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新住民也很會!導演阮金紅成立「越在嘉文化棧」深耕民雄,推廣台越多元文化活動

今年39歲的阮金紅,除了是台灣第一位女性新住民導演,近年更在民雄創辦「越在嘉文化棧」,深耕社區台越文化交流的同時,也想讓社會看見新住民及新二代豐沛的創造力。

採訪撰文/林侑青 攝影/林韋言

新住民也很會!導演阮金紅成立「越在嘉文化棧」深耕民雄,推廣台越多元文化活動

她在越南鄉下長大,家裡九個小孩排行老四。阿公阿嬤重男輕女,爸爸打媽媽也打女兒。從小,她每天看母親哭。早熟的她,小五就輟學回家幫忙務農。長大後,她想把命運捏在自己掌心,毅然嫁來台灣,孰料21歲那段懵懂的婚姻不幸複製了母親的遭遇。八年後,她才成功離婚獲得新生。

她看母親苦了一輩子,總不忘告訴自己「女人應該要被疼惜,我什麼都要會,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外面,我不要被人看不起。」30歲,命運有幸扭轉,她遇到先生蔡崇隆,跟他學習拍紀錄片,為新移民姊妹和移工同伴發聲,獲得用自己視角掌控敘事的機會。(同場加映:拍片紀錄新移民姊妹失落的幸福!阮金紅:感恩台灣帶給我的一切

搭一座跨越文化的橋 

2017年,「越在嘉文化棧」成立。這是她從小盼到大,如同吳爾芙筆下的「自己的房間」,金紅說,「一開始計畫很單純,只是想有空間能跟姊妹聚會,有空能跟社區居民交流。新住民和移工既然是少數,就要設法讓多數的台灣人更了解我們的文化,他們才會真正尊重我們。」

當空間被撐開,就會長出蓬勃的生命。離鄉背井的東南亞媳婦,農曆年可以來這裡「回娘家」吃辦桌,母親節有感恩活動,中秋節提DIY的越南星星燈籠;也開辦東南亞文化講座、台越語言培力課程,甚至提供移民工法律支援及新移民姐妹家暴庇護。(同場加映:漂流的異鄉人:外籍移工在台灣

2018年中秋,越在嘉舉辦親子星星燈籠DIY活動。
2018年中秋,越在嘉舉辦親子星星燈籠DIY活動。

挪開框架,看見生命力

創意只會越玩越大。2018年,金紅主辦首屆有吃有玩的「嘉移人東南亞文化節」;策劃「越南十字繡暨創意國服大展」,將結合台灣美景的新穎奧黛帶進表演藝術中心走秀。2019年,阮劇團邀請她擔任「草草戲劇節」東南亞單元策展人,她卯足全力辦了場風光熱鬧的「嘉移人」文化市集。

「你辦的活動整個社會沒有其他人在做,然後你做完看到其他人仿效,還是蠻開心的,覺得被社會看見了。」金紅喜孜孜說這是她最大的成就感,「剛過來誰理你,誰知道你會設計活動、會幫助別人、會懂打官司,我已經不是剛來那個弱勢的阮金紅,我今天是有能力的,這個社會有人需要我。」

2020年的草草市集,金紅和移工朋友創作出巨型越南斗笠
2020年的草草市集,金紅和移工朋友創作出巨型越南斗笠

當希望在新二代身上發芽

更讓金紅欣慰的是,「越在嘉」播下的文化種子也在一批大專新二代身上發芽。她邀集雙族裔二代一起規劃活動,傳授與公部門和其他工作團隊打交道的溝通技巧,希望能讓這群具有社會意識的「覺醒新二代」找到舞台。「我有學到東西就是要分享,這群中南北部的新二代都很厲害,放手讓他們參與我很有信心。」

唯有讓下一代長出厚實的自我認同,文化才有往下紮根的動能。金紅回想女兒小時候,她老擔心女兒會跟其他新二代一樣,對越南文化毫無興趣,「你在台灣是一個孤單的媽媽,孩子不跟你說母語,一旦媽媽朋友來,孩子用眼光瞄阿姨們,或是覺得母親家鄉的食物很難吃,這我不能接受,太傷心了。」

雖然一邊笑女兒講越語很像小朋友,但金紅很驕傲女兒在耳濡目染下將母語文化融入生活,「看到自己女兒,能夠跟自己的同伴、他們的孩子互動,這方面我蠻有成就的。」

把寂寞種進土壤

「只要還有體力,我就再努力做,回饋給台灣社會也好,同伴也好。」這幾年,金紅自掏腰包勞心勞力,全心投入「越在嘉」的文化行動,一部分原因或許是身邊這群工作夥伴,或多或少撫慰了她的寂寞。

越在嘉的一草一木,都蘊含了金紅對故鄉的思念
越在嘉的一草一木,都蘊含了金紅對故鄉的思念

五年前,媽媽走了,越南娘家她也少回了。她拍了媽媽很多年,但至今無法整理影片。她在嘉義想家,在院子種下一株黃梅花,還有莎梨、越南菜等家鄉植物。她說,南越在農曆新年總會插上幾枝黃梅花,但台灣比較冷,花期也對不上了。晚點開也無妨啊,如果金紅的媽媽能看見,台灣的土壤竟然開出這麼美麗自信的黃梅花,該有多好呢。

【What's More】你那邊還來得及!快來2020「草草戲劇節」玩!

時間:2020.03/14-3/15 11:00-17:0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全園區
主辦:阮劇團 

「嘉移人市集」有吃有玩,還有精彩講座!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