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元宇宙與AI題材先驅之作的全新篇章《創:戰神》,藏有這17個有趣的祕密連結與彩蛋!

日前上映的電影《創:戰神》,雖然在主線劇情方面全然獨立,但身為「創」系列的第三部電影,自然也在一些細節方面,與前作具有一些隱藏關聯……

Photo / 迪士尼

元宇宙與AI題材先驅之作的全新篇章《創:戰神》,藏有這17個有趣的祕密連結與彩蛋!

由傑瑞德.雷托(Jared Leto)、葛莉塔.李(Greta Lee)、伊凡.彼得斯(Evan Peters)、吉蓮.安德森(Gillian Anderson)、茱蒂.透納-史密斯(Jodie Turner-Smith)與傑夫.布里吉(Jeff Bridges)主演的《創:戰神》(Tron: Ares),是「創」系列的第三部電影,在睽違多年之後,總算為這個被視為「元宇宙」及「AI」題材先鋒的科幻系列,譜寫出全新篇章。

由於《創:戰神》與前作相隔許久,因此接下來,除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創:戰神》與過往作品有關的隱藏彩蛋外,同時也一同回顧這個系列的相關特色,讓你對「創」的世界有更多了解!

1:間隔許久的三部曲

1982年的《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是「創」系列的原點之作,在個人電腦仍未普及的年代,便以人類進入元宇宙世界「創界網絡」作為劇情核心概念,並將電腦程式以擬人化方式呈現,在設定上可說完全領先了時代。

到了2010年,續集《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總算推出,並於2012年推出故事時間點發生於《電子世界爭霸戰》和《創:光速戰記》之間的動畫影集《創:崛起》(Tron: Uprising),進一步交代了這段時間,在創界網絡中發生的事情。

如今,隨著《創:戰神》上映,才讓本系列總算成為三部曲,而且三者還相隔28年與15年,可說是極為罕見的狀態。

2:台灣公司的參與

《電子世界爭霸戰》對台灣觀眾來說,其實具有另一番獨特意義。過去,台灣的宏廣公司曾為不少好萊塢作品製作手繪動畫,並與迪士尼多次合作,像《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與《獅子王》(The Lion King)等都是例子。而《電子世界爭霸戰》也同樣邀請宏廣公司協助繪製部分特效,在片尾字幕中,甚至更以中文列出相關工作人員名單,可說誠意十足。

3:特效里程碑

《電子世界爭霸戰》是最早將電腦動畫運用在電影中的作品,被視為特效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就連後來打造動畫「冰原歷險記」(Ice Age)系列的藍天工作室,其創辦成員當年也是《電子世界爭霸戰》的電腦動畫師。至於皮克斯創始人之一的約翰.拉薩特(John A. Lasseter)亦曾表示,要是沒有《電子世界爭霸戰》,就不會有《玩具總動員》(Toy Story)的誕生。

有趣的是,當年《電子世界爭霸戰》雖然入圍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與音效,但卻沒入圍最佳特效,原因則是當時的美國影藝學院認為用電腦動畫製作特效,是一種無異於作弊的行為,因此也反映出了《電子世界爭霸戰》於當年的前衛程度。

4:反烏托邦與諷刺資本主義

不管是《電子世界爭霸戰》或《創:光速戰記》的劇情,都在現實世界的情節裡諷刺了資本主義的貪婪,然後在虛擬世界的情節中描繪反烏托邦式的極權統治,讓主角因此得同時對抗這兩種力量。

而在《創:戰神》裡,劇情也沿用了相同方式,只是把反烏托邦的成份略微降低,讓針對資本主義的諷刺變得更強一些,因此也讓《創:戰神》在這方面的主題,讓人聯想到《異形》(Alien)、《銀翼殺手》(Blade Runner)與《機器戰警》(RoboCop)等經典科幻片,至於與AI有關的部份,則是與《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及《神通情人夢》(Electric Dreams)有所連結。

5:凱文.費林

傑夫.布里吉飾演的《電子世界爭霸戰》主角凱文.費林,絕對是「創」系列最重要的角色,也是唯一三集均有登場的人物。雖然他在《創:光速戰記》的結尾,為了拯救兒子而犧牲自己,但在《創:戰神》中,他則以備份人格的AI身分再度登場,因此嚴格來說,其實與前兩集的凱文.費林並非同一角色。

6:迪林傑家族

在《電子世界爭霸戰》中,由大衛.華納(David Warner)飾演的愛德華.迪林傑,將凱文.費林設計的遊戲據為己有,因而成為片中的主要反派。而在《創:光速戰記》中,由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飾演的愛德華.迪林傑二世則是他的兒子,雖然戲份僅屬客串,但從劇情看起來,可以感覺得出這個角色將在《創:光速戰記》原本打算推出的續集中,成為核心人物之一。

而到了《創:戰神》時,迪林傑一家則是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並由伊凡.彼得斯飾演的朱利安.迪林傑擔任執行長,而吉蓮.安德森飾演的伊莉莎白.迪林傑則是他的母親,同時也是愛德華.迪林傑的女兒。至於席尼.墨菲飾演的角色則並未登場,劇情也未曾交代他的去向。

7:主控程式再現

在《電子世界爭霸戰》中,外觀為一個巨大頭像的「主控程式」,不僅是創界網絡的統治者,甚至還打算入侵五角大廈,成為現實世界的主宰。而在《創:戰神》裡,朱利安.迪林傑與電腦世界中的人物對話時,也同樣是以巨大頭像的方式現身,再現了《電子世界爭霸戰》的設計。

8:「創」的扮裝者

在《創:戰神》片中的遊戲發表會場景裡,有一個角色扮裝為《電子世界爭霸戰》裡的虛擬人物。而在片中,「創」最初是凱文.費林設計的遊戲,再加上《電子世界爭霸戰》裡的事件並未公諸於世,所以那個人扮裝的並非創界網絡中的人物,而只是那款遊戲中的角色而已。

9:橘子

在《電子世界爭霸戰》裡,研究人員以橘子當成實驗品,測試是否能將有機物品透過雷射掃描,直接轉移至創界網絡當中。而在《創:戰神》裡,葛莉塔.李飾演的伊芙則以反過來的方式,將創界網絡中的一棵橘子樹轉移到現實裡,測試「永恆程式碼」是否奏效。

10:杜蒙特企業

在與戰神的光輪追逐戰後,伊芙摔進一個上頭寫有「杜蒙特企業」的垃圾櫃中。而在《創:光速戰記》裡,蓋瑞特.荷德倫(Garrett Hedlund)飾演的凱文.費林之子山姆,便住在一個上頭同樣寫有「杜蒙特企業」的貨櫃屋中。而在《電子世界爭霸戰》裡,也有一個叫做杜蒙特的角色,其身份則是創界網絡中的一名連線程式守衛。

11:沙迪克斯

《電子世界爭霸戰》的導演史蒂芬.李斯柏格(Steven Lisberger).曾在《創:光速戰記》裡客串一個名為沙迪克斯的酒保角色。而在《創:戰神》中,伊芙與戰神在逃亡時所偷的貨車,側面便印有「沙迪克斯」的公司名稱。

12:費林辦公室

在《創:戰神》的英克爾企業總部中,有一間特殊的辦公室,是按照凱文.費林的私人辦公室複製而成,周遭還放了許多費林喜歡的遊戲機台。而這間辦公室甚至還有一塊牌匾,上面標註這間辦公室乃是由山姆.費林捐贈而成。

13:最早期的創界網絡

費林辦公室私人伺服器的創界網絡,與《電子世界爭霸戰》中的世界相同,讓人直接透過如今的大銀幕重溫當年的景象。而在《電子世界爭霸戰》裡曾出現過的角色「位元」,也在這個橋段中再度出現,除了給戰神一輛舊版的光輪機車外,同時也為他指引了尋找凱文.費林的方向。

14:費林遊戲空間

費林遊戲空間是凱文.費林開設的遊戲中心,裡頭還有一間他的祕密辦公室。而在《創:光速戰記》中,山姆.費林正是在那間辦公室裡進入創界網絡。而在《創:戰神》中,戰神獲得永恆程式碼並回到現實世界時,也是被傳送到了此處。

15:九吋釘的客串演出

《創:光速戰記》的一大經典元素,便是由電子音樂團體傻瓜龐克(Daft Punk)撰寫的精采配樂。而在《創:戰神》中,配樂則改由工業金屬樂團九吋釘撰寫。有趣的是,正如傻瓜龐克曾在《創:光速戰記》裡客串演出兩名DJ,在《創:戰神》中,九吋釘的特倫特.雷澤諾(Trent Reznor)與阿提克斯.羅斯(Atticus Ross),也秘密客串了兩名戰鬥機飛行員角色。

16:山姆.費林與柯拉

在《創:戰神》的片尾,戰神打算去尋找山姆.費林,以及奧莉薇亞.魏爾德(Olivia Wilde)所飾演的柯拉。而透過他的台詞,我們也會發現當時的戰神已得知柯拉與他一樣出身自創界網絡,後來順利變成人類。至於電影最後,戰神踏上旅途時所騎的機車,也與《創:光速戰記》結局時,山姆載著柯拉的機車一樣,均為杜卡迪的產品。

17:片尾字幕隱藏片段

在最後逃進創界網絡,試圖擺脫警方追捕的朱利安.迪林傑,在裡頭發現了一個身分光碟。當他觸碰光碟時,身上突然出現一套神祕裝甲,並有一個聲音稱他為「薩克」,也就是《電子世界爭霸戰》中的反派名稱。因此,這段劇情則是在暗示朱利安成為了祖父的替代者,而早在當年就該被消滅的主控程式,則可能依舊存活……

以上便是「創」系列一些相關介紹,以及藏在《創:戰神》中的彩蛋內容。不知道你是否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又是否期待下一部作品的到來呢?

《創:戰神》預告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