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臺中國家歌劇院打造綠色劇場!不只是打卡地標,更是共享的永續藝文空間

有感於全球處於環境變遷的轉捩點,臺中國家歌劇院以「綠色劇場」為理想藍圖,打造全民共享的永續藝文空間。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臺中國家歌劇院打造綠色劇場!不只是打卡地標,更是共享的永續藝文空間

 在21世紀的今日,劇場不再僅是特定文化階級消遣生活的場所,一座機能規劃完善的劇場,該是擁抱大眾生活,並且反映與回應社會的場域。臺中國家歌劇院自2016年開館以來,便以落實「一座人與藝術共生的劇場」為目標,陪伴藝術融入大眾生活。


而在聯合國宣布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裡,歌劇院也從17項核心中選擇聚焦六大標的:SDG 4 優質教育、SDG 5 性別平等、SDG 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SDG 11永續城市與社區、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及SDG13氣候行動,將這些永續宣言融入場館的營運方針中,希望打造出一座不只宜人,也環境友善的綠色劇場。

硬體設施減少碳排放、增加數位化

硬體設施方面,館方將歌劇院打造成一座綠建築智能場館,2016年開幕時就獲得「綠色建築」標章,後續館內裝修皆採用綠建材,開館隔年即減少約500噸的碳排放量。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也向《美麗佳人》分享目前運作中的「中央智能管理系統」及「行政數位平台」,前者有效管理能源使用,例如將劇場內空調增設可變風門,依照現場觀眾密集度精密調整溫濕度、風速、風量及空氣品質;後者則是將劇場、會員、財務、資產和人力排班等管理系統整合串接,達成行政流程80%電子化作業,以減少用紙量及人工作業的能源消耗。2022年歌劇院也將導入「ISO 50001國際能源管理標準」,取得國際ISO認證,同時培訓員工取得永續管理相關認證,達到更環境友善且智慧的數位生態系協作。

表演藝術的永續精神

展演方面,歌劇院則致力運用台灣資源於本地重製、與國內藝術家合作,以及採取線上排練,減少飛航巡迴的人員,降低表演藝術作品於國際間移轉的碳足跡。而歌劇院2023年的「新藝計畫」也以「綠色創意、永續實踐」為主題,期待展演作品從發想階段即落實綠色藝術與環境友善概念,或於製作過程及展演設計中創造具機動性、永續性的作品,其中在今年中進行階段性呈現的作品《在消逝之前,能不能喜歡我》,表演者踩在研發的綠能壓電板、使用環保琴弦的豎琴演出,即產生電能供給演出當下舞台設置的電力所需,並透過互動探討能量的「儲存」與「釋放」,觀眾從觀演體驗中感受表演藝術與能源永續的意涵。此外,歌劇院也不定時推動各式講座及論壇,與民眾進一步對話,達到永續精神的教育責任。


邱瑗總監分享道:「歌劇院作為『一座人與藝術共生的劇場』,『生』既是生活,也是生命與生存,因此我們不設限場館的力量,而是企圖在SDGs的每一個標的中,都找到我們能夠使力、帶來改變之處。」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