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時尚放大鏡
Michael Rider CELINE 2026春季首秀帶來嶄新CELINE?回歸Rue Vivienne四關鍵一次看懂
by Kris Lin-更新
Photo / DR

巴黎總藏有一種不著痕跡的浪漫,默默潛伏於時光的縫隙之間,傲然挺立。在巴黎第二區,薇薇安街(Rue Vivienne)一隅的16號門牌後,一座靜謐卻深具文化重量的宅邸——科爾貝特.德.托爾西官邸(Hôtel Colbert de Torcy),正是這樣可以凝結時光的場域。如今,它是CELINE的靈魂之家、經典與創意的靜室。在這座歷史宅邸中,CELINE迎來嶄新篇章,新任藝術總監Michael Rider以此為背景,發表他首個2026年春季系列。


Maison CELINE的故事始於1945年戰後的巴黎。Céline Vipiana與丈夫Richard創立品牌之初,只是經營一家專售兒童鞋的精品店,名為Céline, le bottier pour enfants。彼時正值法國女性對生活回復秩序的期盼,而Céline Vipiana極簡、質樸而實用的設計語言,正好替戰後的巴黎帶來優雅的新面貌與氣象。


從孩童鞋店開始的法式優雅
然而,Céline Vipiana的格局從不僅止於孩童之足。進入六〇年代後,他開始將目光轉向更為成熟的女性市場,並逐步開啟品牌的皮革配件篇章。1963年,Celine推出首個皮具系列,融合義大利工匠的手工技藝與法國式的優雅比例,迅即風靡巴黎社交圈。
延伸閱讀:
而當 Triomphe 標誌在1971年誕生——那是源自巴黎星形廣場上鐵鍊圖騰的靈感,如同一圈未曾斷裂的法式氣質,將品牌的歷史根基鎖入永恆符碼。與此同時,Sulky 馬車圖騰也登場(Sulky的誕生其實就是因為Richard Vipiana非常喜愛騎馬,於是Céline Vipiana選擇了雙輪馬車圖案做呼應),它既是對巴黎馬術文化的禮讚,也象徵著女性自主掌握節奏的生活方式。


品牌選擇將總部安放於Rue Vivienne的這幢17世紀官邸,就像是一場命定的回歸。這座歷經Tubeuf家族、紅衣主教Mazarin、以及法國大使Charles de Colbert之手的歷史建築,曾是藝術藏品的庇護所,也一度為巴黎證券交易所提供殿堂。自1896年以來,一道宏偉玻璃穹頂覆蓋其中央中庭,日光自頂灑下,為空間注入寧靜而神聖的美感。1983 年,這座宅邸正式被列為巴黎歷史建築。2014 年,CELINE將其收歸門下,使這座空間成為創作與文化記憶的並行所在。它不只是工作場所,而是一座活的歷史遺跡,是靈感的聚光器,是品牌創意的呼吸場。


Céline Vipiana 的衣櫥
CELINE向來對「現代女性輪廓」的定義總帶著一種低調卻堅定的意志,彷彿巴黎街道上的女人,手持書本、穿著丹寧、唇抹深紅,身形在光影間穿梭自如。這種不加矯飾的日常姿態,正是Céline Vipiana所塑造的「法式衣櫥」哲學核心,也是CELINE面貌之所本。至今,CELINE再次迎來品牌的全新視野——新任創意總監Michael Rider正是在Rue Vivienne舉辦2026 春季成衣系列首秀,以象徵性「回歸總部」向品牌歷史致意,也宣示新章開啟。站在歷史與當代的交會點,Michael Rider讓作品說話,現在就往下繼續看2026 春季系列將帶給 Celine 女孩什麼新模樣。


Code1,CELINE新創意總監Michael Rider
Michael Rider於秀後坦承重返CELINE對他而言感觸頗深。在時尚產業多年,Michael Rider的名字也許不如眾多炙手可熱的設計師高調,但他卻是真正理解「品牌靈魂」的人之一。
曾是Nicolas Ghesquière時代Balenciaga的設計團隊核心成員,Michael Rider在這個充滿建築感與前衛輪廓的黃金年代磨練出敏銳的結構感。四年後他加入Phoebe Philo的設計團隊長達十年之久,Michael Rider在Celine的時光恰逢Old Celine黃金時代——極簡主義美學。而後於2018年擔任Polo Ralph Lauren的創意總監,致力將美式經典與日常穿著完美結合。些截然不同的設計背景——前衛、知性、實穿——如今被他有機地整合於自己掌舵的 CELINE之 中。Michael Rider 的新頁並未抹去品牌的歷史,他如同一位溫柔且堅定的修復者,以拼貼式的思維,將極簡理性、搖滾線條,優雅實用一一縫合。這也是Rider 眼中真正屬於「現代女性」的樣貌——穿你所愛。




Code 2,大秀選址薇薇安街16號
在巴黎第二區,微風沿著薇薇安街緩緩拂過,時間彷彿在這裡學會了靜止。16號門牌後,一座沉靜而尊貴的建築矗立著——科爾貝特.德.托爾西官邸(Hôtel Colbert de Torcy)。它曾是紅衣主教Mazarin收藏書畫之地,也曾見證巴黎證券交易所的喧囂,如今則靜靜守護著CELINE的靈魂。這座17世紀誕生的宅邸,歷經權勢更迭與命運流轉,從Tubeuf 家族到Colbert子嗣,在歷經1896年加建的玻璃穹頂,如今已成為CELINE創作工作坊的採光之源、一座凝結記憶的容器,還見證CELINE從工坊走入詩意的現代性——靜謐、堅定。Michael Rider選擇在這裡發表他的首場大秀,既是回歸根本,也是情感告白。當模特走在陽光灑落的石板廊道間,彷彿服裝與空間都成為書頁,共同翻動全新的巴黎詩集。


Code 3,CELINE的新法式衣櫥
1968年,Céline Vipiana 提出「高級運動風格成衣」(Sport Chic Couture)的概念,為女性打造一座屬於當代的完整衣櫥。襯衫、裙褲、針織開襟衫——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單品,在他的剪裁下成為精緻、實穿又雋永的存在。


Michael Rider 深刻理解這段歷史,因此2026 春季系列可以看見他重新拼組那些曾讓 CELINE 成為巴黎女性衣櫃核心的經典元素——無論是靈感來自法國侍者制服、線條簡潔利落,自1980年代問世以來便成為 CELINE 代表性的中性單品經典 Chasseur 外套;又或是品牌自1974年以來不斷進化的丹寧設計——選用來自日本的高品質布料,由工匠手工縫製,歷經獨家洗色處理,每一件都帶有獨一無二的色澤與生命感,都逐一化為 Michael Rider 的新衣櫥體系:根植於傳統卻不拘泥於歷史的新時髦輪廓。


Code 4,Rouge Celine的一抹紅
在CELINE的宇宙裡,最撩人的是那一抹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深紅——Rouge Celine。最初誕生於1970年代的童鞋之上,旋即浸染皮具、包裝與品牌識別;宛如巴黎暮色裡最後一道斜陽,低調卻無法忽視。1984年,當法國名駒賽事Prix d’Amérique的沙場塵土尚未落定,第一位女性騎師 Marie‑Christine Weiss身披Rouge Celine亮相——歷史在那一刻被寫下,也讓這抹紅的意義成為行動與自由的象徵、更成就了難以替代的視覺 DNA。




今日,Rouge Celine 再度回歸於秀場與衣櫥之間。Michael Rider 精準的將其在關鍵時刻點燃風格,像手指上的一環戒指、脖子上的一道內襯,或高跟鞋底的一抹餘燼,這些在配件與針織邊飾中也都能清出看到他巧妙的安排與配置,展現恰到好處的時髦感。


最令人驚喜的是,曾風靡一時、後漸淡出舞台的 It Bag——Celine Luggage Phantom囧包——在這場回歸之作中以嶄新姿態再度現身。Michael Rider 保留了2010年原始版本的經典提把輪廓,同時重新設計拉鍊細節,線條時而筆直,時而柔和蜿蜒,展現一種既延續也重構的節奏感。這種結合歷史與當代語彙的手法,不僅體現出他對品牌傳承的深刻理解,也彰顯其作為設計總監的革新姿態與文化敏銳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