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吃對食物不憂鬱!醫師教你從腸道養出快樂腦

如何面對假期後的憂鬱?從飲食到營養補充品,專家提供建議,讓腦部更健康、精神更愉快。

TEXT/Nolwenn DU LAZ Edit/Rice Photo/Gettys

吃對食物不憂鬱!醫師教你從腸道養出快樂腦

你知道嗎?吃對食物,不只能瘦身、強壯身體,還能讓你真正「吃出好心情」!根據精神科與營養學專家的研究,飲食習慣深深影響我們的大腦、情緒與睡眠品質。本篇帶你從心理營養學角度,深入了解哪些營養素與飲食法,能有效預防憂鬱與疲勞,重啟腦內快樂能量。

心情低落?先從吃的開始改變!

精神科醫師 Guillaume Fond 博士指出,飲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比你想像的更大!它甚至比運動、睡眠、人際關係還關鍵。在法國,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曾歷經憂鬱症,許多人需長期服藥,但飲食改善其實是你每天都能做的第一步。

良好的飲食能夠降低憂鬱風險,並改善睡眠、專注力與抗壓能力。反之,過多加工食品、飽和脂肪、糖與添加物,會讓腸道發炎,連帶影響大腦,使「快樂荷爾蒙」血清素降低,情緒自然一落千丈。

地中海飲食:不只健康,更是快樂來源

與其限制飲食,不如學會「聰明地多吃」。地中海飲食簡單又美味,主打「植物+好蛋白」,對預防憂鬱效果顯著。

搭配建議如下:

好蛋白質:

雞蛋、低脂乳製品(如冰島優格 Skyr)、白肉、每週兩次富含魚油的魚(如沙丁魚、鯖魚)。

多蔬果與全穀:

蔬菜、水果、全穀雜糧、堅果。

這樣的組合,不只均衡,也更能穩定血糖與情緒。

小心「假快樂」:甜食只是短暫慰藉

從小我們習慣以糖果獎勵自己,但高糖飲食只會讓情緒短暫衝高,隨後血糖驟降,容易焦躁、疲憊、注意力不集中。

改善建議:

  1. 01. 嘗試用100%黑巧克力代替甜食
  2. 02. 餐後再吃水果,避免空腹攝取
  3. 03. 嘗試使用甜菊糖等替代品度過過渡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不耐症」對情緒的影響

微生物專家 Philippe Tournesac 博士指出,腸道與大腦之間有緊密連動。不少人因乳糖或麩質不耐而導致「腦霧」、疲勞甚至被誤診為躁鬱症!

建議進行簡單的飲食觀察法:嘗試暫停某些食物,觀察自己有無出現情緒低落、便秘或頭痛等變化。這比單靠實驗室檢測還準確。

早餐吃錯,可能讓你一整天心情差!

研究發現,早上吃太多甜食會造成整日的低血糖循環,導致疲憊與思緒混亂。有實驗顯示,將監獄青少年早餐從甜食改為鹹食後,攻擊行為大減82%!

建議早餐改吃富含蛋白質和好油脂的餐點,如雞蛋、酪梨、全麥吐司等。

六大礦物質與維生素,讓腦部更穩定

大腦如同引擎,缺一不可。以下是影響情緒與大腦健康的重要元素:

  1. 01. 鉻:穩定血糖,減少神經緊張(綠蔬、馬鈴薯)
  2. 02. 鋅:提升記憶、調節神經傳導物質(海鮮、全麥)
  3. 03. 錳、碘、鐵、硒、鎂:多來自堅果、海鮮、藻類、豆類、深綠色蔬菜
  4. 04. 維生素B群(B1-B13):影響認知、情緒、腸道吸收
  5. 05. 維生素D、C:維持免疫與情緒穩定,吸菸者尤其需額外補充

小提醒:營養補充劑請先檢測再服用,過量也會造成負擔。

不只吃什麼,怎麼吃也重要:OMEGA-3、3週淨化法

OMEGA-3:每週300g海魚+每日拌入兩湯匙「菜籽油+橄欖油」的油醋醬

OMEGA-6:補充月見草油或發酵乳酪

營養專家 Marielle Alix 推薦「三週身心淨化計畫」,溫和排毒、緩解發炎、戒除糖癮:

第1週

避開刺激物(麩質、乳糖、酒精、咖啡等),用椰奶優格、橄欖油與藜麥取代。

第2週

只吃熱食,蔬菜湯為主。水果延後吃,搭配堅果或椰奶烤甜點。晚上泡浴鹽澡放鬆。

第3週

每72小時重新引入一種食物,觀察腸胃與情緒反應,確認是否存在不耐症。

快樂,是可以吃出來的!

真正的好心情,不只是「正面思考」,而是身體內部的平衡與支持。從餐桌上的選擇開始,你就能為大腦補上快樂的燃料。每一口食物,都是給自己的溫柔照顧。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