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美食

西班牙渥達尼斯磨坊主廚 David Yárnoz:情感與料理交織的美味細節

他的料理人生從庇里牛斯山開啟了樂章,透過高山、平原、大海在餐盤上悠揚迴盪。

撰文/陳純純 攝影/Ben Chen 圖片/DR

西班牙渥達尼斯磨坊主廚 David Yárnoz:情感與料理交織的美味細節

當踏入「渥達尼斯磨坊(Molino de Urdániz)」餐廳,即便你從未親臨西班牙,也能從每道精美的菜色中感受到庇里牛斯山飄來的詩意。

而這樣的優雅其實是有跡可循的,「美感來自個人的感受,而我對事物感受都較為敏銳,當然,在料理上味覺、呈現方式還是配料等等,每個選擇都讓我感到躍躍欲試,兩者之下造就了我的創作,之所以美麗,或許我會歸咎在我這樣敏感的個性。」David Yárnoz 如是說。

「Molino de Urdániz」西班牙主廚 David Yárnoz 闊別一年再度來台。
「Molino de Urdániz」西班牙主廚 David Yárnoz 闊別一年再度來台。



在山間小鎮開啟了第一樂章

這位來自西班牙小鎮的大廚穿著燙得筆挺的襯衫,咖啡色的瞳孔裡有著和煦的眼神,並以平淡口氣緩緩回答。不像是位居高臨下的米其林大廚般,倒像是位飽讀詩書的謙遜學者。

 Chef David 在西班牙阿爾加河(River Arga)與庇里牛斯山(Pyrenees Mountains)山谷之間的渥達尼斯鎮長大,還沒成為舉世聞名的主廚前,他先於巴斯克烹飪中心(Basque Culinary World Prize)的教授指導下接受了侍酒師培訓,而後則在以「新巴斯克料理」聞名的路易斯伊里薩爾烹飪學校(Luis Irizar Sukaldaritza Eskola)學習廚藝。他似乎是天生好手,也繼承了父母對於美食的熱愛,最終接手了家族餐廳。「敏感」成為助力完美展現在風味上,不但精準、飽滿也富有細膩層次,為餐廳在2007年拿到了首顆米其林星。

在主廚 David Yárnoz 的創作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元素。
在主廚 David Yárnoz 的創作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元素。

2020年他決定與「慕舍酒店(Hotel MVSA)」攜手合作開設台北分店,不僅菜色與本店同步,還要在相隔10,500公里的條件下忠實傳遞風味,加上接踵而來的疫情,在外人眼中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結果初試啼聲就一鳴驚人,開幕同年即奪下《臺灣米其林指南》一星的肯定。「這全仰賴團隊的合作,我們對於自我要求相當高,即便是日常既定工作,也時刻在尋找能進步的空間。」團隊中包括了 Govinda Manuel Perez De Ciriza Lopez、Ioan Adrian Benec 兩位西班牙籍行政主廚,是由 Chef David 親自拔擢並派駐在台北分店服務,作為傳遞風味的重要關鍵。 

此次來台他不僅把握時間與團隊溝通,也親自帶來三道全新的料理。
此次來台他不僅把握時間與團隊溝通,也親自帶來三道全新的料理。

採訪這天正是 Chef David 闊別一年後再度親臨台灣,毫無意外的行程滿檔,除了一連串的採訪、餐會,同時要檢視團隊工作細項,他更安排時間拜訪供應商、走訪市場尋找食材,因為理解風土向來都是最重要的事情,「雖然已經對島上的飲食文化有深入瞭解,但我仍然覺得不夠,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我相信還有很多未知、美好的食材等待去發掘。不管台北店、西班牙本店我都抱持著一樣的想法,儘管我們在渥達尼斯已經經營了足足32年,但我們仍持續在找全新的食材、供應商,善用當地食材一直都是我們餐廳最重要的核心。」

主廚左手有丹麥文「hygge」的刺青,提醒著他享受生活中微小而簡單的每一件事情。
主廚左手有丹麥文「hygge」的刺青,提醒著他享受生活中微小而簡單的每一件事情。

延伸閱讀



 

用平原、高山、大海訴說第二樂章

餐廳的菜單設計相當巧妙,不僅列出了本季的菜色,封面還描繪了西班牙本地的地理位置,而背面清楚地標示了他20多年來廚藝生涯中的每一個重大事件,而關於「善用當地食材」,位在菜單最頂端的「焦糖臘腸捲」或許說明了這一切。

「焦糖臘腸捲」是開業以來就存在的招牌料理,其最大意義是將傳統料理以現代手法轉譯。
「焦糖臘腸捲」是開業以來就存在的招牌料理,其最大意義是將傳統料理以現代手法轉譯。

這是開業以來就存在的招牌料理,他將巴斯克地區傳統香腸(txistorra)與蛋黃混合製成慕斯,再以紅椒、糖製作為外皮,並把慕斯填塞其中,讓巴斯克傳統家常菜登上米其林餐桌,對他個人來說意義也不一般,「身為一個巴斯克人,這道菜足以代表我是哪裡來?是什麼樣的人!」

米其林星的加冕使這個偏僻的餐廳聲名大噪,吸引了更多遠道而來的客人,給予了實質的鼓勵,這道傳統的下酒小點已經成為他人生上半場的代表作!那麼,代表人生下半場的創作是否已經出現呢?「我會說是2017年完成的『Molin 後院』,在我職業生涯中格外重要。新菜色的開發有時速度很快、有時則需花費更多時間,但這道菜就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完成。」David Yárnoz 將西班牙本店後花園翠綠的景象展現在餐盤上,以米醋醃製的柱狀醃黃瓜為主角,周圍配以分子料理概念的球狀醬汁,是以牡蠣和起司製成。儘管黃瓜帶有強烈的酸味,但與其他食材組合起來呈現出清爽又開胃的風味。

主廚最知名的菜色之一「後院」,他將小黃瓜化為餐盤上的主角,加上分子料理的手法,呈現西班牙本店後花園的畫面。
主廚最知名的菜色之一「後院」,他將小黃瓜化為餐盤上的主角,加上分子料理的手法,呈現西班牙本店後花園的畫面。

「我們讓蔬菜成為主角,蛋白質反而成為次要的角色,這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因此團隊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小黃瓜的質地和味道。風味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只有做到絕對滿意才會端上餐桌。」在他看來,任何食材都有無限的可能性,即使是不起眼的、隨手可得的小黃瓜也是如此。


 

未完成的終章

「在我們的廚房中,情感是更重要的部分。  (Una parte más importante de nuestra cocina es la emoción.)」—David Yárnoz 

作為廚師以來他的料理風格一直不斷變化,無論是口味、菜品呈現還是個人喜好,同時也持續學習新事物。最近,他與納瓦拉美食學院(Navarra Academy of Gastronomy)展開合作,共同探索發酵食品的可能性。他們將廚房餘料,像是果皮、果肉、辣椒籽等,製成副產品,賦予食材第二生命,抑或是分享康普茶與麴的製作方式。儘管這些在廚房中都是司空見慣的手法,但透過傳授過程,激發了他全新的想法。未來,這些發現有望融入他的菜色之中。

主廚特別介紹了2022年的菜色「岩雪」,這道甜點透過輕盈的慕斯、濃郁的巧克力、啤酒花製成的苦味冰淇淋,展現了不同的質地、風味上的平衡,濃韻與清爽也成了有趣的對比。
主廚特別介紹了2022年的菜色「岩雪」,這道甜點透過輕盈的慕斯、濃郁的巧克力、啤酒花製成的苦味冰淇淋,展現了不同的質地、風味上的平衡,濃韻與清爽也成了有趣的對比。


此次他也帶來了全新三道料理,同樣放進細緻且注重當地特色的料理風格。在他細微的察覺下看見西班牙與台灣的相似之處,於是將高山、平原、大海放進創作。第一道來自大地、春天才有蘆筍是他鍾愛的食材,在簡單嫩煎後覆蓋上牛奶薄膜,凸顯了蘆筍自帶的乳香氣味;而取自台灣海域捕獲的胭脂蝦,僅透過短時間蒸煮,與蝦頭、甜菜根製作的醬汁讓舌尖彷彿抹上海風的鹹香清新,同時展現了大海濕潤的口感;最後再以外型、氣味、觸覺都模擬香皂的甜點,為全場來賓帶來感官衝擊,哪怕是枝微末節都經過深思熟慮,細節在他的料理中無所不在。

這次新菜色之一「Soap Bar」,主廚玩心大發,在視覺、味覺、觸覺上皆模擬了香皂的樣貌,帶來感官上的衝擊。
這次新菜色之一「Soap Bar」,主廚玩心大發,在視覺、味覺、觸覺上皆模擬了香皂的樣貌,帶來感官上的衝擊。


近期,西班牙導演 Pedro Peira 的紀錄片《佛跳牆(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就忠實紀錄下 Chef David 在西班牙、台灣兩地的連結,除了聚焦在文化上人、事、物的相遇,更重要的是闡述了他相信要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的料理故事。他深信那是料理真正的力量來源,透過生活經驗和美好記憶,就能創作出打動人心的菜色。他說:「在我們的廚房中,情感是更重要的部分。」來自料理與情感交織的樂章將繼續在山谷之間悠揚迴盪。



David Yárnoz

為「Molino de Urdániz」執行主廚兼業主。其父親於1995年在現址購下的百年磨坊改造成餐廳,開啟了餐飲事業。先於餐飲學校接受專業訓練,2004年回家鄉接管餐廳,2006獲得米其林推薦,並自2007起每年皆獲得米其林星級的肯定,2018年開始至今連續六年斬獲西班牙米其林二星的殊榮。主廚的創作皆緊扣對自然環境的尊重,讓環境、色彩、野草與花蕾間隨季節循環的變化,賦予感知並體現精準、飽滿、多層次與細膩體驗。

個人IG



台北渥達尼斯磨坊 Molino de Urdániz

為西班牙「Molino de Urdániz」世界唯一海外分店。提供同樣專注在食材在地化的餐點,與西班牙本店相同的頻率每兩個月換三至四道新菜。更首創全台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早餐,由西班牙雙主廚精心設計主餐菜單。

台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一段61號 GF

線上訂位 inline.app/booking/Molino/deUrdaniz


Hotel MVSA 慕舍酒店

台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一段61號

02-2500-6770

hotelmvsa.com

FBIG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