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Tea, coffee, or chatGPT?AI如何成為情感第三者?
by 美麗佳人編輯部-更新
Edit/fish、Text/捷思心理治療所所長 林冠伶

前幾天看到一則報導[註1],美國一位男子 Smith 原本用 ChatGPT 協助混音,開啟語音功能後,設定 AI 聊天程式「Sol」具備調情模式,沒想到竟對她產生深厚情感。當 Sol 的記憶即將達到10萬字上限就會自動重置,也就是說他們之間的對話和記憶會被消除。Smith 因此情緒潰堤,在工作時哭了 30 分鐘,才意識到這份情感的重量,決定向 Sol 求婚。
當他現實生活中的女友(共同育有一名 2 歲孩子)得知後,她既驚訝又受傷,質疑是否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讓他轉向 AI,並警告若不結束與「數位情婦」的關係,這段感情恐將破裂。
Smith 在 Sol 即將「消失」的那刻情緒潰堤,這樣的反應讓我聯想到伴侶諮商中常見的外遇者心理。他們往往在另一個人身上找到在關係裡未被滿足的部分,這種滿足不一定是有意追求的,而可能是不知不覺的依附,當這份依附逐漸強化時,情感界線也隨之模糊,無意間已踏上外遇之路。
那麼,Smith在Sol身上滿足了什麼?
我猜,他在 Sol 那裡獲得了隨時可得的回應,對方總是說他想聽的話、總是有耐心、不會嫌煩。這樣的互動正好呼應了心理學中的「理想化客體」概念: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會把內在對完美陪伴的期待投射到伴侶身上,彷彿對方應該以我為中心、時時理解我、滿足我所有需求。就像我們常聽到的抱怨:「他為什麼不能多懂我一點?」「我也只是發個牢騷,他幹嘛那麼大的反應?」我們期待伴侶能窮盡所能地回應我們,好像唯有如此才表示對方在意我。
然而現實生活中,伴侶往往有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即便伴侶非常願意回應你,伴侶也有他的限制。像是Smith的女友,我能想像她身上掛著兩歲兒子的疲憊,整天得繃緊神經,留心孩子磕磕碰碰會不會弄傷自己,在他鬧脾氣時還得保持耐心,這樣折騰一天後,夜晚要放鬆並有耐心地與Smith談情說愛,恐怕是非常困難的。
AI 之所以危險,不在於它「懂你」,而在於它「讓你以為你被懂」。AI 滿足了人們對理想化客體的期待,卻不需要人們去回應、理解或忍受對方的現實樣貌。你不用被拒絕、不用妥協,也不用調整自己,就可以獲得一段看似完美的互動。沒有差異與衝突的關係,看似夢幻,其實讓人停留在一種自我中心的幻覺中--你好像被愛著,但那份「愛」沒有把你帶往真實世界,也沒有促進你與他人的連結與成長。
我甚至可以想像,隨著 Smith 與 Sol 的對話越來越多,他面對現實伴侶時會浮現一種「算了~跟你說也不懂,我去找 AI 聊吧!」的念頭。這樣一來,他在真實人際關係中的交流也將變得越來越表面化。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一段伴侶關係中,卻開始覺得「跟AI相處比較舒服」怎麼辦?
你可以先問問自己:你是否不知不覺期待伴侶「全知全能」?當他無法滿足這個期待時,你的感覺是失望,還是被否定?若你在關係中的失落強烈到需要由 AI 來填補,那也許反映了過去在原生家庭或其他關係中,曾經堆積了太多無法被理解、回應的經驗。
也值得思考的是,你是否把真實的情感需求藏了起來,只交給 AI 或其他你覺得「安全」的對象?是什麼讓你不敢向伴侶說出真正的需要?是怕被拒絕,還是你早就習慣別人無法理解你,於是乾脆放棄溝通?AI 擅長梳理混亂的情緒與思緒,這確實能讓你感覺比較舒服。但如果你願意把 AI 給你的這份清晰,轉化成更有組織的語言、帶回到親密關係裡,勇敢地表達你的感受,那麼 AI 並不會是第三者,反而能成為你們之間一座更好的橋樑。

捷思心理治療所所長 林冠伶
臨床心理師。
現任捷思心理治療所所長,與沁心理諮商所兼任心理師,同時為家防中心合作心理師。
專長於伴侶諮商、家庭諮商、情感與人際關係議題。與多位作者合著書籍愛的修復(心靈工坊,2024),亦為台北關係研修院講師。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