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沒吃東西,肚子還是脹氣?醫師揭露真正原因:可能與「這個」肌肉有關

當明明還沒吃東西,肚子卻感到脹脹的不適,問題可能並不在食物,而是在肌肉協調上。美國醫師指出,一種名為「腹膈肌協調障礙」的現象,可能是造成無預警腹脹的原因。

TEXT/Rosa-Lou Boccard-Seltzer (marie claire FR)Edit/Rice Photo/Gettys

沒吃東西,肚子還是脹氣?醫師揭露真正原因:可能與「這個」肌肉有關

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還沒吃早餐,甚至剛起床沒多久,就感到胃部不適、肚子腫脹,毫無食慾,甚至覺得悶悶不舒服。明明沒有進食,卻仍然出現腹脹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

常見的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懷疑是不是吃錯東西。許多人會因此調整飲食,減少對消化系統可能造成負擔的食材,例如洋蔥、大蒜或乳製品。然而,有時候即便已經避免這些「常見嫌疑犯」,腹脹依然發生,而且發生的時機還不一定跟飲食有關。

其實,有一種可能是你忽略了的:「不是食物的問題,而是肌肉出了狀況。」美國內科醫師Trisha Pasricha在《華盛頓郵報》解釋,一種名為「腹膈肌協調障礙(dyssynergie abdomino-phrénique)」的現象,可能是讓你莫名腹脹的元兇。

原來,是你的肌肉讓肚子鼓起來了

聽起來像個複雜的醫學名詞,其實背後原理很簡單。Pasricha醫師請大家想像,我們的腹腔(也就是容納內臟的區域)就像一個紙箱。箱子的上蓋是橫膈膜,箱子的側面則是腹肌。如果你向內按壓箱子的上蓋,側面自然會往外膨出。這個物理原理,其實也正發生在你體內。

當腹脹發作時,橫膈膜會向下移動,導致腹壁(腹肌)放鬆、前凸,這兩個動作一起將腹腔內的器官(如胃與腸)推往前方。結果就是:即使你沒有進食或早已改變飲食習慣,肚子還是鼓鼓的,宛如吃太撐。

如何判斷你的腹脹是否來自「肌肉不協調」?

Pasricha醫師建議,首先要檢視是否有特定食物引發症狀。「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腹脹來自食物不耐,例如乳糖或十字花科蔬菜、豆類等,」她表示。

但她也提醒:不要在沒有醫師建議下,貿然戒掉某類食物。畢竟偶爾腹脹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這已經影響你的生活品質,就應該諮詢醫師。

她補充:「別害羞,主動和你的醫師討論腸胃習慣,他們能幫助你釐清是否有骨盆底肌無力等問題。」如果我們再用紙箱來比喻,骨盆底肌就像是箱子的底部。當這些肌肉群無法好好協調時,也可能讓腹脹情況加劇。

透過練習控制肌肉,有助於改善腹脹

如果問題來自橫膈膜或骨盆底肌肉的不協調,是否能靠訓練改善?答案是肯定的。

Pasricha醫師說明,物理治療中有一種名為「生理回饋訓練(biofeedback)」的技術,能幫助患者重新學會如何正確控制橫膈膜及腹部肌肉,進而減少腹脹。「這類訓練的重點是學會提起胸廓、並收緊腹部肌肉,藉此重新建立肌肉控制能力,」她指出。

此外,也有研究認為呼吸訓練可能對控制橫膈膜有所幫助,但目前證據尚不足,仍需更多研究佐證。

腹脹不一定只是吃太多或吃錯東西,也可能是肌肉協調出問題所致。當你反覆出現無法解釋的腹脹感時,不妨檢視是否與肌肉控制有關,並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進行適當的檢查與訓練,而非一味限制飲食,才能真正找回輕盈舒適的身體狀態。


本文最初發表在《Marie Claire 法國版》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