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熱門話題
10/23霜降濕冷來襲!養生必知4大重點&禁忌一次看,不宜露身、忌辛辣
by Rose Tai-更新
Photo / Getty

10月尾聲的台灣被一場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浸潤,這樣的天氣恰好對應著節氣的更替「霜降將至」。根據節氣曆法霜降通常落在10/23前後,象徵秋意漸深、寒氣初現。雨勢雖讓人感到濕冷,卻也提醒著身體與心境都該從秋收過渡到冬藏的節奏。
1.|霜降的氣候訊號
霜降意指「露結為霜」,當氣溫降到露點以下,草木間開始凝霜,萬物進入休養階段。雖然台灣平地少見真正的白霜,但每年的這個時節東北季風增強、雨勢頻繁,正是人體最容易被寒濕侵襲的時候。近期的大雨讓濕氣加重、氣溫明顯下滑,民俗上說霜降寒來,其實正是對這種氣象轉折的自然回應。此時不妨提前添衣,少貪涼、避免淋雨,以防寒氣從腳底入侵。
2.|從登高賞菊到進補養身
霜降被視為「秋盡冬初」的節點,古人多以賞菊、登高、進補為主要習俗。
登高遠望
民間流傳霜降登高能驅邪避災,也有寓意為了迎接新氣象。登高賞景的同時,不妨趁著山林轉黃、雲霧繚繞之際,感受季節更迭的呼吸。
賞菊飲菊酒
菊花在霜降盛開象徵長壽與堅韌。古人有飲菊花酒、佩菊花的習慣,如今則可泡壺菊花茶或以菊花入膳,清肝明目又富詩意。
吃柿祈安
俗諺說「霜降吃丁柿,不怕冬天冷颼颼」,此時柿子正值甜熟,含豐富維生素C與果膠,有助潤肺止咳。部分地區更有「吃柿保平安」的傳統。
進補暖食
霜降後天氣轉冷,進補應講究溫而不燥,如雞湯、羊肉湯、薑母鴨等皆為時令佳品。也可搭配枸杞、紅棗、桂圓等補氣養血的食材,幫助身體調節陰陽。
3.|生活禁忌與保健重點
不宜露身受寒
老話說「寒露腳不露,霜降不露身」,提醒人們在霜降後要保暖下肢與腹部,尤其女性更需防寒養氣。
忌暴飲暴食或吃過辣食物
秋末氣候偏燥,過多辛辣油炸容易傷肺、耗津。此時應以清潤食材為主,如白木耳、蓮子、梨子湯等,幫助潤燥。
不宜長時間待在潮濕環境
今年霜降遇上大雨,濕氣重易導致關節疼痛或氣血不順。室內可開除濕機,地板保持乾燥,外出則避免穿著濕鞋濕襪。
少熬夜多早睡
霜降後夜長晝短,順應節氣調整作息,是養生關鍵。早睡能藏陽氣、養精蓄神,也有助於抵禦冬季的初寒。
4.|濕冷季的日常調整
今年的霜降比往年多了一層「濕意」,雨勢頻繁雖讓人懶得出門,卻也是重新整理生活節奏的好時機。可以在家泡壺熱茶,選擇桂花、紅棗、陳皮或薑片調和;或是在客廳擺一盆菊花,讓季節的氣息延續進屋;也可以趁雨歇後散步,感受空氣中那股剛洗過的清新。若想延續節氣儀式感,不妨在霜降當天以食補、靜養為主,煮一碗熱騰騰的南瓜薏仁粥或是麻油雞湯,既能祛濕又能溫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