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天作之合》:用現代的角度,來思考「愛情與麵包」這個最經典的二選一感情難題
by 穆光光-更新
Edit / Ren、Photo / 索尼影業、https://www.tpgimages.com/

席琳.宋(Celine Song)身兼編導二職,於2023年推出的電影《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巧妙描繪了一段跨時多年的情感,探討我們生命中那些藏在心裡的渴望及遺憾,獲得了十分出色的評價,就連觀眾也無比喜愛,因而順利於全球拿下將近成本四倍的票房成績,可說是2023年最成功的獨立製片電影之一。
延伸閱讀:
也因為如此,由她身兼編導的第二部電影《天作之合》(Materialists),自然吸引了知名度更高的卡司陣容,集合達珂塔.強生(Dakota Johnson)、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與佩德羅.帕斯卡(Pedro Pascal)等三位當前好萊塢紅星,描繪出一場既經典又現代的三角戀故事。
《天作之合》的經典路線,囊括整部電影的風格與故事主題,不管是片子本身的視覺感,包括畫面構圖、場景設計、剪輯手法等,又或者是人物刻劃,以及演員的表演節奏,都帶有一點好萊塢老式風格的復古味,以不疾不徐的節奏,把重點放在角色身上,並詢問觀眾如果是你,會在「愛情與麵包」這兩個再經典不過的三角戀選項裡,做出什麼抉擇。
有趣的是,在過往的情況裡,這種「愛情與麵包」的選擇,往往會刻意為富有的那一邊,安排一些明顯的個性缺失,讓主角自然而然地偏向雖然沒錢,但卻拿出真心以對的那方。
但在《天作之合》裡,這種情況則是以有點相反過來的方式處理,讓我們看到生活富裕的佩德羅.帕斯卡這邊,願意配合達珂塔.強生的所有需求,無微不致地照顧對方,幾乎可說是再完美不過的情人。
而在克里斯.伊凡飾演的前男友這裡,則是透過閃回方式,讓我們看見他與達珂塔.強生過往由於經濟問題,導致兩人時常吵架,因而走上分手一途的經過。
在此同時,《天作之合》的劇情,還利用達珂塔.強生在婚介公司工作的設定,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呈現現代人明明渴望一段穩定關係的到來,卻又為此設下各式各樣或許根本沒必要的條件,縮減自己對幸福的想像,導致在這條追愛之路上,總是浮浮沈沈,而且還搞不清楚原因其實就是出在自己身上的常見諷刺景象。
而這種關於「條件」的要求,自然也回過頭去,由於達珂塔.強生過去與克里斯.伊凡的交往經驗,影響到她對於另一半經濟狀況的條件設定,使得她會選擇兩人之間的哪一邊,似乎在電影的前半段裡,並沒有什麼懸念可言。
但《天作之合》有趣的地方正在這裡。這部電影以「沒有誰是壞人」的角度,深入描繪一段感情之間,有時就是會讓人忍不住拋開所有現實考量,只想隨心而行的渴望。
因此,在故事後半段中,《天作之合》所揭露的佩德羅.帕斯卡缺點,其實也只是帶出他同樣曾對自己嚴重缺乏自信的一面,對於此刻的他來說,甚至並不構成什麼問題。
所以,《天作之合》利用這種方式,除了強調出看起來再怎麼完美的人,其實都會對自己感到不安以外,也讓這個角色依舊維持了幾乎完美的形象,讓這部電影所想描繪的情感主題,亦在不知不覺間被再一次地加以強調。
是的,無論對方多好多完美,對你有多麼貼心,符合你所想像的所有外在條件,但有時感情這種事,卻也並非僅由這些林林總總的「條件」所能界定,使得一切就像是某部小說裡,主角最後的感慨一樣:「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相對於此,《天作之合》的劇情也在達珂塔.強生與克里斯.伊凡的關係中,指出了另一些我們在感情路上,時常會遇到的大哉問──
我們是否相信人真會改變?相愛的人,是否可能在錯誤的時機走在一起,但等到那段時期過去以後,兩個人都變得更加成熟,是否還有機會能破鏡重圓?而你又會不會在這樣的情況下,依舊願意試著踏出那一步,相信內心的直覺,就算得冒著可能重蹈覆轍的風險?
當然,在現實生活裡,這些問題終究因人而異,原本就沒有什麼正確的答案可言。甚至就連我們所作出的決定,也確實有可能會導致一個讓我們後悔不已的下場。
但無論如何,《天作之合》所想指出的,並非是怎樣的決定才算正確,而是我們該如何聽從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及需求,然後試著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甚至是用自己的本事,來保護這段關係好好發展下去的可能性。
用現代的角度,來思考與看待在影劇作品裡被討論過無數次的經典感情問題。或許,這就是席琳.宋透過《天作之合》這則故事,所想帶給我們的思考方向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