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溫貞菱的生活隨筆】戲裡戲外

演員離不開生活,也必須離開,去一場無懼的冒險。要深刻,無論角色、無論生活、無論我和你,要深刻。

Text/溫貞菱 Photo/劇照

【溫貞菱的生活隨筆】戲裡戲外

我記得跟阿堂導演拍攝的第一天,看著他,想要看習慣他的一顰一笑─那時不時牽動眉毛的真心話,和笑起來眼角有星星般的光芒微微閃爍。

第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他在現場說:「如果連這種最基本的地方,還被人發現時代不對的痕跡,我們還怎麼說故事?」

某個晚上拍攝前,他和誰說的一句:「妳握住她手的份量,那是妳們十幾年的重量。」

導演常常說「謝謝」、「辛苦了」、「對不起」。

開拍前在國外待了一個月的時間,遺失了原有的習慣:有人陪伴、可以打電話組裝家具或是叫外食、從小到大說的語言、出門便能隨處有食物可以吃、有用品可以買,還有很愛喝飲料的習慣(在這邊都喝氣泡水),原來這麼幸福呀…!在自己生長的地方,同時也這麼習慣,習慣到無法輕易捨去。

在這裡,每天早上一個人緩緩起床,配著數不清的烏鴉叫聲,搭著8:40分的地鐵,轉有軌電車到語言課程學校,聽著熟悉的和未聽過單字的課程學習,原本看這個國家的文學經典是用最熟悉的母語,現在得重新用這裡的語言讀過一輪。

而下課時間,當台北的貓都準備入睡,我在這的新冒險才要開始。

一次次的冒險中,重新檢視─自幼年起的記憶,與拋下所謂經驗這回事。

到了將回台北的前夕,我一個人在宿舍床上,反覆練習著角色功課,當唸到台詞:「你們不是在接待貴賓,怎麼還跑來?」然後看著《奇蹟的女兒》劇本中阿免回覆的話,眼淚就這麼滑落。

回來拍片這幾天,發現自己過多的不足,像個嬰兒似,時不時對一些大小事感動和悲傷,有些時候連被觸動的原因也不曉得,就靜待著一切的到來與離開,也是一種成長吧,否定的刺激、不順遂的刺激,一體兩面成為了你的氧氣,然後吸光了氧氣─那是蛻變的開始,但沒有開始過,也不曾結束。

在國外拾起了很多遺忘的,也開啟了新的生活,突然好捨不得,好捨不得回來這裡也好捨不得離開這裡。因為這一趟,更清楚。

演員離不開生活,也必須離開,去一場無懼的冒險。

想要超脫,就無法遭遇寵愛,一切定律的例外,眾生存有法,就依循著你自己的法吧。

要深刻,無論角色、無論生活、無論我和你,要深刻。

而我想起導演想要革命的樣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