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熱門話題

9/23是二十四節氣的「秋分」!4大習俗&4大禁忌,晝夜等長、陰陽平衡

當我們踏入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幾乎等長,萬物在陰陽能量達到平衡的狀態下,逐漸收斂、回歸內斂,對古人而言這是一個充滿哲理與生活智慧的時刻,從農事到身心調養都必須順應天地的變化。

Photo / Getty

9/23是二十四節氣的「秋分」!4大習俗&4大禁忌,晝夜等長、陰陽平衡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通常落在國曆9月22日至24日之間,今年則是9月23日。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幾乎等長,陰陽能量達到平衡。對古人而言秋分不僅是天文現象的分界,更是生活節奏與農事安排的重要依據。隨著秋收的腳步加快,人心也在季節轉換中調整,逐步迎向涼爽與內斂的秋季氛圍。

秋分的習俗

祭月與賞月

秋分之後天氣轉涼、天空清朗,最適合觀月。古代不少地區會在秋分時進行祭月或迎月活動,後來逐漸與中秋節習俗相互呼應。人們在月下擺設供品,祈求家庭和諧與五穀豐收,這份敬天感恩的心意,體現了秋季特有的沉靜之美。

秋社祭祀

在農耕社會裡秋分前後正是社日所在,民間會舉行秋社祭祀,主要是祭拜土地神,感謝土地賜予豐收,同時祈求風調雨順,這種聚落性的儀式也成為鄉里凝聚的時刻。

食秋菜與補身

中國南方部分地區有吃秋菜的習俗,採集田間的時令野菜入菜,象徵清涼祛暑、迎接秋季,而北方地區則更重視貼秋膘,經過夏季的消耗要在秋分後補充營養,以便抵禦冬季的寒冷。

放風箏

秋高氣爽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古人相信將疾病或厄運託付給風箏隨著風送走,可以趨吉避凶,這個習俗流傳至今成為秋季戶外活動的美好象徵。

秋分的禁忌提醒

避免過度勞累

秋分時節晝夜均衡但氣候轉換明顯,若此時過度操勞容易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古人認為秋分宜養收,應調整作息、避免晚睡,以防秋燥傷身。

忌食過多辛辣燥熱

此時燥氣當令,飲食若過於辛辣或燥熱容易傷肺耗津,民間有秋分養生重在潤燥的說法,建議多吃梨、百合、銀耳等清潤食材。

不宜情緒過激

秋季氣候轉冷、晝夜變化快,容易引發情緒波動。古書有言「秋氣應肅,宜收而不宜散」,意味著秋分應當收斂心神,避免爭吵或情緒失衡,以免影響健康。

忌長時間露宿或受寒

秋分後夜晚涼意漸深,古人提醒此時若露宿或穿著過於單薄容易受寒生病,必須隨時增添衣物,順應秋凍不可過的節律。

秋分代表自然運行的平衡點,也提醒人們在快與慢、動與靜之間尋找自己的節奏。從農耕的謝土祭祀到生活中的飲食調整、情緒管理,這些流傳千百年的習俗與禁忌都是人類順應天地、維持身心和諧的智慧結晶。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