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男星顏正國驚傳肺腺癌病逝!醫揭「無聲殺手」特徵:女性、不吸菸族群也要注意

童星出身的男星顏正國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專家指出,肺腺癌常發生在不吸菸者與女性身上,初期症狀難察覺,被稱為「無聲殺手」。最新癌症報告顯示,肺癌已成為台灣新癌王,早期篩檢是關鍵防線。

Edit/Rice Text/郭岳潭 Photo/gettyimages

男星顏正國驚傳肺腺癌病逝!醫揭「無聲殺手」特徵:女性、不吸菸族群也要注意

專業諮詢/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暨呼吸加護病房主任、輔仁大學醫學系講師林嘉謨

昔日以童星身分出道、主演《好小子》系列電影而紅遍全台的男星顏正國,於10月7日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消息震驚各界,也再次讓人關注這個被稱為「無聲殺手」的疾病。醫師指出,肺腺癌多半發生在沒有抽菸習慣的人身上,初期症狀不明顯、與一般肺病相似,往往等到出現明顯不適時,已是晚期。肺腺癌是肺臟腺體細胞病變所致,好發於女性與非吸菸者,腫瘤擴散速度快、死亡率偏高,因此「早期篩檢」成為最關鍵的防線。

根據報告指出台灣每5名癌症患者中,就有1人死於肺癌。這項變化不僅揭示環境與生活型態的壓力,也凸顯出肺癌在無形中奪走健康的速度與廣度。究竟哪些族群風險最高?不吸菸的女性為何罹患率節節上升?又該如何透過篩檢與生活調整提前防堵?以下整理專家觀點,一次釐清關鍵。

延伸閱讀:

 

肺癌為什麼成為癌症第一名?

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暨呼吸加護病房主任、輔仁大學醫學系講師林嘉謨指出,肺癌主要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又包括鱗狀細胞癌、腺癌及大細胞癌,台灣男女性肺癌以肺腺癌最多,發生率皆呈現逐年增加趨勢。根據國健署最新報告顯示,肺癌為發生率第一名的癌別,共有16880人罹患肺癌,發生率增加0.6%。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全球肺癌發生率地圖」中,台灣肺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15名,全亞洲第二。

林嘉謨認為,肺癌發生人數成為第一名,有多種原因,如近年吸菸率持續增加,2020年成人吸菸率為13.1%,到了2022年已攀升到14%,加上空氣品質惡化,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將大幅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

林嘉謨表示,台灣肺癌發生率增加,也與政府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有關,民眾健康意識提升,主動進行肺癌篩檢,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肺癌近5年新發個案數約1萬多人,其中早期發現比率占3成之多。

延伸閱讀:

肺癌好發哪些族群?這種人機率最高

林嘉謨表示,肺癌的主因是吸菸,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高出不吸菸者1030;不吸菸卻罹肺癌的人,可能與二手菸暴露、廚房油煙、空氣汙染、遺傳基因缺陷、肺癌家族史、肺部慢性疾病、輻射線暴露、接觸重金屬物質(如鉻、鎘、砷等)有關。

林嘉謨說明,長期二手菸暴露,會增加肺癌的發生率,研究顯示,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20~30%。肺癌家族史也是肺癌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如果家中一等親有肺癌,罹患肺癌的機率增加2倍;如果兄弟姐妹中有一人罹患肺癌,機率高出2至3倍;如果三等親內超過2人罹患肺癌,罹患肺癌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4倍之多。

另外,罹患肺部慢性疾病也會增加肺癌機率,像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增加2倍,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多9倍,曾得過肺結核的人,罹患肺癌的機率高出11倍。

肺癌有什麼症狀?12症狀已是晚期

林嘉謨指出,肺癌被稱為「無聲殺手」,「肺癌初期通常症狀不明顯,少數可能只有輕微的咳嗽或胸痛,但一般人較不易察覺,多半發現已是晚期」。

常見的晚期肺癌症狀,包括:持續咳嗽且未見好轉、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上背痛、肋骨疼痛、多發性肺炎、支氣管發炎、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等。

林嘉謨表示,肺癌最容易轉移到骨骼、肝臟、腦部等器官,隨著癌症轉移可能出現不同症狀,像是癌症骨轉移容易骨頭疼痛、骨折、肢體麻痺;轉移到肝臟會產生腹脹、腹水、黃疸;轉移腦部會出現頭痛、嘔吐、癱瘓、視力受損、平衡感喪失、意識模糊。

什麼檢查能發現肺癌?必做這檢查

林嘉謨表示,過去肺癌篩檢採用胸部X光檢查,較難偵測1公分以下肺部病變,1~2公分腫瘤受限發生部位,如心臟後方、橫膈部位、或與肋骨陰影重疊處,也不易偵測及判讀,導致早期診斷的效果不彰,並無法降低肺癌死亡率。

目前肺癌篩檢,建議進行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能夠偵測小於0.3公分的肺部腫瘤,且輻射量暴露低,只有斷層掃描的1/5,安全性較高。

 研究顯示,吸菸史超過30包年且戒菸小於15年者的重度吸菸族群,接受LDCT肺癌篩檢比胸部X光檢查,提早5至10年發現肺癌,可以降低2成肺癌死亡率。

目前國健署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一次免費LDCT肺癌篩檢,對象為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者,或是年齡介於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每天吸菸包數X吸菸年數,如每天1包菸、吸菸30年,則為30包年)以上,以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民眾。若自費約需4000~6000元,懷孕中婦女則不建議。

肺部檢查有陰影是肺癌?這種結節惡性機率高

林嘉謨表示,肺部檢查發現有陰影,通常是肺結節,但多數為良性結節。根據肺結節追蹤與處置建議,初次篩檢出實質肺結節者,0.6~0.8公分應於6個月內檢查追蹤,0.8公分以上每年檢查追蹤一次。

一般來說,肺結節越大、生長速度增加且形狀不規則,惡性機率較高。從影像報告上,可根據肺結節的大小及型態,做初步的良性或惡性判斷,如果為小於0.3公分、邊緣明確的實質結節,90%以上為是良性;若是結節邊緣或內部呈現不規則、霧霧的類似棉花狀的毛玻璃結節,惡性機率較大。

 林嘉謨建議,如果肺結節大小0.5公分以下,可追蹤觀察、暫時不處理;0.5~1公分可積極檢查;1公分以上建議進一步切片檢查及切除。

吸菸才會得肺癌?這原因女性易罹肺癌

林嘉謨指出,吸菸雖然造成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但台灣人約有50%以上的肺癌患者皆不抽菸,更有超過90%的女性肺癌患者從不抽菸。根據中研院最新研究發現,國人女性肺癌個案僅5.9%有吸菸,但女性肺癌患者增加速度比男性更快,關鍵原因可能是「APOBEC突變特徵」,「對於不吸菸卻罹患肺癌的患者,肺癌家族史是目前所知最重要的危險因子」。

研究顯示,台灣人60歲以下未吸菸的罹患肺癌女性高達74%,具有APOBEC突變特徵;而EGFR基因沒有突變的肺癌女性,更是百分之百都有APOBEC突變特徵,APOBEC造成的基因突變可能是引發女性肺癌的關鍵因素。研究也推測,造成APOBEC基因突變的原因,可能來自外在的致癌物,包括:吸菸、二手菸、汽機車廢氣、PM2.5、油煙,以及食品中的防腐劑、食品添加物等。

延伸閱讀:


如何從生活中預防肺癌?5招有效降低風險

1.遠離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包括吸菸、二手菸、三手菸、廚房油煙、汽機車廢氣等,有吸菸者應戒菸,平常烹煮時應開啟抽油煙機、使用空氣清淨機;戶外空氣品質差時,最好關閉門窗,減少細懸浮微粒PM 2.5暴露,外出記得戴口罩。

2.多吃新鮮蔬果

新鮮的蔬菜、水果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素及維生素,對於肺部有保護作用,可以夠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建議每天吃5~7份的蔬果。但補充維他命、營養品,保護作用不顯著。

3.少吃紅肉、加工肉類及高油脂食物

研究顯示,每天吃50公克的紅肉或香腸等加工肉類,肺癌風險提高5%,高油脂食物含有飽和脂肪酸,會促進正常細胞發炎,甚至癌變。

4.不要吃來路不明的中藥

研究顯示,肺癌發生率與中藥所含的砷、鎘、鉛、汞重金屬有關,尤其是砷含量過量時,容易引起肺癌。

5.定期肺癌篩檢

主動接受LDCT檢查是最有效早期發現肺癌的方法,建議吸菸者、肺癌家族史等肺癌高危險族群,每2年接受檢查。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