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走出喪偶之痛,葉琳達:「即使接下來的人生都必須承載這些悲傷,不代表我再也不能好好生活。」

一覺醒來失去摯愛,沒有機會說再見,也遺憾孩子從此失去父親。但人生還長,必須為了孩子堅強。單親媽媽們其實更加勇敢。台灣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葉琳達女士,和《美麗佳人》分享她的親身經歷,看她如何走出喪偶的悲傷,在愛裡重見希望。
走出喪偶之痛,葉琳達:「即使接下來的人生都必須承載這些悲傷,不代表我再也不能好好生活。」
Text/林侑青  Photo/Linda Jakobsen、詹朝智攝
 
 
我和我先生在大學認識,那時我們還沒在一起,只是有共同朋友,會參加同樣的派對。2001年我們重逢陷入情網,後來結婚,2009年我被丹麥外交部外派到泰國工作,我先生也跟我一起過去。他說了好幾週身體很累,但並無其他異樣,我們都沒察覺他的心臟有狀況。某個週六早晨,他照例去健身,運動完在更衣室覺得很不舒服,倒在地上。健身中心打給我,告訴我救護車已經將他送往醫院,請我立刻趕去。等我抵達的時候,他已經走了。其實他當場就走了,醫生說急救無效,是急性動脈阻塞,幾乎不可能救活。那年他36歲。我們的兒子才快滿兩歲。
                                             (上圖:最後的全家福,隔天先生便永遠離開了。)
 
接受,才能放下
 
發生這種事你要跟誰生氣?你只能接受,想著人生要從此往下過。它就像地震,生活突然天搖地動,沒經歷過的人不會知道要花多久時間才會平復。老實說憂傷永遠不會停止,我剩餘的人生都會為此感到悲痛,對他的思念永無止盡。但是,即使接下來的人生都必須承載這些悲傷,並不代表我再也不能好好生活,我更想和我的孩子幸福過下去。我得吃飯、運動,好好照顧自己,不然誰來找顧我的孩子?
 
第一年真的好難熬,每天都覺得快死了。我失眠,食不下嚥,頭痛,覺得身體好累好沉重,腦袋裡塞了太多事情。我必須找新家,換工作,找新托兒所,重建生活讓我筋疲力盡。以往我們有共同朋友,我們分享所有事情,現在他離開了,我覺得某一部分的我也跟著消失了。我變得不像自己,不愛交際。但時間會沖淡一切,我花了兩年的時間,才覺得找回原來的自己。
 
其實孩子都懂
 
先生過世隔天早晨,我兒子要找爸爸,問我他在哪。我告訴他,「爸爸去天堂,再也不會回來了。」他用稚嫩的聲音說,「把拔回來。」我不斷告訴他,「他再也不會回家了。」他問了幾個月,後來似乎明白了。他越來越大後,我才能跟他解釋。現在他八歲,很清楚父親發生了什麼事。我覺得讓孩子明白細節很重要,不能只是叫他「不要問」,或是因為難過就說「我不想談」,因為這是孩子了解缺席的父母親唯一的機會,你得親口告訴他們,因為另一個人已經不在了。
 
我和兒子會很自然地聊他父親。比方說早上我兒子打噴嚏,我跟他說,搞不好是遺傳你爸的過敏。他喜歡踢足球,想當守門員,很冷門吧?大部分小孩都想在場上踢球,我告訴他,你爸以前也愛當守門員。我們會像這樣閒聊,沒有傷感,只是讓我兒子知道他父親仍是日常對話的一部分,雖然他不在了。
 
 
我永遠替代不了父親
 
我先生最好的朋友住我家附近,會帶我兒子去釣魚、游泳。我兒子三歲的時候,某天跟叔叔出去,回家後他脫下褲子,跟男人一樣站著尿尿。在那之前我教他坐著尿,因為我無法示範,沒想到他跟叔叔出去一次就自然學會了。那一刻我意識到我沒辦法假扮成父親,我應該當我自己,讓身邊的男性朋友幫忙。
 
我必須接受,我的孩子生命裡沒有父親了這件事,盡我所能當個好媽媽就夠了。有些家庭,可能父母從不回家,或臥病在床,或酗酒家暴,我的小孩就是沒有爸爸,那又怎樣?或許我們跟其他家庭不一樣,但也沒有比較差。讓小孩知道,雖然我不完美,但我愛他,會一直陪伴他,才是重點。
 
最深的遺憾
 
我很遺憾沒有機會跟我先生說再見,當然也很慶幸他沒遭受什麼痛苦。但若我能跟他說到話,哪怕半小時也好,或許不會那麼悲傷。但最難受的不是為我自己,而是為我先生感到遺憾。我知道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跟兒子相處,看他從男孩變成男人。對父母來說真正重要的只有孩子,但他再也沒有機會看他成長。他是個熱愛生命的人,他才36歲,值得更多人生。我可以再交男朋友,遇見新對象,但對兒子來說只有一個父親。每回想到我還是會心痛。
 
我現在還是會每天想他一次,夜裡有時會和他說說話,覺得我們還有連結。我想告訴和我有類似經歷的朋友,難過哭泣很正常,沒有必要強顏歡笑,覺得沮喪並不危險,壓抑在內心深處才會。我知道你每一天都過得很辛苦,知道你常常覺得自己撐不下去,知道你覺得自己永遠沒辦法再好起來,但是你會,因為我走過一樣的路。越早接受傷痛,就能越早走出憂傷,你一定會撐過去,然後和孩子一起笑著想念。
 
 
                                               (上圖:在丹麥出版的《我們還在一起》)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