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大熊餐廳》第4季:勇於跨出舒適圈是件好事,但我們還是得為自己保留一塊喘息的空間
by 出前一廷-更新
Edit / Ren、Photo / Disney+

在影集《大熊餐廳》(The Bear)第3季那懸而未決,彷彿又要將主角一行人推入谷底的結局後,第4季給人的感覺則比較像是先前的第2季,再度描繪了這間餐廳的成員,在面對不同的困境下,最終又再度奮起的過程。
有趣的是,第2季的內容,主要是在描繪這些角色如何跳脫原本的舒適圈,並從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的過程,因此也讓《大熊餐廳》的好看之處,與氣氛比較壓抑及浮躁的第1季相比,算是從第2季才真正發揮,藉由第1季結局時出現的某個重大轉機,開啟了這部影集振奮人心的魅力所在。
至於第3、4季在高低起伏的結構設計上,則與前兩季如出一轍,藉由傑瑞米.艾倫.懷特(Jeremy Allen White)飾演的主角,由於感情問題導致內心再度失衡,進而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效應,使每個角色除了有自己的私人問題得要面對,就連餐廳工作方面,也由於主角決定捨棄固定菜單,每天推出不同菜色而陷入一團混沌,進而使劇情在第3季結尾時,彷彿又一次地墜入谷底。
有趣的是,雖然從整體觀影情緒而言,第4季確實與第2季的向上揚起較為相似,但從角色面對的困境來看,卻又彷彿正好相反過來,自另一個不同的角度,提醒了我們「平衡」的重要性。
是的,與第2季那個勇於接受挑戰,並從中找到樂趣的情境相比,第4季則藉由回頭審視主角在第3季的決定,提醒我們在某些情況下,人確實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竟然對壓力上了癮,雖然看似是在不斷地挑戰自我,但要是綜觀整體情勢而言,卻只是徒然將自己與周遭的人,都給逼入一定程度的絕境,最終也只是造成了反效果而已。
這樣的情節安排,可說是十分有趣的省思,讓我們在這個大量討論人們如何成功,四處都在呼籲每個人得「跳出舒適圈」的年代裡,再度提醒了我們,跳脫舒適圈固然是件好事,可以為你帶來相當程度的成長,但在此同時,卻也還是該掌握好往前推進的節奏,否則要是操之過急,自然亦會造成過猶不及的下場,同時也代表了自己可能只是被焦慮給推著前進而已。
因此,除了主角開始面對這樣的問題以外,就連在其他角色身上,我們也能看到有時放鬆下來,反而更能突破難關的相關道理,無論是內場對烹飪時間的掌握,或是外場面對客人的溝通,全都在看似不同的表面之下,得以回歸相同狀態。
甚至就連他們的私生活也是如此。不管是角色與他們父母間的關係,或是面對前妻即將再嫁的處境,乃至於與自己討厭的人的如何相處,均透過各式各樣的情節,隱隱強調著唯有放鬆,反倒才更讓人得以面對,甚至是跨越困境的光景。
也因為如此,雖然在《大熊餐廳》第4季的尾聲,依舊是個未來尚不明朗的狀態,但從前面的種種鋪陳,甚至是某些仍未交代,但卻明顯可以看出算是伏筆的安排,也讓人覺得若是之後確定會有第5季,那麼這些角色也應該會在第4季的經歷後,得以成功跨過此次的難關,繼續朝下一個階段發展而去。
而就像前三季裡,總有某一集的客串卡司會無比豪華,就連劇情也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樣,在《大熊餐廳》第4季第7集的〈熊〉中,除了先前就曾客串過的喬許.哈奈特(Josh Hartnett)、約翰.莫藍尼(John Mulaney)、巴布.奧登科克(Bob Odenkirk)與莎拉.保羅森(Sarah Paulson)均在本集回歸以外,就連「驚奇隊長」布麗.拉森(Brie Larson),也成為了客串成員之一。
至於本集內容,也可說是《大熊餐廳》第4季最讓人暖心的一集,透過一場婚禮的過程,讓許多角色的內心困境因此開啟了改變的契機,同時也相當程度地為他們帶來更強的凝聚力,充分展現出《大熊餐廳》這部影集之所以如此傑出,其關鍵正是在於細膩刻劃的角色與他們彼此間的關係,進而使身為觀眾的我們,往往會對他們的狀態感同身受,並對應到自身的經歷當中。
當然,除了那一集的客串演員外,像潔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強.柏恩瑟(Jon Bernthal)、吉莉安.雅各布斯(Gillian Jacobs)與威爾.普爾特(Will Poulter)這些過去曾出現的客串角色,也在本季中陸續登場。
就連曾執導《站在我這邊》(Stand by Me)、《公主新娘》(The Princess Bride)、《當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戰慄遊戲》(Misery)與《軍官與魔鬼》(A Few Good Men)的導演羅伯.雷納(Rob Reiner),亦在本季客串演出一名商業顧問,讓影迷不禁意外不已。
這些豪華無比的客串陣容,不僅為觀眾帶來驚喜,同時也相當程度地證明了《大熊餐廳》的出色,確實已經到了這些演員紛紛樂意以客串形式,在劇中陸續登場的程度。
仔細想想,這樣的一種客串,對這些演員來說,或許也同樣是種讓他們得以用最放鬆的形式,來參與自己喜愛作品的作法,最後也彷彿與《大熊餐廳》第4季的主題,就此產生了微妙連結。
勇於跨出舒適圈當然是件好事,但就連一點點安心的空間也不肯保留給自己,同樣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問題。
平衡,永遠才是最重要的。在《大熊餐廳》第2季與第4季的對比中,我們彷彿又被提醒了這點。
延伸閱讀:
- Disney+《大熊餐廳》第四季全員開外掛!主角群戲裡演繹療癒日常,戲外橫跨廚藝、導演、音樂全才爆棚
- 《大熊餐廳》主廚改行唱搖滾?《Springsteen》傳記片搶攻奧斯卡,川普揚言提告的「工人皇帝」是誰?
- Disney+ 零負評神劇《大熊餐廳》第四季熱血回歸,90天倒數衝刺持續在慌亂中蒸煮出人生的味道
- Disney +影集《大熊餐廳》第3季:在躁鬱與激勵人心之間展現巧妙平衡,然後讓你真正關心與愛上那些角色
- Disney+《大熊餐廳》第三季混亂風暴中那股溫暖人心的力量:飾演卡米妹妹 Sugar 的女星 Abby Elliott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