翻原有的想法了!但請認真想一想,會重用拍馬屁的下屬,是否主管也屬於喜歡被拍馬屁的類型呢?所以做事認真這一項,只是在這位主管面前不適用,而非全部的主管都不適用呀!而且,A同事真的只會拍馬屁,完全沒有一點長處嗎?

說了這麼多,我知道你還是會忿忿不平,現在你知道情緒與反芻思考的威力了吧!說真的,如果你開始工作懶惰或拍馬屁,對你來說才是損失呢!在演化上,人類為了生存,本來就會對負面的事情特別在意,例如某個人誤食了姑婆芋中毒,他可能一輩子都記得姑婆芋的樣子,甚至遇到大片葉子的植物都會特別小心。所以,一個負向事件就足以讓你懷疑整個人生。

接下來,這本書會帶給你一些反芻思考的觀念,以及反芻思考如何產生的實例,帶你度過反芻思考的關卡。

你可能沒想過,看似一無是處的反芻思考,其實對我們也是很有幫助的喔!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

李介文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學士、長庚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義大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高雄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臨床心理師、嘉義基督教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法務部矯正署新店戒治所兼任講師。

現為臨床心理師,服務於精神科診所,專長為兒童、成人臨床心理學。失智症(阿茲海默症)評估、老年憂鬱症之評估與心理治療。也進行特殊診療,如:重大傷病(如癌症、車禍)之心理創傷之調適與復原、分手後之心理調適與成長。

工作上除了以心理學知識幫助個案解決問題外,生活中也致力於讓大眾更認識心理學,用心理學讓生活更美麗。

更多內容在《反芻思考》購書連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