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眼睛看見的,不一定是真實。」超現實主義大師—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被譽為繪畫哲學家、出身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大師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是深受你我喜愛的大藝術家!到底他的生命裡藏有什麼故事、又有哪些名畫不可錯過?《美麗佳人》將為你一一揭密。
「眼睛看見的,不一定是真實。」超現實主義大師—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圖片提供/d2jv9003bew7ag.cloudfront.net/、atelierjudith.files.wordpress.com、brusselsmuseums.be、photos.wikimapia.org/、howcreativeswork.files.wordpress.com、wikiart.org、renemagritte.org、DR

賞畫需要點緣分。

有些作品,像是前世注定的靈魂伴侶,當你第一眼看到就被深深吸引、烙印在腦海深處。有些作品⋯就比較玄妙一點,初次見面,你瞪大了雙眼看不出個所以然,因為畫裡的世界全然不是你熟悉的宇宙,畫家把不可能相遇的元素給並置畫布上,天馬行空,牆面壁爐裡衝出了一輛蒸汽騰騰火車、巨大岩石懸浮在半空中、又或者,灰濛濛的天空降下了無數男人形象的雨滴⋯。

有趣的是,這樣的畫作讓你越瞧越有興致,就算時間流逝,每當提起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畫,它的名字就會旋即浮現腦海裡。

今天要聊的畫家雷內・馬格利特(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1898-1967)比較偏向後者,他的用色與構圖與其它畫家比起來,少了點直接與激情,甚至帶著點哲學興味,那股難以言喻的寧靜詩意,好似活脫脫從平行宇宙走出,給人「見山不是山」的深遠含義。

說得再多,我們也難以碰觸馬格利特的創作本質。不如讓我們從他的自述開始,作為開啟他繪畫世界的鑰匙。

他說:「我的畫是看得見的圖像,背後隱藏著未知與謎團,但它會勾人想像,而且確實,當有人看見我的畫作,他會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那到底是什麼意思?』但它其實什麼都不是,因為混屯的謎團根本無從被認識。」

也許,被馬格利特吸引的你,自然地會對他的成長背景產生興趣;然而從諸多文字紀錄來看,馬格利特的童年過得並不美好,甚至頗為悲催。

1898年,出生於比利時萊希恩的他是家中長子,父親是紡織商人,婚前從事女帽製作與銷售工作的母親,由於長期憂鬱與自殺傾向,被丈夫關在臥房內。1912年,馬格利特的母親消失數天後、遲遲找不到蹤影,最後被人發現投入桑布爾河自盡。這段悲慘故事,不但讓整個家族在當時飽受羞辱,馬格利特的個性也因此變得憂鬱黑暗。

善於穿鑿附會的學者特別喜愛引用這段故事(馬格利特望見母親浮屍被衣服覆蓋臉部),來解釋為何他的作品常有布料遮蔽主角面容的原因。雖然,這論點後來被研究學者給否決,就連馬格利特也不太喜歡這論述,但,這兩者之間似乎還是存在著一點玄妙關聯(撫鬚)。

「在雪白手術檯上放著縫紉機,接著忽然撐開一把大黑傘。」這是法國詩人 Isidore Ducasse 對於「超現實主義」的描述,也與馬格利特的繪畫創作相當貼近,曾說過「藝術必須是一種哲學行動,尋求心靈最大自由」的他,也成為近代超現實主義畫派的最佳代言人。

從二十世紀中期以來,擅長用繪畫引領觀眾思考的他,一直深受無數藝術迷喜愛,甚至在比利時布魯賽爾還有一間他的專屬博物館,用來研究與收藏馬格利特的繪畫,不僅人潮絡繹不絕,也成為當地著名景點。

現在,就來跟我們一起認識馬格利特最著名的五幅作品,一同沈浸在他那神秘的創作世界裡吧。

《形象的叛逆(The Treachery of Images)》

創作年代:1928-1929年

現藏地點: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

在這幅作品裡,馬格利特繪出了一支煙斗,卻在底下寫上文字(這不是煙斗)進而否定它,但,我們無法反駁他說的不是事實,因為畫中的煙斗並不能拿來使用,於是,在圖像形貌、跟它究竟是否真能代表物件本身,兩者之間產生了有趣矛盾。這幅畫從哲學概念出發,成為馬格利特最具代表的創作之一。

《人子(The Son of Man)》

創作年代:1964年

現藏地點:美國瑟斯頓羅伊斯畫廊 Thurston Royce Gallery, Allentown

這是馬格利特的經典創作,無論背景的灰濛濛天空、陰鬱的海水顏色、戴禮帽穿大衣的男人,或是那顆遮住他面孔的綠色蘋果,都讓畫面瀰漫著難解的謎團。馬格利特用自畫像的方式畫下它,並且說到,「蘋果把可見的給遮住,也把臉隱藏起來。這不就是常常發生的事情。我們所見事物遮蔽了其他,我們總好奇那些東西是什麼。有趣的是,無論被隱藏的、或是可見的事物都沒有提供解答。」

《虛假的鏡子(The False Mirror)》

創作年份:1929年

現藏地點: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

一個沒有睫毛的巨型眼睛,大大地睜著,眼睛裡反射的,是幾抹白色雲朵與藍色天空。馬格利特的這幅畫作,不僅讓觀眾擁有「觀看」與「被觀看」的二元對立性,也提醒著觀眾,人們往往習慣望向世界的表象,卻有可能忽略背後的本質。

《戈爾孔達(Golconda)》

創作年代:1953年

現藏地點:The Menil Collection,  Houston, Texas

這幅畫的表現方式相當有趣,在灰藍的天空背景上,無數的男人如雨滴般從天空降下,他們的打扮幾乎一模一樣,深色風衣、圓盤禮帽,而這也是馬格利特當年最喜愛的著衣風格。畫面比例上,從深到淺,男人間總保持著等距距離。這意味著什麼?馬格利特基金會創始人 Charly Herscovici 曾說,「馬格利特對圖像帶給人的暗示深感興趣。一般來說,你看到什麼,就會相信它是什麼,對此你深信無誤。但馬格利特深知事物的表象會說謊。其實,這畫面中的圖像本義並非男人,只是他們的外貌表現,所以,他們無需遵循任何既訂規矩。這幅畫不僅有趣,也讓我們看見外表的騙局。」

《人類的境況(The Human Condition)》

創作年份:1933年

現藏地點:美國華盛頓國家藝術畫廊

由馬格利特創作的同名畫作《人類的境況》,共有兩幅,一幅完成於1933年,另一幅完成於1935年。畫面中,敞開窗戶前放著油畫畫架,畫布上的景色恰巧與背景連成一體。這樣有趣的「畫中之畫」意象,常常在馬格利特作品中浮現,挑戰著人們觀看的視角。

想瞭解更多,請上馬格利特博物館網站:http://www.magrittemuseum.be/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