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梅根哈利接受歐普拉專訪【梅根與哈利的大爆走,其實並不意外】
by 美麗佳人編輯部-更新
Text/奶媽Naima photo/達志
每個災難來臨前,早已存在某種山雨欲來,僅看當事者有沒有「自覺」去覺察罷了。
當梅根遭受媒體小報群嘲、精神出狀況時,王室幕僚不願意提供醫療協助,期間還不斷冷嘲熱諷,令梅根心碎坦承:「原本以為王室會保護我,但這段日子,我完全喪失『活下去』的意志力。」
丈夫哈利則聲援妻子,正面指控父親查爾斯親王與哥哥威廉對於家族集體霸凌梅根絲毫不當回事。而當哈利與梅根決定暫停王室義務後,查爾斯親王完全拒絕接聽哈利來電,阻斷兒子亟欲溝通的意願。
「我對我爸爸的行為很失望,因為他當初也是被王室霸凌的受害者,但對梅根的處境卻無法感同身受,我知道他必然清楚這種『被凌遲』的滋味,更何況亞契還是他的親生孫子呀。」
話語至此,哈利心灰意冷地說:「他們看起來還是那麼故步自封、只願意理解他們已知的東西。」
這場重磅專訪內容遠遠超乎英媒預期,哈利罕見且不留情面地批判父親與兄長,一路梭哈刀刀見血,英國與美國的媒體均一致認同這篇專訪的「毀滅性」的程度,與 1995 年黛安娜王妃向《BBC》攤牌指控被王室霸凌有過之而無不及。
對於梅根與哈利的大爆氣,美媒和英媒各自表述,英國媒體一如往昔砲轟梅根、將其視作禍國妖女,美國媒體則無條件相挺,怒斥王室必須做出改革。兩國記者吵不停,婆媳關係早就不是重點,瞬間上升到政治層面,沒有媒體是客觀的,民眾不曉得要信誰。
然而,在梳理兩國媒體說法的同時,我不免開始思考:這一切到底是怎麼開始的?為什麼一個毫無背景的美國女演員,最終居然會選擇直接和「一個國家」對著幹?
我想,到底還是四個字,忍無可忍。
國家問題姑且按下不表,這篇文章先單論述「一個女人的心理狀態」。
雖然現在是女權高漲、個人主義濃厚的時代,但我相信無論哪一國、無論任何個性的女人,當她們決定嫁進一個家庭前,其願望絕對不會是「我要欺負婆婆」、「我要打倒夫家所有人」,她們絕對不會像妲己一樣,都是抱著毀家滅國的理念去興風作浪。
尤其當嫁入的家庭是王室或豪門,儘管女人不大清楚自己踩進去的坑到底多深,但外界長期幻想與灌輸的「侯門深似海」印象,我想這些女人大概都清楚嫁進的家庭可能不太好惹,自己必須擔負某種責任。
只是她們可能沒有預料到,自己事前就算想得再周全,究竟還是與現實差距過大,一如已故的黛安娜王妃,她已經算是貴族出身,但嫁進皇室依舊感嘆:「我老早就做好心理準備,但王室真的和我想像的不一樣。」
倘若貴族出身的人都沒有料到會這麼恐怖,基本即是代表「平民百姓的女人」更難想像得到。
每每見到網友好整以暇地說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這種話,我認為是不負責任的,因為這些話通常都是「戴了王冠」的人才有資格說,而不是我們這些門外漢,畢竟誰都不會明白身處其中到底多殘酷。
回到梅根這邊,英國媒體欺凌她的事情早已不是秘密,梅根離過婚、非裔混血兒的背景,出嫁前輿論早已排山倒海,尤其近年因經濟和治安問題,英國社會「反移民」的意識形態變強,民眾對梅根都抱持疑慮。
與哈利成婚後不久,梅根成了頭號公敵,被英媒爆料跟王室不合、欺騙女王、和凱特鬧矛盾云云,記者撰文理由大多聚焦於梅根「反傳統」的個性,但是否真是如此?據梅根在歐普拉專訪的說法,她一直都是努力想配合的那方。(真是懸案難斷,就看大家選擇相信誰)
然而,英國媒體對梅根與凱特的差別待遇,這就是老百姓看得很明顯的了。
凱特懷孕穿低跟鞋,英媒稱她時尚;梅根懷孕穿低跟鞋,英媒轟她不愛寶寶;凱特出席外交活動穿名牌,被英媒稱時尚優雅;梅根出席外交活動穿名牌,英媒說她虛榮自戀。甚至,凱特跟梅根都喜歡「吃酪梨」這件事,凱特的報導著重於酪梨避免孕吐,梅根則是吃下破壞水資源與環境的果實。
針對媒體群起攻擊梅根,女方期盼皇室能夠保護自己,但正如哈利所控訴,大家不但「沒有作為」,還會跟著媒體起鬨、在家裡聯手欺負梅根,讓她找精神科醫師也不敢。
回顧黛安娜王妃在王室被漠視、求助無門之際,起碼她還有英國民眾寵愛相挺。可是梅根,她等於裡外不是人,英國媒體和民眾不愛,內部王室又如她所述屢屢打壓,她從 2018 年嫁入皇室撐到現在 2021 才願意說出口,我個人是願意相信,梅根是有忍耐與努力過的。
英國王室自早期對查爾斯王子的打壓教育、黛安娜王妃的死亡,以及包庇安德魯王子性侵一事,外界漸漸察覺英國王室傳統背後的腐敗與傲慢,每個人身在其中看似是加害者,但其實都是沒有病識感的受害者。
梅根與哈利的暴走,很可能斬斷他們與王室的情感連結,但仔細想想,若不是迫於無奈,誰會想這麼做呢?《易經》有個卦象叫「大畜」,第六爻寫著「何天之衢,道大行也。」意指任何事件的飛天爆發,都是長期的累積,福也是,禍亦然。
2021年水瓶時代才剛開始,許多諱莫如深的議題就血淋淋扒開給民眾檢視,從雞排妹探討性騷擾的身體界線,再到梅根與哈利批判英國王室的吃人傳統,坦白說,我認為一切都不是壞事,很多舊時代的意識形態必須重新做調整,置之死地而後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