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暴蜂尼亞》:尖銳、荒誕、好笑,但也遊走在冷冽與淒楚之間,展現出矛盾與困惑的滿滿同情
by 出前一廷-更新
Photo / 環球影業

從2018年的《真寵》(The Favourite)開始,再到《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與《憐憫的種類》(Kinds of Kindness),如今的《暴蜂尼亞》(Bugonia)不僅是導演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與艾瑪.史東(Emma Stone)合作的第四部電影,甚至還是他們自2023年開始,以每年一部的頻率,接連推出的第三部作品。
不過與先前不同的是,《暴蜂尼亞》這則故事並非首度搬上大銀幕,而是改編自2003年上映,由申河均(신하균)主演的韓國片《拯救綠色地球!》(지구를 지켜라!),甚至就連劇情主線方面,《暴蜂尼亞》也出人意表地貼近原作,主要僅在一些角色刻劃及故事設定上做出些微調整。

有趣的是,也偏偏正是這些微調,再加上兩部電影推出的時間相距20年,無論時代或社會背景都明顯不同之故,最後則讓《拯救綠色地球!》與《暴蜂尼亞》在劇情主線及關鍵轉折明明差異不大的情況下,還是神奇地變成了兩部除了視覺風格以外,就連內在主題也具有明顯歧異的電影。
這則故事,描繪了一名對外星陰謀論深信不疑的人,綁架了一個他認為是外星人偽裝成人類的商業鉅子,並試圖藉此拯救地球的經過。

在《拯救綠色地球!》裡,這則故事透過對主角及一名落魄警探的描繪,狠狠批判了韓國社會的貧富及階級差異,就連被主角視為是外星人的商業鉅子,也顯得十分跋扈囂張,最後則透過這樣的安排,讓本片甚至還一定程度地展現出弱弱相殘的悲劇,算是一則較為尖銳及冷酷的諷刺寓言。
但到了《暴蜂尼亞》裡,尤格.藍西莫則透過針對角色的改寫,為這則故事賦予更多的同情心,就算劇情主線其實沒有變動,但帶給觀眾的感覺卻與《拯救綠色地球!》頗為不同,除了傑西.普萊蒙(Jesse Plemons)飾演的陰謀論信奉者顯得更讓人同情外,劇情將他的幫手,由女友改寫成個性單純的傻氣表弟這點,也更進一步地展現出這則故事所蘊藏的悲劇氣息。

而從男性被改成女性,由艾瑪.史東飾演的商業鉅子這邊,也在片中被賦予了更冷靜及聰明的特質。尤其是那種帶著一點偽善,卻又不時冷淡到讓人懷疑她是否沒有情感這點,也足以令人聯想到如今網路上,不少針對商業及政界名人所散播的「蜥蜴人」傳說,最後則讓《暴蜂尼亞》在這方面的情節因而更具當代性,甚至還一定程度地改變了這則故事的主題。
與《拯救綠色地球!》較為直接且用力的批判相比,《暴蜂尼亞》則是藉由相同的劇情主線,帶來更多層面的諷刺,除了透過傑西.普萊蒙角色的想法及行為,描繪出當今網路的反智潮現象以外,同時也透過這樣的設計,直接指出那些反智的煽動言論及偏激行為,甚至已經到了超越事情無論是真是假,都足以帶來嚴重傷害的危險程度。

而在此同時,《暴蜂尼亞》甚至也透過針對那名警察角色的改寫,以另一種形式指出某些偏激人格特質的形成,其實亦與其它社會問題具有千絲萬縷,許多時候在表面上根本無從知悉的潛在關連,最後則讓這部電影不僅指出了反智的危險性,同時也點出了一切或許其來有自的難解哀傷。
因此,不管你究竟有沒有看過《拯救綠色地球!》,又或者是否有預料到《暴蜂尼亞》的關鍵轉折,這部電影都依舊顯得尖銳、荒誕、好笑與悲傷,遊走在冷冽與淒楚之間,以一種黑色幽默的姿態,展現出帶有滿滿矛盾及困惑的同情氣息,無論是劇情發展或角色狀態,均足以從頭到尾均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同樣的故事,被不同的敘事者講出了不同的主題及內在情感。電影在多年後重拍當然並不稀罕,但像是《拯救綠色地球!》與《暴蜂尼亞》這種表面如此相近,內在卻又有明顯歧異的例子,則確實少見許多,最後則讓你不管有沒有看過前者,都能在《暴蜂尼亞》裡,獲得屬於它自身的獨特樂趣與感觸。
有些反智的言論確實令人發笑,甚至叫人憤慨。但《暴蜂尼亞》則提醒了我們,或許,一切的根源並非只是個人的可笑與愚蠢,而是這個時代與全體人類的共業,乃至於說不定早已無從拯救,一種埋藏在人心中的,深切悲哀。
《暴蜂尼亞》預告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