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2023 Camping Asia 專訪|彭詩雅,用身體演出心底詩:「舞蹈若能呈現自己脆弱的一面,最能觸動觀眾。」

追求真正動人的表演,彭詩雅特別注重每一個動作的情緒動機,透過工作坊的課程設計,他期待每個學員都能找到專屬自我的表達方式。

編輯執行/陳佑瑄 採訪撰文/林佳蕙 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攝影/Paul Chao、Grace Lin

2023 Camping Asia 專訪|彭詩雅,用身體演出心底詩:「舞蹈若能呈現自己脆弱的一面,最能觸動觀眾。」

「過去我們認為舞跳得好,是當手腳動作能達到一定的角度,或是能夠轉很多圈,只要完成既定的技巧就是好。但後來發現如果你很誠實、很忠於自己,舞蹈的品質會更真實。」從小在舞蹈社學舞,回顧這段初探舞蹈的歷程,彭詩雅特別有感,「小時候我不是老師最看好的那個學生,後來我在國中的時候看到一部名為《舞國英雄譜》的電影,我覺得我好像電影裡的那個女生,即便我不是跳得最好,也有很多想要表達的事情。」

彭詩雅 @TPAC PHOTO by Paul Chao
彭詩雅 @TPAC PHOTO by Paul Chao

喜歡舞蹈的真實理由

自析為十分有表達欲的人,彭詩雅認為舞蹈對他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媒介,可由此傳達無法訴諸於文字的想法。他認為在美國猶他大學舞蹈研究所所受的訓練,對他日後的舞蹈思考最具啟發性。為了完成論文,總是急著進行下一步的他,被逼著得好好停下來思考什麼是舞蹈?自己編舞的動機為何?什麼樣的舞蹈又可以感動自己?「當時我深受碧娜.鮑許影響,我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喜歡他的舞蹈,我覺得那個關鍵是『脆弱』,身為一個表演者,舞蹈若能呈現自己脆弱的一面,最能觸動觀眾。」

彭詩雅 @TPAC PHOTO by Paul Chao
彭詩雅 @TPAC PHOTO by Paul Chao

由此思考,他開始認知自己想創作的是可以真正觸動觀眾回憶或情緒的作品,而非靠炫技贏得掌聲。這樣的作品勢必得由內自求,為此他開始更重視自己的每個感受、更在意自己的真實體驗,他說:「我以前個性比較馬虎、得過且過,所以跳舞的質地也比較混濁,我在美國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若能很真誠去做好每件事情、重視每個過程,就算不完美,動作也會看起來比較俐落乾淨,舞蹈其實就反應了自身的處事態度。」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身體的表現不會說謊

這些年彭詩雅歷經在美國深造、前往法國發展的過程,長時在外與多個重要舞團和編舞家合作,他更意識到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在台灣的時候我一心想到外面看世界,忽略了自己的根,但到國外工作之後,大家都先問我來自哪裡,希望多了解我的背景和特質。這時候我得重新檢視我自己、喜歡自己的過去,這才意識到原來自我的身分認同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課題。」

彭詩雅 @TPAC PHOTO by Paul Chao
彭詩雅 @TPAC PHOTO by Paul Chao

外地和生活的經驗,讓他深刻地意識到作為一個舞蹈工作者,認識自我是最根本的功夫,唯有從真實感受孕育而生的舞蹈才能真正感人。因而在這一次的 Camping Asia 工作坊中,他也希望透過課程的設計讓學員體會這件事情的重要性。「身體就像一本故事書,要讓觀眾讀到這個人的身體帶有故事,表演者得學著運用身體傳達故事,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表演者得先認識自己是誰、認識自己的喜怒哀樂,以及如何表達情緒。」他發現學生一開始會直覺性地模仿從前看過的某些動作,但這樣的呈現流於表象,難以傳遞真正的感受。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在工作坊中,他帶領學生整理了30個情緒的表達方式,所有的表達過程都從靜心開始,讓每個人向內探求、觀察自己在不同情緒中的身體狀態和反應。表現「自由」的這一題時,有人選擇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另一端則有學生脫掉了所有的衣服,這些答案都沒有對錯,他說:「有個學生在表現『愛』和『飄飄然』兩種感受時,還呈現了很相似的舞蹈情緒,這對我也是很重要的發現,原來對有些人來說,某些感受是很近似的,學生們需要記下這些經由自我發現所產生的答案,這對他們日後的創作來說都很重要。」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以學姊之姿回到台灣,帶領新一代的表演者進行練習,彭詩雅深知大家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他認為台灣的孩子通常比較害羞、怯於表達,願意參加工作坊的學生在主動性上已較同儕邁出更大的一步,他鼓勵大家多嘗試、不要太在意外界眼光,勇於表現自己,他說:「你要真誠地對待自己,身體是不會騙人的,而這樣的表演自然動人。」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中山大學 劇場藝術系三年級/張祐瑄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點是我們跳了一段老師編的舞,過程中老師不數拍,因為他不希望每個人都跳得一樣,他要我們自己感受、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速度呈現。老師教我們如何感受自我並處理細節,不管就舞蹈或戲劇而言,這一點都很重要。每一個人在詮釋角色時,難免會有相同之處,但透過細節的處理就可以產生差異、演得更像自己。我們得先感受角色或表演需要的情緒,才能演示給觀眾看,而這樣的表演無法拷貝,得靠自己心領神會。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南華大學 民族音樂學系研究生/曾文碩

我的個性本來比較含蓄,來到工作坊之後,發現大家都很友善,也願意互相幫忙,讓我逐漸覺得自己也可以更開放一點。在與不同國家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來自不同文化的學生真的很不一樣,例如泰國的學生會傾向發展更多地板動作,韓國同學特別有戲劇張力,香港朋友的身體能力普遍都不錯。透過多日的課程安排,我們也可以更了解老師的世界觀如何,而這樣的世界觀能使他的表演看來更立體,這樣的交流真的是很難得的經驗。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彭詩雅工作坊@TPAC PHOTO by Grace Lin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