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從故事時間點到劇情主題,隱藏在Disney +影集《異形:地球》中的15個連結與彩蛋

Disney +影集《異形:地球》已於日前播畢。而這部影集的劇情設定,與系列過往作品擁有怎樣的關係,又有哪些相關彩蛋呢?

Photo / Disney +、IMDb

從故事時間點到劇情主題,隱藏在Disney +影集《異形:地球》中的15個連結與彩蛋

Disney +的獨家影集《異形:地球》(Alien: Earth),除了是「異形」系列至今的第一部電視影集外,同時還是首部將故事背景設立於地球的作品,因而使本劇在開播之前便備受矚目。

如今,隨著《異形:地球》已經播畢,接下來,便讓我們從故事背景、劇情主題,以及劇中隱藏的彩蛋等內容切入,看看《異形:地球》的一些有趣之處!

1:故事時間點

只要熟悉「異形」系列的人肯定知道,本系列按照故事時間點作為分界,切分為本傳的《異形》(Alien)、《異形2》(Aliens)、《異形3》(Alien³)、《異形4浴火重生》(Alien Resurrection)與《異形:羅穆路斯》(Alien: Romulus),以及前傳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與《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等數部電影。

至於《異形:地球》的時間點,則設定於本傳與前傳之間,發生於《異形》事件的兩年前,算是相當程度地介紹了《異形》劇情的前因為何,同時在整體風格上,製作時的目標,也更傾向於本傳路線。

2:結合本傳與前傳的核心主題

如果從故事主題的角度來看,《異形:地球》則同時兼顧了前傳與本傳的部分核心主題。在本傳這邊,主要是延續針對大型企業的諷刺,控訴這些企業壓榨員工,甚至是視人命如草芥的貪婪與冷酷行徑。

而在前傳這邊,則是把重點集中在「何謂生命」的探討,藉由將人類意識下載到合成身體的「混合人」技術,與前傳透過「合成人」描繪造物者與被造者之間的複雜關係相互呼應,同時還回過頭去,與針對大型企業的諷刺融合,因而使整體就像本劇的故事時間點一樣,連同主題也同樣位於本傳及前傳之間。

3:小飛俠彼得潘的諷刺

過去在描繪「人工生命」這項科幻元素時,最常被拿來譬喻的經典作品,大概非《木偶奇遇記》(Pinocchio)莫屬。但在這回的《異形:地球》中,被拿出來作為主要譬喻的,則是較為罕見的《小飛俠》(Peter Pan)。

《異形:地球》將小飛俠彼得.潘不願長大,甚至也不能接受同伴長大的設定,轉化為針對現實中某些科技巨頭的諷刺,藉此描繪出他們或許天才,但卻狂妄自大,甚至眼中只有自己的一面。因此,就連劇中的一些台詞,除了刻意與《小飛俠》的內容呼應之外,甚至還將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曾提出的理念,給轉移到了劇中企業總裁之口。

4:片頭的劇名字體

《異形:地球》的片頭劇名字體呈現方式,是參考自《異形》第一集的設計,就連畫面背景會融入影集片段的作法,也和當年《異形》的預告十分相似。

5:復刻《異形》的全劇開端

《異形:地球》第一集的開頭,幾乎完全複製了《異形》片頭,無論太空船的場景設計、影像的鏡頭構圖及畫面剪輯,乃至於音效等環節,全都足以喚醒影迷的相關回憶。就連太空船上的電腦主機,也同樣被稱為「母親」,而螢幕上的綠色字體亦與當年相同。

6:威蘭-湯谷集團

雖然《異形:地球》的劇情,主要集中在「天才企業」(Prodigy Corporation)這間公司內部發生的事件,但在系列中佔據核心地位的威蘭-湯谷集團(Weyland-Yutani Corporation)也並未缺席,同樣是最早發現異形這個生物的企業,並在劇情中佔有重要地位。

7:太空船上的橘貓

在《異形》裡,最後與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飾演的主角蕾普利一同倖免於難的,是一隻叫做瓊斯的橘貓。而在《異形:地球》開場的那艘太空船上,後來也同樣出現了一隻橘貓。只是,這隻橘貓不像瓊斯那麼幸運,最終迎來了慘遭外星生物附體的下場。

8:「我會做夢嗎?」

在主角瑪西的意識要被轉移至混合人的身體前,她曾詢問工作人員這麼做是否會痛,過程中她又會布會做夢。而這個「我會做夢嗎?」的問題,正與《異形2》中,倖存下來的小女孩紐特,在冬眠艙中詢問蕾普利的「我能做夢嗎?」這句台詞有所呼應。

9:主創的客串

《異形:地球》的主創,是以影集《冰血暴》(Fargo)與《變種軍團》(Legion)聞名的諾亞.霍利(Noah Hawley)。而他在劇中,則客串演出瑪西的父親一角。

10:異形卵周遭的藍光與霧氣

在《異形》中,異形卵周遭籠罩著一片詭異的藍光與霧氣,而在《異形:羅穆路斯》與這回的《異形:地球》裡,相同的景象也再度出現。不過,本系列至今仍未解釋這個現象的緣由,但根據影迷推測,那可能是異形卵的一種偵測系統,只要感應到有生物進入這個區域,裡頭的抱臉蟲便可能破卵而出,朝宿主直接躍去。

11:異形的行動慣性

在《異形:地球》中的異形,具有一些與過往作品相同的行動慣性。像是躲在雕像後方,隱藏於背景中的作法,就與《異形》裡埋伏在管線中的舉動相同。至於將獵物以黏液固定,當做誘餌的方式,則和《異形2》裡的情況如出一轍。而四肢著地的奔跑動作,還有異形角度的主觀鏡頭,則是出自《異形3》。

12:「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皆與魔法無異。」

由薩繆爾.布倫金(Samuel Blenkin)飾演的天才企業創辦人,在劇中曾引用「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皆與魔法無異」這句話,表示原文是出自「機器人」(Robot)與「基地」(The Foundation)系列小說的作者艾薩克.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不過,這句話其實是出自《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的作者亞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文章〈預言的危險:想像力的失敗〉(Hazards of Prophecy: The Failure of Imagination)。因此,這可能是編劇的失誤,也可能是刻意暗示這個角色並非真的那麼天才。

13:第五集的名稱

《異形:地球》第5集大幅致敬了《異形》的情節,就連這一集的名字〈太空中,沒人…〉(In Space, No One...),也是源自《異形》當年的宣傳文案「在太空中,沒人能聽見你尖叫」(In space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

14:莫羅的悲劇

巴布・希賽(Babou Ceesay)飾演的莫羅,是體內裝有機器設備的「生化人」,並為威蘭-湯谷集團做事。至於這個角色的背景設定.其實與《異形》的蕾普利有些相似,兩者均為了女兒而遠赴外太空工作,但在他們尚未回到地球前,女兒卻已先行離世了。

15:草莓先生

莉莉.紐馬克(Lily Newmark)飾演的妮布斯,有個叫做「草莓先生」的娃娃。由於諾亞.霍利十分喜歡名導大衛.林區(David Lynch)製作的影集《雙峰》(Twin Peaks),因此「草莓先生」這個名字,則被認為是在向影集《雙峰:回歸篇》(Twin Peaks: The Return)中,某個只有被提到這個名字的神祕角色致敬。

以上的內容,便是與《異形:地球》有關的故事時間點、核心主題,以及向過往作品致敬的彩蛋等內容。不知道你是否已經看過這部影集,又喜不喜歡這部在許多地方都嚐試開創系列新局的作品呢?

《異形:地球》預告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