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風格專題
布袋戲遇上高級時裝!「浮生戲夢」時裝大片華麗革新,傳承台灣傳統文化
by Alfie Hsu-更新
Creative Direction & Styling & Text/Alfie Hsu Photo/Zhou Chuan Model/U Seng I Make-up/Lu Ping Hsuan Hair/Fran Lin Wig Color/Ann Styling Assistants/Emily、Mia Photo Assistant/Nick Chou Make-up Assistants/Ellen Lee Special Thanks/彰化彰藝園掌中劇團

傳承台灣傳統藝術
在此次的拍攝中,包括:國寶級老師傅手繪的傳統戲台、使用金箔製作的木雕戲台以及數百個維持傳統技術製成的戲偶等。
我們能更深刻地了解,無論是台上的表演技術還是戲台到戲偶,都是經過長久的經驗累積淬鍊而成。我們希望藉由這組作品,讓屬於臺灣人的傳統藝術在世界被更多人看見!
現任團長兼主演陳韋佑介紹
現任團長兼主演陳韋佑從小在家中劇團「彰藝園掌中劇團」長大。跟隨祖父陳峯煙老師學習操偶,慢慢在劇團擔任助演,大學畢業後努力學習口白,嘗試編寫劇本,已可開口擔任主演,現為劇團團長。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04-107年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陳錫煌布袋戲傳習計畫」結業藝生、109-112年「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藝生、台北偶戲館105-110年度「大師工作坊」操偶班助教、109年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最佳青年主演獎。
「傳統手勢牽動時裝姿態,喚醒記憶中的掌中戲語。」
彰藝園是台灣歷史悠久的掌中戲團,能否談談它從創立到現在的傳承脈絡?
成立於日據初期的「彰藝園掌中劇團」,原名為祥盛天,光復後是彰化市內唯一的掌中劇團。彰化縣政府社會科賜名「彰藝園掌中劇團」沿用至今,至今已歷經四代。
劇團從古典戲、劍俠戲、金光戲,演至今日酬神祈福的野台戲。彰藝園在時勢所趨下演變生存,可說是台灣布袋戲演變史的見證人。近十年來多次於海內外巡演及展覽成績斐然,更加參與地方傳統布袋戲之教育傳承。民國96、97、98年,連續獲選為彰化縣傑出演藝團隊、109、110年獲得彰化縣潛力團隊、112年榮獲彰化縣第一級傑出演藝團隊。
作為第四代傳人,你第一次接觸掌中戲是什麼時候?當時的印象如何?
當時因為家裡是戲班,從小家裡就有演戲,父母把我們帶在身邊,最有印象是國小二年級時協助演出,當時身高不夠高,需要站上去板凳才能演出,演出結束第一次拿到自己賺取的收入。
你認為彰化地方對掌中戲的接受度、支持度,這幾十年來有什麼變化?
中南部對於掌中戲來說,被認為是酬神時必須的演出形式。
劇團歷經四代時間,時代演變改變不同演出形式,劇團今日還是希望回歸最傳統的演出形式,目前也透過推廣、教學表演形式,走進文化場域、社區、校園,讓更多慢慢認識傳統布袋戲演出形式。
過去彰藝園有參與哪些跨界合作、現代演出或媒體演出?效果如何?
主要還是以傳統布袋戲演出、推廣、教學為主。近幾年也參與其他劇團創新的光雕布袋戲演出,結合不一樣的當代科技思維,像是運用3D動畫結合布袋戲的演出形式,主要讓現代觀眾能再一次接受掌中戲文化。我們也透過其他劇種,像是與歌仔戲、南管合作,主要結合多元表演藝術碰撞出不一樣的演出形式並找尋、培養更多的觀眾群。
你怎麼看「傳統藝術與現代時尚」的結合?這樣的合作對劇團有什麼意義?
布袋戲對現今社會來說,已是夕陽產業,但我們不這麼認為,台灣文化是先人所傳承下來,當然不希望這個文化因社會進步而所失傳。我們透過不一樣的結合方式呈現,或許讓傳統文化產業能被更多人看見。
戲偶造型、服飾、手工藝非常講究,這些美學元素有無受到當代審美影響?
劇團除了表演以外,我們也有自己製作戲偶的工作室。像是劇團的第三代陳羿錫,就創立彰藝坊布袋戲工作室(布調),從製作、設計、創作戲偶都有包辦,同時也在台北市永康街設立傳統戲偶專賣店。我們在製作設計過程中,也會結合當代美學元素,設計現代戲偶與服裝。舉例:彰藝坊老闆娘將台灣花布與布袋戲戲服結合。
身為第四代團長,你最在意的,是守住什麼?又最希望突破什麼?
希望掌中戲的文化在我們手上繼續傳承下去,培養更多對於傳統表演藝術有興趣的觀眾。
你心中最具代表性的掌中戲角色或戲碼是什麼?為什麼?
這幾年來進入校園推廣演出,以一名「孫悟空」的角色,將西遊記重新改編劇情,除了讓觀眾簡單熟識演出內容外,更能認識掌中戲文化。
目前掌中戲在台灣面臨什麼最大的挑戰?你希望怎麼突破?
最大的挑戰是培養觀眾群,我們希望透過推廣演出、教學,走進社區、校園,從小扎根讓小小種子認識台灣的文化。
未來你希望彰藝園成為怎樣的掌中戲團?
經歷四代劇團,加上自己於十年前北上跟人間國寶陳錫煌大師學習傳統布袋戲,成為國家培養結業藝生,希望人們講到傳統布袋戲,就熟識彰藝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