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新鮮事

【老外愛台灣】Eco-Cha 用二十年的時間愛台灣茶

從享譽歐洲的雜誌《Monocle》、到被美食雜誌《Serious Eats》和《Eater》採訪,Eco-Cha 一口茶成功打入歐美市場,並將台灣茶行銷到全世界。背後的故事除了熱情,還有他們魂縈夢牽的台灣茶葉。

採訪撰文/李昭融 攝影/詹朝智 圖片提供/Eco-Cha 一口茶

【老外愛台灣】Eco-Cha 用二十年的時間愛台灣茶

穿著男仕唐服的金安迪(Andy Kincart)與穿著西裝的法瑟吉(Nicholas Fothergill)坐在我面前。安迪拿出窯燒的傳統茶具,慢條斯理地泡起茶來,從溫壺、沖泡、靜置、溫杯…品茗的步驟熟練專精,加上那一身道地的唐裝、標準的中文、話語間吐露的禪意,讓人瞬間讓人出了神。眼前的老外,無疑比我見過的任何一個台灣人更懂茶──更懂我們的傳統文化。

從1989年來台至今超過25年,美國人安迪,與來自加拿大的法瑟吉,因為對茶葉的執著與愛好,讓他們於2013年開創品牌 Eco-Cha 一口茶。這顯然不是趕潮流、追流行、為了商業考量的茶葉品牌,而是用二十餘年的熱情,累積而成的生活品味。

 

茶改變了我的人生

1989年,對中醫和禪學有興趣的安迪來到台灣學中文,因為簽證的關係只待了六個月,但對這個質樸的小島產生特殊情感。1990年,他再度來台,並搬到台中教英文。安迪第一次喝到台灣茶,是因為家教學生送給他一罐茶葉,加上當時的學生家長時常邀請他去家裡喝茶作客,「那是我第一次喝到台灣茶,溫醇風味讓我非常震驚,它讓我的身體感覺很好。」

1992年,安迪回到美國洛杉磯。他本來已經找到工作,沒有再回台灣的念頭,但命運就是這麼耐人尋味。某天安迪單純只是想喝台灣茶,找遍洛杉磯卻遍尋不著,最後終於找到中國城裡的天仁茗茶,他買了半斤,品質不是很好,卻要價美金一百元,這在九○年代的美國,可說是天價。

「其實那是我再度回到台灣很大的原因,我懷念台灣文化,更懷念這裡的茶。」安迪第二次回來台灣時,開始拜訪茶農和茶園,也因為在地美國朋友的介紹,他認識了南投縣鹿谷鄉農會推廣股長林獻堂,從此改變了安迪的人生。

「我去拜訪他的那天,林獻堂正在做冬茶。那天晚上,我親眼看到茶是怎麼被做好、怎麼用火慢慢烘培發出香氣、怎麼作室內微調…,我大開眼界。那天是人生的轉捩點,當下我知道自己未來只想做跟茶相關的事業。」安迪喝了一口茶這麼說。

 

各地茶葉別具特色

從那時候開始,安迪開始騎著摩托車到山上拜訪茶園,並且邀請剛來台灣就認識的好友法瑟吉一起上山。安迪只喜歡拜訪家族經營的小農,因為這些小農通常製茶方式特別,茶葉有獨特風味。

他也開始學習到更多茶葉知識,了解到綠茶、烏龍茶、紅茶的差別是因為氧化程度的高低;中部南投縣鹿谷市以凍頂烏龍茶聞名,新竹縣峨眉鄉是東方美人,台北木柵則是鐵觀音。又因為製法、烘焙方式的細微差距,每季的茶葉都會有所不同。像安迪最喜歡的貴妃茶,就是被小綠葉蟬咬,自然讓茶葉產生花果蜜香的物質…。安迪和法瑟吉最喜歡台灣茶的一點,就是不同產區的茶葉有不同特色,與紅酒和香檳一樣。他開始想─「為什麼我不把這些知識介紹給更多人?」

 

永續經營是最終使命

有了這個念頭之後,安迪開始有成立品牌的打算,但只想與當地小農合作。他們合作的小農,通常都是家庭式經營。這些茶葉不僅質量好,也能夠讓小農維持生計,一代傳一代永續經營,不被大企業吞食。安迪說:「我想讓台灣茶跟法國起司和香檳一樣,只能在當地生產。烏龍茶被埋沒太久,它應該是一種要被保護的產業。」

Eco-Cha 的理念不只是提供上好茶葉,更是保護台灣的小農。「Eco的中文意思就是永續經營和環保,中文音譯『一口茶』,剛好符合了我們想要傳達的家庭風格,很傳統,很簡單,但只要抿一小口茶,就能讓你感受當下的美好,這刻帶給你的感動。」法瑟吉這麼說。

品茗對他們而言,也代表一種生活態度。安迪說:「簡單生活、禪意、與自然和諧相處是茶葉教我的事。如果沒有接觸茶葉文化,我今天不會在這裡。Eco Cha 是一種人生熱情,就算沒有這個品牌,我依舊會時常上山喝茶,與小農聊天。一開始只是興趣,但逐漸變成了我的世界,變成了一個我想要介紹給所有人的迷人世界。」

一口茶:http://eco-cha.com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