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林奕華 從恨嫁望見人生百態

除了對社會萬象提出犀利觀點,從《包法利夫人》直至中國四大名著系列,導演林奕華更展現了從經典文學提煉當代精神的超凡才華。歷經近兩年等待,《恨嫁家族》總算來到台灣,為企盼許久的戲迷呈現這虐心的情愛悲喜作品。
林奕華 從恨嫁望見人生百態

採訪撰文/顧軒  攝影/Hedy Chang  造型/關婷玉  造型助理/李佩琪

藍色V領針織上衣,內搭白色襯衫,直筒牛仔褲,all by Uniqlo。

歷經香港與中國巡迴,《恨嫁家族》即將在2015跨年於國家劇院上演。這次,導演林奕華不僅跳脫文學改編模式,更坦言這齣戲是為演員謝盈萱量身打造,「那時做完《賈寶玉》,身邊有好幾位女演員,我覺得跟她搭起來滿好看的,就想到做一部以女性為主的戲。」在與編劇黃詠詩交換想法後,便決定將主題訂在女性關注的婚嫁議題上,以我恨故我嫁、我嫁故我恨的概念鋪陳。

近乎空台的挑戰

在排練過程中,長期合作的舞臺設計師卻因罹患血癌不幸急逝,這巨大變故讓演出遭遇了空前挑戰,「我看著排練場裡的一塊空地,想到說,就這樣吧!不如在舞台上面再做一個舞台,讓所有演員都坐在台上、看台上台的人演戲。」這麼一轉念,讓《恨嫁》舞台就此定調,空間褪去裝飾、回歸赤裸樣貌,也由於它的「空」,讓觀眾更能將視線聚焦在表演本身。

然而這「身無所靠」的表演方式,卻曾帶給演員龐大的不安全感,「因為所有的走位都是虛的,面前應該有的窗簾、沙發、椅子都沒有,全都要靠演員去表現。」如此抽象的處理手法,讓林奕華到了首演前夕仍然不停擔心觀眾會否難以接受?幸好在劇本、演員和燈光等元素皆精準到位的狀態下,《恨嫁》在香港首演後便贏得一致好評,甚至在短短半年內,又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加場演出。

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脈絡

對兩岸三地的劇場文化與生態,林奕華也有著極為精準的觀察,「台灣最蓬勃的時間,大概是在解嚴之後,在那個年代,大家覺得文青是小劇場最大能量;可是香港做劇場的人不是文青,他們是自小被西方戲劇養大的業餘劇團。」論及中國大陸,他說北京、上海與其他二線城市,也因為不同城市接觸的戲劇跟語言不同,進而演變出各自的微妙差異。

在創作上,他則是專注在內心選定的道路上,不受外在條件所影響,好比「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間脈絡就令他特別感興趣,「很多事情只是沒有把過去看清楚,所以現在會迷惑,導致未來根本就是伸手不見五指的狀態。」談到未來可能的演出計畫,他既想以《聊齋》探討新世代妖精文化,也想讓福爾摩斯化身狗仔記者,闡述八卦與時間的複雜關係。

為何恨又為何嫁

「每個人身上都有父母的血液,他們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如果可以面對這議題,或許就不會延續上一代的影響。」這是林奕華在《恨嫁》背後埋下的深層意涵,但恨嫁這二字,究竟是「恨不得不嫁」抑或是「恨所以嫁」?暫且先賣個關子,留待你親身進場觀賞後,再來找尋自己定義。

非常林奕華《恨嫁家族》

演出時間:2015/12/31~2016/01/03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網https://goo.gl/XlUSmn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