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風格專題

【編輯帶路】827件展品、29頂皇室冠冕、6件修復鐘錶...Cartier卡地亞史上規模最大珠寶特展三大亮點

「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Cartier卡地亞抵達北京紫禁城,開啟東西方美學相映的對談,是業界年度大事。

Text/Kate Photo/Cartier

【編輯帶路】827件展品、29頂皇室冠冕、6件修復鐘錶...Cartier卡地亞史上規模最大珠寶特展三大亮點

繼2009年的「珍寶藝術展」,睽違10載,卡地亞與故宮博物館再次聯手呈現「有界之外:工藝與修復特展」。827件(其中750件來自卡地亞)來自雙方、年代久遠卻自帶光彩的珠寶典藏與歷史珍品,以「中國靈感」、「風範見證」、「時間技藝」三大主題與空間來分門別類、彼此烘托,將卡地亞172年以來的風格逸事精華濃縮,成就這場品牌史上規模最大的展覽。


1.「中國靈感」

藝術美感能穿越時空與文化差異,這是「中國靈感」主題背後的訊息:東方異國元素向來是形成卡地亞新風格的要件—雙龍戲珠胸針,其圖騰能從中國古建築、工藝裝飾中找到源頭;中國風化妝盒以珠寶技巧描繪了古代仕女意象;並陳的天堂鳥鑽石胸針與翔鳳紋皇后吉服,是東、西方的默契結語。

延伸閱讀



2.「風範見證」

走入第二展區,迎來王室名流委託訂製的巧工大作—29頂華麗冠冕、印度大公的寶石項鍊、摩納哥王妃葛莉絲凱莉的婚禮珠寶、英國溫莎公爵夫人的私藏…,對照滿清王朝的朝珠、乾隆皇帝龍袍、大清嗣天子寶,聚焦在技藝交鋒。

延伸閱讀



3.「時間技藝」

卡地亞與故宮共同修復的六件鐘錶是本特展的策畫起點,它們與多件具技術與設計創新的神秘鐘、滾鐘、重力鐘、腕錶,於第三展廳陳列,凸顯製錶工藝價值,回扣展覽名稱與理念。

延伸閱讀



行家看門道

獨家採訪卡地亞典藏系列館長 Pascale Lepeu,由專家解說,帶你看懂北京特展內容與典藏系列(The Cartier Collection)的使命。

延伸閱讀

卡地亞典藏系列館長 Pascale Lepeu
卡地亞典藏系列館長 Pascale Lepeu

Marie Claire(以下簡稱M.C.):您本次篩選展品的條件?

Pascale Lepeu(以下簡稱P.L.):作品是否符合這次展覽主題定義是最主要的條件,像是,我們必須權衡作品是否具有珠寶鐘錶工藝的代表性、作品背後的故事、藝術與歷史價值。

M.C.:本次展品中,您認為最重要的一件?

P.L.:天堂鳥鑽石胸針。靈感來自在東方文化中象徵善良、和平、繁榮、生命與不朽的天堂鳥,這款在1948年特別訂製的作品,不只具有份量,其各種鑽石鑲嵌工法也相當精湛。與翔鳳紋皇后吉服並列一起展出的方式,更說明東西文化的共通性。

M.C.:本次展品中,哪件作品的收購過程對您來說最印象深刻?

P.L.:我和我的團對向來都會在拍賣會上追蹤卡地亞的作品。這件 Santos 腕錶幾年前現身於英國拍賣會,它當時被編目為狀況不良的1980年代作品。謹慎起見,我們與對方確認錶殼與機芯編號,才驚喜地發現這是1912年出產的腕錶—得益於我們豐富且仔細記錄的檔案!事實上,它是第一批製做的 Santos 腕錶,也使得它成為典藏系列的重要收藏之一。

M.C.:為何成立典藏部門對卡地亞來說如此重要?您們的工作就像秘密特勤或偵探,終極任務是?

P.L.:卡地亞能夠與大眾分享其歷史並傳承給後代,這一點非常重要。典藏部門成立於1983年,旨在負責重要歷史作品的鑑定與修復,作品不對外銷售,並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舉辦展覽;最早的一場展覽在1989年巴黎小皇宮舉辦,至今我們已在全球各地規畫了35個展覽。高級珠寶是裝飾藝術與法國文化的一部分,如同製錶之於瑞士,我們的使命是盡可能豐富典藏(目前有3千多件珠寶、腕錶、飾品、擺飾、物件),藉此保存這些獨特工藝。

M.C.:在您的館長職涯中,第一件收購的作品?

P.L.:2004年所收購的一頂俄國傳統頭飾“kokoshnik”風格的冠冕。精美設計與令人驚豔的鉑金搭配鑽石和瑪瑙,讓它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珠寶傑作之一。登上由 Hans Nadelhoffer(Editions du Regard, 1984)編著《Cartier》一書的封面,它象徵了卡地亞前衛的本質。這件獨特的作品於1914年製作,精美地展現了裝飾藝術風格,曾為Marie-Hélène de Rothschild收藏,她是當時巴黎上流社交圈最優雅的一位女性。

Cartier俄國傳統頭飾“kokoshnik”風格的冠冕
Cartier俄國傳統頭飾“kokoshnik”風格的冠冕

M.C.:您的篩選條件?

P.L.:一件作品必須有其歷史代表性,無論是藉由其設計、風格、特定工藝技巧、原創性、出處,或是稀有性。


【展覽資訊】
地點:北京故宮午門展廳
展期:即日起至7月31日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