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熱門話題
退休金越存越少?專家點名 3 種最會默默消耗你資產的投資地雷
by Hask-更新
撰文:陳重銘 圖片:網路

年輕時因為資產不多,想要快速累積資產,所以選擇「高報酬、高風險」的投資法,隨著年紀跟資產增長,我對於退休的投資理財,開始產生了不同的看法。首先的體會就是「錢不是越多越好」,錢多了煩惱也會跟著增加。
2025年4月川普提出對等關稅議題,引發全球股市劇烈動盪,4月7日台股加權指數終場暴跌2,065點,當天945家上市公司跌停,創下史上最慘紀錄,到了4月9日總共重挫3,906點,跌幅高達18.3%,我的股票總值也蒸發了幾千萬。
退休人士要的是「穩中求勝」,波動太大、暴漲暴跌的股票,可能讓你無法樂活退休。2024年初因為AI伺服器的議題,鴻海(2317)股價一飛衝天,大漲超過1倍到234.5元,然而隨著川普拋出關稅議題,鴻海股價又腰斬到最低的112.5元,投資人宛如坐了一趟雲霄飛車。
鴻海的股價或許還有機會再回到2字頭、甚至是3字頭,但是不知道需要多少年,對於年長的退休人士來說,時間並不是你的優勢。退休族的投資規劃應該以「安心」為主,不然碰到股價腰斬,不知道何時可以回本的壓力,會讓你一夕白頭。退休族需要的是穩定的現金流,因此有3種類型的股票,特別不適合放在退休規劃的名單裡:
類型1:景氣循環股
景氣循環股的特性就是獲利不穩定─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每年大家都很期待中鋼的股東會紀念品,可是你曾經想過嗎?如果一家公司無法拿出好的績效,只能用紀念品來吸引投資人,這樣能算得上是好公司嗎?中鋼的獲利時好時壞,明顯呈現出景氣循環特性,儘管中鋼不會倒閉,不穩定的股利並不適合退休族。
類型2:長期虧損且無配息
曾經貴為股王的宏達電(2498),2013∼2024年僅有2年有獲利跟配息,不僅無法提供現金流,還要擔心股票變壁紙。
類型3:道聽塗說
股市中爾虞我詐,聽到明牌千萬別高興太早,小心成為被倒貨的對象。記得在2015年,不少朋友跟我分享浩鼎(4174)這一支股票,說什麼新藥解盲後,公司的內在價值上看千元,市場資金也將股價炒上700多元,結果解盲失敗股價一路向下,2025年5月剩下30幾元。

退休理財不用拚命夠穩才走得長久
在2020年中,我一個同學找我幫他爸爸規劃投資,老人家年輕時勤奮打拚,累積了不少身家,原先他打算重押在元大高股息(0056),由於當時國泰投信正在推出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我跟他說明0056指數是「預測法」,00878則是採用「過去法」,兩者的指數具有互補性,老人家認購了1,000張的00878,並且買進500張0056,買進的金額大約相同,就是在做分散配置。
然後老人家還買進了約2,000萬元的電信三雄(中華電、台灣大、遠傳),後來覺得00878績效表現不錯,於是用領回的股利再買了200張00878。
老人家要的就是安穩,他知道ETF是同時持有一籃子的好公司,而且電信三雄更是民生必需產業,這樣的投資組合具有很強的防禦力,也讓倒閉變壁紙的機率接近零。就算是2022年因為美國大幅升息,台股大盤重挫30%,老人家依然年領約500萬元股利,開開心心靠一堆好公司幫他養老。

只是看在我的眼裡,他的投資組合算是有點保守,所以建議他分散布局一些長期報酬率較高的股票,例如市值型ETF、台積電(2330),但是老人家覺得就算再多賺幾倍,他已經80幾歲也花不完了,還是安穩領息最放心。孔子說人生有三戒:「少戒色、壯戒鬥、老戒得」。我看過很多長輩經常為下一代擔心,煩惱小孩沒房子、沒股票、沒有好工作⋯⋯就算投資股票也想要「賺更多」來留給子孫,結果反而得失心太重,持續在股市中追高殺底,搞到自己無法清閒過日子,這就喪失了退休的意義了。
有時候我也在反省,自己年輕時堅持不敗家,努力省錢來投資,如今也累積了9位數的資產,是不是該享享清福了?如果還是執著要10位數、11位數,就算真的達成目標,應該也老到吃不下、玩不動了?最後只是開心到下一代,落得我一輩子都在幫下一代打工的下場,值得嗎?年紀大了就是要「戒得」,夠用就好,兒孫自有兒孫福,留給他們太多財產,只會剝奪他們努力向上的意志。
留意4風險打造樂齡生活
少子化會不會影響到老年退休?現在少子化很嚴重嗎?我阿嬤的時代是「生棒球隊」,我外婆真的生了9個,而我媽媽的時代則是「生籃球隊」,那麼現在呢?我是民國55年次的,當時1年的新生兒是40萬人,如今卻是14萬不到,少子化真的很恐怖。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台灣總人口將從2024年的2,340萬人,到2070年下滑至1,497萬人。
平均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台灣也在2025年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20%。領退休金的老人越活越久,但是賺錢繳稅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你的退休生活還會安穩嗎?要注意4大老後風險:
1.通膨風險
記得我小時候看電視劇,裡面有一位富翁叫做「陳百萬」,那個時代有百萬就是有錢人了,如今千萬身家都只能算是中產。醫療進步讓你越活越久,一定要考慮到金錢的購買力會大幅下降。
2.長壽風險
民國初年台灣人平均壽命不到40歲,如今已經超過80歲。如果你的退休金只準備到80歲,等到你老了以後平均壽命增加到90歲,很可能發生晚年錢不夠用的窘境。
3.醫療風險
當然我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但是年紀越大醫療費用也可能日漸增加,而且一些新型態的藥物或療法,未必有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一旦生病,醫療費用就可能侵蝕退休金。
4.少子化風險
以前生育率高,可以幾個子女一起奉養父母。但是台灣2023年的總生育率為0.865,婦女一生中平均生育不到1個孩子。少子化不僅增加子女的壓力,萬一子女不孝,更是退休生活的風險。

以前的時代是「養兒防老」,但是現在物價跟房價高漲,兒女的生活壓力重,甚至要靠父母退休金的資助,變成「養老防兒」了!我都跟小孩開玩笑說,過去我養你們的恩情不用報答,但是我要跟你們一刀兩斷,以後缺錢時千萬不要來找我。其實,「久病床前無孝子」,真正最孝順的還是「股兒子」,努力存股打造股利現金流,你的退休生活才會安心有保障。
起步晚沒關係開始最重要投資靠的是一步一腳印,千萬不要幻想一步登天。如果你每個月扣除生活費後,只能夠拿出小錢來投資,先不要把目標訂在億元豪宅跟千萬跑車,當心「呷緊弄破碗」。建議你先把目標縮小一點,例如每個月可以多個幾萬元,拿來遊山玩水、享受美食,退休生活就會精彩很多。
想了解更多投資心法歡迎報名>>陳重銘《啟動財富加速引擎》 講座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