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藏在精品飯店水泥牆後的集體創傷,以色列藝術家《戰後的沉默》個展出土被噤聲的戰俘記憶

《戰後的沉默》作為Bluerider ART藝廊年終大展,透過以色列藝術家Ilit Azoulay的攝影作品,還原一段被掩蓋的歷史記憶,也呼應著香港及國際的當前氛圍。

photos/Bluerider ART

藏在精品飯店水泥牆後的集體創傷,以色列藝術家《戰後的沉默》個展出土被噤聲的戰俘記憶

關於以色列藝術家Ilit Azoulay《Regarding Silence 戰後的沉默》個展,可以說充滿轉折。


藝術家Ilit Azoulay初著手這項計畫時,原本是為了記錄以色列北部小鎮Zikhron Ya’akov的一棟旅館建築翻修。長達七年的紀錄中,Azoulay固定每個月紀錄一次翻修進展,然而此間藝術家卻總受到關於這棟建築的夢境擾動…。意識裡明白在鋼筋水泥深處還有更多歷史未出土,藝術家組成一支研究小隊,細視建築來歷,才發現這棟旅館曾被以色列軍隊徵用、關閉作為1971年第四次中東戰爭裡歸國戰俘的療養機構。

影像右側架上的人偶,是一名戰俘離開療養機構後的作品,各種扭曲的人型正是當時在機構裡的身心寫照;左側的路易威登名牌鞋畫作,則真實存在於現在翻修後的精品飯店中。
影像右側架上的人偶,是一名戰俘離開療養機構後的作品,各種扭曲的人型正是當時在機構裡的身心寫照;左側的路易威登名牌鞋畫作,則真實存在於現在翻修後的精品飯店中。

然而實際上,當時在這棟建築裡發生的是,以色列軍方不相信這些從敵國敘利亞、埃及被釋放的士兵,懷疑他們向敵方洩漏一定程度的機密,才得以獲釋歸國。於是這些士兵被集中此處,成為自己母國的戰俘,被注射吐真藥劑審問並且受到巨大心理折磨。藝術家訪問多位當時被囚的士兵,大部份都活在被施虐的精神創傷中,終生無法復原。

這幅作品由1500張微距攝影組成,發想來自以色列戰俘們對歸國時的共同記憶:沉默地盯著彷彿兔子洞的機窗,連結回國後不確定的未來。
這幅作品由1500張微距攝影組成,發想來自以色列戰俘們對歸國時的共同記憶:沉默地盯著彷彿兔子洞的機窗,連結回國後不確定的未來。

藝術家以微鏡頭拍攝建築細部,再以數位掃描的方式拼出原貌,進而與其他物件、空間、時空重組,成為一幅幅具蒙太奇語法又寫實的受難記憶史。其中長達九米的重點作品以12000張微距攝影照片組成,影像中鋼筋外露、水泥剝落的飯店建築,呼應著這些戰俘心靈上的破損,作品同時錯雜著這間旅館最終被翻修成的精品飯店模樣,諷刺地映照著以色列當代社會的進展與掩蓋歷史傷痕的反差。

展場中放置與以色列士兵的訪問稿,如墓碑般的桌椅設計,回應著他們在療養機構裡受的孤立與壓迫。
展場中放置與以色列士兵的訪問稿,如墓碑般的桌椅設計,回應著他們在療養機構裡受的孤立與壓迫。

這些士兵從療養機構被釋放後,都被下「噤聲令」,無法透漏在療養機構中所受的不人道待遇。藝術家直言,為了讓年輕人願意從軍,以色列政府至今仍消匿、噤聲了許多紀錄;這讓人聯想今年柏林影展的金熊獎電影《出走巴黎》,主角是移居巴黎的年輕以色列士兵,堅決不說母語、不提過往,執意拋下原生背景成為法國人。觀眾只能從零碎片段中拼湊他曾在軍中受的欺壓;年輕士兵讀著法文字典,背誦各種同義詞,卻找不到任何字詞表達自己過去的創傷。


這種被噤聲、言語無法對接的集體惡夢,現在在Bluerider ART藝廊,透過藝術家Ilit Azoulay的創作,以攝影為敘述歷史的載體,有了更進一步被了解的機會。

漆成綠色的展區,源自一名戰俘的自述,說自己的生活在這些經歷之後,常處在空洞感中,像活在綠幕的模擬情境,無法感受真實感。
漆成綠色的展區,源自一名戰俘的自述,說自己的生活在這些經歷之後,常處在空洞感中,像活在綠幕的模擬情境,無法感受真實感。

展覽資訊

Ilit Azoulay 亞洲首個展 – Regarding Silence 戰後的沈默

展期:2019.11.2 - 12.28 Tue.-Sat., 9am - 6pm

地點:Bluerider 仁愛館(台北市仁愛路四段25-1號10樓)

知名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的訪談紀錄片,也記錄著當時以色列士兵們受不人道的治療過程。
知名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的訪談紀錄片,也記錄著當時以色列士兵們受不人道的治療過程。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