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mc愛追劇

《你旁觀的罪》7點解析+幕後秘辛公開:李瑜美為了更像受害者把自己受到36公斤?導演不用「暴力」畫面呈現,反而恐懼感更深植人心?

2025 Netflix韓劇《你旁觀的罪》近期備受討論。《你旁觀的罪》由全昭霓、李瑜美、張勝祖、李茂生主演的驚悚影集,一上線就衝進多國Netflix排行榜前十名,討論度超高。表面上看起來,它是兩個女人聯手弒夫的懸疑劇,但看完觀眾會發現,它真正想盯著看的其實是「家暴」和「旁觀」這兩件事。為什麼導演李靜琳會選擇改編這個故事?又為什麼在處理家暴情節時,幾乎不拍被打的血腥畫面,卻反而讓人看得喘不過氣?背後其實有非常多她不想傷害受害者、又想讓觀眾好好看見真相的堅持。

Text/奈耶里 Edit/小律 Photo/《你旁觀的罪》劇照Netflix提供

《你旁觀的罪》7點解析+幕後秘辛公開:李瑜美為了更像受害者把自己受到36公斤?導演不用「暴力」畫面呈現,反而恐懼感更深植人心?

此篇就來解析關於《你旁觀的罪》劇情介紹、導演選擇這個題材與拍攝手法的原因、她和受害者家屬面談後得到的衝擊,以及李瑜美為角色把自己瘦到30幾公斤的心路歷程。


劇情解析1、《你旁觀的罪》劇情簡述

《你旁觀的罪》是Netflix 2025年11月7日上線的原創韓劇,改編自日本作家奧田英朗小說《直美與加奈子》,由李靜琳導演執導,金孝庭編劇,是一部節奏緊繃的懸疑驚悚劇。

故事的核心,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孩。趙恩秀(全昭霓 飾演)從小目睹父親對母親施暴,長大後表面上成為百貨公司精品櫃的上班族,看起來獨立又堅強,骨子裡卻一直背著「如果我當時多做一點什麼,是不是就能改變什麼」的內疚;趙熙秀(李瑜美 飾演),則是原本很有前途的童書作家,嫁給名牌西裝穿得光鮮亮麗、外人眼中是好男人的丈夫盧進標,結果婚後卻陷入長期家暴地獄,精神與身體都被一步一步磨到崩潰。;張勝祖在劇中一人分飾二角,既是家暴夫盧進標,也是另一身份張強,把那種外面溫柔體貼、回到家卻翻臉成另一個人的雙面樣貌演得非常讓人發毛。李茂生則飾演陳少伯,是一個看起來帶點神祕氣息的商人,既像危險人物,又在關鍵時刻成為兩位女主角的協助者。

劇情從一個看似再普通不過的日常展開,趙恩秀在百貨公司工作時,遇到一個滿身傷痕的客人,那一刻,她深刻感受到「什麼都不做地看著一個人被暴力折磨,最後其實也是一種共犯」,當她重新與好友趙熙秀聯繫,發現對方也在婚姻裡被丈夫一步一步折磨到失去自我,那種熟悉的恐懼與怒火整個被翻出來。於是兩個女人做了一個幾乎不可逆的決定,她們決定殺掉盧進標,斷開暴力的鎖鏈。

劇集從她們的共謀開始,帶觀眾看她們如何規劃、如何試著把這件事變成「完美犯罪」,又如何一步一步掉進意想不到的後果中。故事並不是單純爽快地看壞人受報應,而是一路追著兩個女人的恐懼、罪惡感、彼此的依靠,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旁人究竟是幫了一把,還是再次把她們推向深淵?

值得一提的是,《你旁觀的罪》英文片名 As You Stood By 意思是「當你袖手旁觀」,但韓文則是당신이 죽였다直翻是「是你殺了他」,這兩個角度加在一起,就有了《你旁觀的罪》這個台灣片名的味道。從劇名就可以洞悉本劇的主軸,真正讓暴力可以無止境發生的,但不只是那個施行暴力的人才是「暴力」,若是長期視而不見、選擇沉默的那些「旁觀者」可能也是共犯之一。


幕後解析2、李靜琳導演拍這部劇的主因?是因為她想拍「活下來的人」?

李靜琳導演過去的作品《皇后的品格》、《惡鬼》,本來就很擅長拍人被生活壓到喘不過氣、卻還是想拼命活下去的故事,她在受訪時說,她本能會被那種「心會揪起來、看了會很痛」的題材吸引,因為她總是想看見這些角色最後能不能真的比較幸福一點。

《你旁觀的罪》從企劃階段開始,就註定不會是一齣輕鬆的家庭劇,因為家暴這個題材太敏感了,一不小心就會被問「你是在消費受害者嗎」,或者變成只是利用暴力來弄出刺激畫面,李靜琳也坦白說,在寫劇本、設計每一場戲時,她心裡一直反覆出現幾個問題:「真的可以把這些故事拍出來嗎」、「這樣的場景被看到,會不會傷害到正在努力活下去的人」。

為了讓自己立場更鮮明,導演在前置期間到家暴諮商現場上課,一週去兩次,真正面對所謂的「倖存者」,有人因為覺得所有人都在看自己,長時間不敢踏出家門,有人即使離開施暴者,仍然被夢魘追著走,聽完這些故事後,她反而更猶豫,到底哪一種呈現方式才不會變成再次傷害,但也因為這些接觸,她更確定這個作品的必要性。導演談到,「家暴不應該只被當成某個家庭的『私事』,而是社會整體必須看見的問題。」所以她想拍的不是單純的犯罪故事,而是兩個女人在重重壓力中,怎麼努力抓住一點點正常生活、爭取活下去的權利。

而在這部韓劇上線後,讓她最感動的回饋來自長輩,她分享過,婆婆看完之後打電話給她,哭著說很想跟劇中的恩秀和熙秀好好講講話,問那兩個女孩最後過得好不好,平常話不多的70歲媽媽,也默默因為熙秀的故事紅了眼眶,「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這部作品有成功讓上一代的觀眾也跟著一起心疼、一起理解。 」上述提到的劇名《你旁觀的罪》導演也揭露其意義,當然從韓文劇名上看,可以指真的有人殺了丈夫,但更重要的是,那些旁觀的人、那些假裝沒看到的人,也是一種「你殺了他」,如果社會持續把家暴當成「別人家的事」,那條暴力的鎖鏈永遠不會被剪斷。


幕後解析3、拒絕用「暴力」呈現,鏡頭只盯著加害者,更讓人不舒服!

很多觀眾追完《你旁觀的罪》會有一個共同感受,明明沒有一直把毆打、暴力畫面拍得血淋淋,卻還是覺得壓迫到快喘不過氣,這其實這也是導演李靜琳很刻意的選擇,她在訪談時說過一句話,大意是「身體一定要接觸到才叫暴力嗎?」,在劇中的家暴場景裡,鏡頭多半不拍被打的趙熙秀,而是黏著加害者盧進標,抓他的表情、他的手勢、他走路時拖著拖鞋的聲音,用這些細節堆出恐懼感,她談到,「當她實際聽到受害者用言語描述自己經歷的暴力時,那種奇怪又噁心的感覺已經非常強烈,根本不需要再用更血腥的畫面去『重演』一次。」。

其中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熙秀在家裡發現死掉的貓那段,導演讓畫面停在家中空間,聲音裡只有盧進標的聲音、腳步聲、拖鞋摩擦地板的沙沙聲,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聲音,對被害者來說每一個都是警報,觀眾什麼都沒「看到」,卻能從熙秀的僵硬、呼吸變急,感受到她整個人被恐懼鎖住。 導演也提到,她刻意讓鏡頭站在加害者那一側,甚至有時候家暴的聲音只用畫外音呈現,真正被打的人反而消失在畫面裡,這樣的選擇,一方面是希望不要過度消費被害者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觀眾,「我們真的有好好看見受害者嗎?還是眼睛永遠追著加害者的一舉一動跑?」

不過,細心的觀眾應該也有發現,在第4集有一場家暴戲,是少數比較「直接」呈現暴力的段落。那一場是熙秀對盧進標反擊的關鍵戲,導演坦白說,那一段也她是刻意留下來的,因為她希望觀眾能在某個程度上感到一點點「終於反擊了」的快感,但更重要的是,那個揮下去的瞬間不只是復仇,而是一種累積到極限後的絕望,「我不是只想殺了你,而是想結束這一切」。所以在設計那場戲時,她要求的是悲傷、是崩潰,而不是爽感,也因為這樣的取捨,《你旁觀的罪》在家暴段落給人的感覺很微妙,包含你會替熙秀覺得心痛,但不會只記得血跡或拳頭。


幕後解析4、與家暴倖存者家屬面談,導演從他們身上得到什麼體悟?

為了讓《你旁觀的罪》這部劇不要只是想像出來的悲劇,李靜琳導演在開拍前花了很多時間和實際的家暴倖存者接觸,她透過家暴諮商中心,一週去上兩次課,聽輔導員和倖存者分享真實的故事。有的人因為被長期施暴,離開關係後還是覺得全世界都在看自己,出門搭捷運、去超市買東西都會覺得被盯著,只好乾脆不出門;有的人一聽到某種腳步聲、開門聲,就會立刻全身僵硬,甚至連睡覺都會被夢魘驚醒,導演談到自己聽到這些故事時,她很清楚自己手上拿的是一個非常易碎的題材,如果拍得太過火,可能會讓正在努力生活的人又被拉回那些畫面裡。

也正因為這樣,她在現場拍攝時不只在乎畫面好不好看,更在乎演員的狀態,劇組請了心理諮商師到片場,讓演員在拍攝前後都可以諮詢,如果有任何情緒被勾起,也有專業的人可以協助調整,她特別提到,飾演家暴加害者的張勝祖反而比想像中更辛苦,雖然是演戲,但要一拳一拳揮下去打別人,本身就會有很大的心理負擔,導演希望透過諮商機制,讓大家在安全範圍內完成這些困難場面,不會真的被角色拖垮。 

導演也在訪談中提到,希望真正經歷過類似痛苦的人,在看這部戲時,能多少得到一點點安慰,也許只是從熙秀最後那一段旁白裡,聽到她說「好想單純地知道今天的天氣如何」,就會想到自己是不是也有權利走出門,抬頭看一眼天空。


幕後解析5、李瑜美是因為一首詩,讓她決定成為「趙熙秀」?

其實李瑜美一開始並不是那麼篤定要接《你旁觀的罪》,她很清楚,現實中有那麼多真正的家暴受害者,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有沒有資格替她們發聲,是她心裡一直過不去的一關。不過,當導演李靜琳導演親手寫給她的一封信,那封信裡抄寫了一首詩,叫做《我今天收到花了(I got flowers today)》,這首詩出自美國詩人 Paulette Kelly,內容描述一個女人被丈夫家暴,卻一次又一次用「他今天送我花,應該是知道錯了吧?」來說服自己留下,直到最後她在自己的葬禮上收到了那束花,這首詩本身就來自作者身為家暴受害者的真實經驗。

李瑜美說,看到這首詩的那一刻,她突然明白為什麼導演會那麼小心翼翼,導演沒有跟她說「這角色會幫你拿獎」,而是用一個真正受害者寫下的文字,讓她知道這部作品背後有多少人的影子。對她來說,那同時是邀請也是責任,她形容那是一個很大的說服與安慰,讓她下定決心接下熙秀。當然,李瑜美也坦言,即使拍完到現在,心裡仍然偶爾會冒出「我是不是太大膽了?」的想法,可是隨著拍攝過程,她開始產生另一種心情,就是「好想救熙秀」,她希望透過自己的演出,讓這個角色最後可以多擁有一點幸福。


幕後解析6、李瑜美刻意把自己瘦到36公斤,只為了讓身體也說出「痛」

說到《你旁觀的罪》的幕後故事,大家討論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李瑜美為了演出家暴受害者趙熙秀,讓自己從原本大約41、42公斤,再往下瘦到36、37公斤左右,她在訪談裡提到,自己之所以決定這樣做,是因為希望「連外表都能看起來像熙秀」,劇中每一次和盧進標一起吃飯的場景,其實都不是普通的用餐,而是充滿壓迫感的感受,因為對熙秀來說,吃飯不是享受,而是「必須陪他吃」,隨時可能被言語攻擊或突然爆氣,李瑜美覺得,一個長期活在那種環境裡的人,多半不會有太好的食慾,身體也會一直處在緊繃狀態,所以她希望觀眾光看她的體態,就能感受到那種虛弱和痛。

為了減重,她反而不是用激烈節食,而是說自己「靠睡覺」來讓食慾降低,沒工作時就多睡一點,不讓自己一直想吃東西,加上拍攝期間常常因為時間關係沒辦法好好吃飯,體重就自然一路往下掉,她還打趣說,「也許自己是為了這部作品而生的體質。 」但她也強調,別以為她沒力氣,李瑜美說,雖然看起來嬌小,實際上肌肉和核心都還在,拍動作戲時,體力反而會往上衝,她形容自己是「拍攝期間限定的健康人」,好像把老年時應該用的體力都先借來用了,當然這樣的努力,最後真的反映在畫面上,當熙秀站在盧進標旁邊,瘦到快像被風吹走,但你又能從她眼神裡看到一點點還沒被打碎的倔強,也是這個角色最讓人心疼的地方。


幕後解析7、《你旁觀的罪》真正想問的,「你看到了為什麼仍舊保持蒙默?」

看完《你旁觀的罪》,很多人第一個反應是「好沉重」,但冷靜下來再回想,會發現這部劇其實一直在問我們一個不太舒服的問題,如果你是熙秀樓上的鄰居,聽見樓下每天傳來摔東西和吼罵聲,你會不會鼓起勇氣按下那通電話?;如果你是恩秀百貨公司的同事,看見她身上老是有說不清楚的瘀青,你會不會真的坐下來問一句「你還好嗎?」;如果你是某個家族裡的叔叔阿姨,知道親戚有人被打了,你會選擇裝作不知道,還是願意當第一個伸出手的人。

李靜琳導演說,她希望觀眾把家暴當成社會議題,而不是八卦,不是只在聊天時說「哇那個男的好渣!」,然後關掉電視就忘了,而是能在日常生活裡多一點敏感度,多一點願意介入的勇氣。在《你旁觀的罪》最後一集裡,趙熙秀有一段旁白,提到自己過去被迫躲在家中某個狹小的空間裡,連今天的天氣如何都不知道,她說,她羨慕那些可以隨口抱怨:「今天好熱」、「今天風好涼」的人,因為那代表他們真的有在過日子,導演也特別分享,她很希望曾經在暴力中掙扎過的人,看完這段時,可以真的走出門去,抬頭看看天空,摸一摸風,提醒自己「我也有資格過這種普通日子」。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