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香氛甲彩
【香氛研究所】香水濃度怎麼影響氣味?調香師教你看懂設計邏輯與成份奧秘
by 若維-更新
Text/若維 Edit/Rice Photo/Gettys

在香水的世界裡,「Eau de Toilette」與「Eau de Parfum」是消費者最常見也最容易混淆的兩種濃度分類。表面看來只是香精比例的不同,實際上,它們背後所涉及的氣味設計邏輯、成分選擇、甚至市場行為,都比你想得更有學問。
香水濃度分類尚無明確規範
事實上,香水濃度的分類並沒有全球統一的法律規範!像是香精含量 10%、15%、20% 到底算是淡香精還是香精?其實沒有國際條約明文定義,而是由品牌與市場慣例約定俗成。例如 IFF與 Givaudan 這類國際香精公司會根據品牌的定位提供不同濃度的建議配方,但實際上該如何命名(EDT、EDP、Parfum),則多由品牌端決定。因此,兩款標示為 EDP 的香水,實際香精含量與留香表現可能截然不同。
濃度不是單純稀釋,而是氣味創作設計
許多消費者會認為「EDT 是 EDP 的稀釋版」,這在某些入門產品上可能成立,但對於專業調香師而言,濃度變化會牽動整體配方結構的重新設計。舉例來說,若想把一款 EDT 提升為 EDP,並不只是「增加香精比例」這麼簡單,因為:某些成份在高比例下會產生不協調氣味(例如柑橘類),而某些原料過多會掩蓋整體層次(例如麝香或木質),所以調香師通常會微調香材類型與劑量如下:
- 01. ․柑橘調會適合清爽輕盈的 EDT,但若做成 EDP,往往需要加入木質或樹脂來穩定尾韻。
- 02. ․木質、琥珀、動物性原料(如龍涎香、麝香)本身分子大、揮發慢,也讓高濃度版本顯得「更濃郁、更有存在感」。這就是為何你會發現:木質調的香水,即使是 EDT,也比某些花香 EDP 來得濃厚。
不同市場的香水濃度偏好
根據Givaudan 與 Firmenich香氛大廠提供的全球市場報告可見,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與社交習慣都影響著消費者對香水濃度偏好:
中東地區:
偏好高濃度(Parfum)、厚重氣息如烏木、香脂、皮革等,視香氣為個人存在的一部分。
歐洲市場:
EDP 與 Parfum 仍受青睞,偏好具層次、可持久發展的香氣結構。
亞洲市場(尤其日本、台灣):
偏好清新、乾淨、留香適中的 EDT 或 EDC,避免氣味太強烈干擾社交空間。
美國市場:
偏好功能型香氛(如體香噴霧、乾淨皂感香水),但近年精品香水消費力快速上升,EDP 市佔擴大。
如何讓清新型香水更持久
清新香水常給人「好聞但不持久」的印象,這是因為柑橘、青草、果香等前調原料分子小、揮發快。這時我們可以偷師調香師的專業技巧如下,讓日常使用的香水停留得更久一些:
- 01. 搭配後味原料:例如加入些許麝香、龍涎香、安息香,有助提升持香力。
- 02. 以多層次疊香創造殘香感:先噴清新調,再疊上木質或麝香調底香
日常使用建議:
- 01. 噴香位置選擇:避免只噴手腕或耳後,建議噴在頭髮、衣物內襯處,能延長殘香時間。
- 02. 搭配香氛保養品(身體乳、乳霜):肌膚滋潤時更能鎖香
- 03. 選擇清新但有木質尾韻的配方(如佛手柑+雪松、綠茶+廣藿香)
無論我們選擇的是淡香水或淡香精,其實更重要的,是「想用氣味傳達什麼訊息」。是輕輕一撲即走的清新?還是深刻記憶的尾韻?調香的藝術,不只是科學比例,也是關於「存在方式」的選擇。
延伸閱讀:
- 【香氛研究所】AI調香時代來臨!人工智慧如何改變香水產業?
- 【香氛研究所】調香師和你想的不一樣?嗅覺可以訓練!香水賣不好時……
- 【香氛研究所】Amouage、Lattafa、Nishane為何爆紅?中東香水品牌你認識幾個?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