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明星新聞
專訪|《星廚之戰》職人精神的火花!Jessica林佳蓉、陳思凱、陳佑昇「用料理說話」端出專屬美味風格
by Hask-更新
採訪編輯:Tzu Wei Liu /Photo:LINE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Jessica 林佳蓉:用心款待客人的外燴專家

不同於大多數參賽者從餐飲體系出身,Jessica 林佳蓉主廚的料理旅程開始得晚;在踏入餐飲領域前,在科技業擔任多年海外業務工作的她,工作之餘便是在各地品嚐各色異國料理,也因為有機會接觸不同風格的美食,讓早在心中埋下對料理有興趣的種子漸漸萌芽。
真正讓Jessica主廚毅然投入美食領域的關鍵,則是因為某份工作預先的計畫告吹,在等待公司決策的空窗期,讓她第一次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方向,「那時候,我問自己如果可以重新選擇職涯,最想做什麼?」正是這個契機,開啟了她探索餐飲的道路。
Jessica主廚選擇從葡萄酒入門,一年內取得 WSET 1 至 3 級品酒師證照,原以為自己會走向葡萄酒領域,卻在市場調查後決定改變方向,之後加入餐飲科技平台,接著從 2017 年開始在家經營私廚,邊上班邊做料理聚會,兩年後正式創立結合料理、藝術與跨域展演的品牌「 The Studio 」。
沒有餐飲學校背景、沒有師承名廚,一切全靠自學,Jessica 主廚從菜單主題設定、試做、修正到建立 SOP,通通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相比許多主廚單點式經營餐廳,她說自己的角色更像「為客人設計整場體驗的策展人」,不只做菜,更替客人客製化情境、流程與氛圍,「我們必須比客人更懂客人。」
身為本季《星廚之戰》中唯一的女性主廚,Jessica主廚並沒有因為「唯一」二字而感到壓力,反而抱著開放心態加入比賽。「我一開始真的沒有想太多,甚至覺得說不定第一輪就被淘汰了。」
有什麼比賽策略,她毫不避諱地說:「我不會碰中菜和日料,因為現場有太多強者。」而是用擅長的「Fusion創作料理」突圍;「我會從西班牙、墨西哥、印度等味覺記憶延伸,再融合台灣元素。」例如以墨西哥料理結合醬瓜、剝皮辣椒與豆豉,做出既有文化連結又具新鮮感的菜色。
就像藝術家一樣,Jessica期許透過料理讓人驚豔,會如何描述自己,她想了想回答:「用心款待客人的外燴專家。」參加《星廚之戰》,她希望的不只是曝光,而是讓更多人看見她對料理與體驗設計的堅持,也期待節目播出後,能開啟更多跨領域合作的可能。
最想同台名廚: 韓國米其林一星主廚孫鍾元
最害怕聽到的評語: 「你的菜有用 XX 嗎?但我根本吃不出來。」
最欣賞/勁敵的主廚: 鄭淳豪主廚,有深厚日料底子,也學過法餐,菜路非常廣。
印象最深的一道菜:鄭淳豪主廚的某道台式料理、自己在團體賽時的甜點料理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陳思凱主廚:認真做好每一道料理

從商學院走入廚房,對陳思凱主廚而言,料理並不是從小就決定好的道路。原本在加拿大攻讀商學院的他,因為經常替哥哥與室友下廚而意外煮出興趣,發現自己對料理的熱情遠超過課本知識,於是毅然放下商管背景,轉向廚藝學院進修。
回想那段半途出家的時光,思凱主廚笑說過程「壓力其實不小」,身邊不少同儕早已有廚房經驗、甚至當過副主廚,他只得投入更多時間練習,下課立刻前往餐廳打工,不管內外場都努力吸收,只為追上大家的腳步。

在加拿大生活了 20 年,思凱主廚一路從學徒做到新日式料理餐廳Nupo主廚,好奇為什麼選擇回台灣做料理,他說:「回台灣的計畫一直都在規劃藍圖中,但我希望等自己真的拿下主廚頭銜,有足夠實力再回台灣,不留遺憾。」2021年,他終於實現這個計畫,回到台灣與家人團聚,同時展開職涯新篇章外,更在2023年開了自己的第一家西式居酒屋「SKY Lab」。

不擅面對鏡頭、不習慣接受訪問的思凱主廚,笑說參加《星廚之戰》,完全是想逼自己跳出舒適圈。由於參賽期間,他剛迎來一對雙胞胎,再加上餐廳營運與備賽,讓他直呼每天都像是迎戰「高難度關卡」,但他對此沒有怨言,反而意外覺得「找回像學徒時那種純粹喜歡做菜的初衷」。
談及參賽策略,思凱主廚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為準則,面對五花八門的題型與食材,擅長無國界創意料理的他,認為這正是自己最大的優勢,不被日式或中式的手法框住,能自由調度各種食材與技法。會害怕站上評審台嗎?他回答一開始會緊張,但逐漸適應壓力,理由很單純,「因為彼此都是從學徒或選手走來,我只求用知識與經驗把菜做到位,能夠端得出手,讓對方品嚐就夠了。」
「認真做好每一道料理的主廚。」是思凱主廚給自己的註解,他解釋一路以來支撐自己前行的信念,源自在加拿大時一位主廚的叮嚀,「沒有不會進步的廚師,只有懶的廚師。」他回憶,當年自己的英文不夠流利,剛進入西式廚房時常跟不上節奏,為理解同事在做什麼、說什麼,只能加倍用功,把所有時間都投進練功與實作。
如今回望,那句話不僅成為思凱主廚的座右銘,也成了他在不同舞台上始終保持專注與自我要求的核心信念,無論環境如何變動,都不忘初心,用一道道料理證明自己。
最想同台名廚:NOBUO 餐廳主廚李信男Nobu Lee
最害怕聽到的評語:不好吃
最欣賞/勁敵的主廚: 陳勇孝、鄭淳豪、Will 高郁皓主廚
印象最深的一道菜: 鄭淳豪主廚的「炭火烤鰻魚飯」、自己某道融合法式的創意料理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陳佑昇主廚:匆匆忙忙,遊刃有餘 將真誠帶進料理中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陳佑昇

作為在地文化與創新料理兼容的新世代主廚,陳佑昇主廚以家族 30年的小吃麵店為根基,在老店中開展屬於自己的品牌餐廳「一午一食」,實踐自己對料理與生活的理解。
佑昇主廚形容自己「一出生就在生意場裡」,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在店內幫忙端菜、收桌、備料、洗碗,忙到一半還能偷吃一口媽媽的料理,久而久之,媽媽的好手藝絕活也成了他的料理啟蒙。深知餐飲工作的辛苦,他坦言一度想轉行,但嘗試後發現似乎只有做料理時,生活才會順著走下去,「既然逃不了,就乾脆鑽研到最好、走出自己的路。」
為了拓展視野與精進廚藝,佑昇主廚曾實際走進多國餐廳進修,其中讓他最難忘的是在日本米其林餐廳磨練的那段日子,完整體驗了真正的「苦行僧式訓練」,過程不易,卻幫助養成他注重細節、從基礎扎根的職人信念。

經過多年在餐飲界的洗禮,佑昇主廚回到家中經營30多年的麵店裡,將一週裡其中兩天改成他的創作料理日,之所以選擇回歸老家麵店,他笑稱因為自己偏愛「社區型餐廳」氛圍,「就像旅人走進台南時,會突然柳暗花明遇見一間有溫度的店。」他希望這間餐廳既能照顧在地味蕾,又能成為外地遊客的記憶點,兼具親切與特色。
經常在社群上透過影片分享料理與生活趣事的佑昇主廚,面對鏡頭顯得不陌生,這次參加《星廚之戰》,他希望能在節目上呈現不同面向的作品,「讓更多人認識我,也希望引導觀眾走進餐廳品嚐我的料理。」不過節目錄影與餐廳起步同時發生,兩頭燒讓他形容像「人生突然給你一個 Shock!」由於比賽期間無法向客人透露原因,有時被抱怨缺席,他只能無奈道歉,如今節目播出,他希望客人能理解那段「消失的日子」其實是在努力為餐廳與作品加分。
在比賽策略上,佑昇主廚選擇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將菜單設計成「腳本」。他先研究所有明星廚助的背景,發現多半是演員,因此利用他們擅長記台詞的特點,將每道菜的流程SOP化。像是與姚淳耀合作時,他便像編劇般寫下「對戲式」配合表,只為讓助廚能清楚掌握節奏、不慌亂。
「匆匆忙忙,遊刃有餘。」這句話是佑昇主廚給自己的最佳評語,雖然搭上時事梗,但卻是多年實戰淬煉下的真實寫照,雖然節目像是新的人生鍛鍊,「但我相信,把每一集的料理用心做到最好,讓大家吃得到就好。只要專注在料理本身,觀眾都能感受到那份真誠。」
最想同台名廚:Jamie Oliver,因為他的料理讓人看了就想下廚,這正是料理最浪漫的地方。
最害怕聽到的評語: 不好吃
最欣賞/勁敵的主廚:Will 高郁皓主廚,他做菜很自然,不去強迫食材成為某種樣子,像在養小孩一樣順著它的個性走。
印象最深的一道菜:陳勇孝主廚的「客家風五花肉」。
《星廚之戰》哪裡看?
《星廚之戰》自10月26日起,20:00在華視首播,每週日更新。
11月1日起,20:00在三立都會台首播,每週六更新; 22:00在緯來綜合台首播,每週六更新;23:00在NETFLIX、LINE TV、Hami 影劇館+首播,每週六更新。
《星廚之戰》
延伸閱讀:
- 專訪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的料理魂!張楷奕、阿毛張程典、Will高郁皓,「每道菜都像最後一戰」用料理說出人生故事
- 2025《臺灣米其林指南》得獎名單深度解析:新北新竹入版圖,頤宮、態芮、JL Studio穩坐三星,8家新進一星餐廳
- 全新實境秀《星廚之戰》登場:職人廚師 × 明星助陣,即日起華視、LINE TV、11/1起Netflix上線
- 台北「Chaud Doux」全新法式餐館9/27開幕,態芮主廚何順凱監製、林庭右主廚掌勺,以「溫暖做菜,溫柔待人」展現法式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