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妝快遞

SDGs永續目標|再小的塑膠都不放過!隱形眼鏡盒、酵素洗臉膠囊...都能回收再製形成正向「循環經濟」

隱形眼鏡盒、酵素洗臉膠囊、扭蛋殼…這些在你生活中隨處可見,卻因為太小而常常不經意被順手一丟的塑膠製品,其實都能回收再製,形成正向的「循環經濟」。

採訪撰文/Chiao Hung 插畫/達姆 Photo/Gettyimages

SDGs永續目標|再小的塑膠都不放過!隱形眼鏡盒、酵素洗臉膠囊...都能回收再製形成正向「循環經濟」

你的隱形眼鏡盒都去哪了?

習慣戴日拋隱形眼鏡的人,戴上後往往就是順手丟掉空盒。但你可曾想過這些隱形眼鏡空盒日積月累下來的數量與體積多麼驚人?去年底在 Threads 上的一則發文就關注了這個議題而引起廣大迴響。

內容提及,2023年台灣眼鏡產值達346億元。其中隱形眼鏡就佔了50%,但隱形眼鏡盒卻被當作日常拋棄式垃圾。在澳洲更有統計顯示每年被丟棄的數量高達五億,其中大多數進入垃圾掩埋場。發文的 ei studio 表示:「可以將隱形眼鏡盒回收再製,轉化為高透明度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果開啟回收計畫,大家願意搜集自己的隱形眼鏡盒給我們嗎?」隨後網友紛紛留言願意參加,也讓 ei studio 正式開啟了「廢棄PP塑膠大搜集」計畫。

2020年成立的 ei studio,由兩位服裝設計背景的創辦人許文薇與王蕾雅共同創立,聚焦「循環設計」。他們透過自行採購並組裝出小型的碾碎機、射出機等設備,投入塑膠的回收、設計與再製。當發現隱形眼鏡盒為PP材質(Polypropylenerm聚丙烯,數字標示為5號),透明度高且純度穩定,是極佳的再生原料,便決定發起計畫募集。至今已有三、四百人響應,回收了約兩萬個空盒。

再小的塑膠都有重生的機會

這些回收的空盒打碎後被製成了實用的日常生活小物,如梳子、登山扣、肥皂架等等。顏色選項中的 Crescent ,大部分就是來自回收隱形眼鏡盒製作而成,在燈光下保留了高透光度,還帶點木紋感,正如它的描述「夜空般的半透明畫布,點綴細緻黑影」低調中帶著獨一無二的質感。

ei studio也表示:「台灣其實是塑膠射出大國,常常聊天時發現,很多朋友的親友都從事塑膠相關產業,但我們卻對塑膠回收過程感到陌生,因為這些常常在廠房中進行,是看不到的。」

而在台灣,推動這樣「循環經濟」的組織還有小智研發、不垃圾場等等。小智研發以將回收材料應用在建材而聞名,去年還踏入時尚界,將淨灘的廢料製成太陽眼鏡。不垃圾場同樣關注塑膠議題,負責人甚至親自運用廢鐵與廢機台,自行研發出再生塑膠製作機器。

擁有的設備、回收後材料再利用的方向也許不盡相同,但從 ei studio、小智研發到不垃圾場其實都很重視「眼見為憑」。他們透過積極的社群分享、巡迴分享、參展、舉辦工作坊等各種方式,讓大家看見塑膠回收再利用的過程,甚至還能親手把廢棄塑膠切碎、加熱、壓模,做成一件全新的物品,「親眼看見垃圾的重生,也親手參與這個過程」。

他們持續透過美感與行動喚起社會關注,推動人與資源關係的轉變。這些世人眼中的「垃圾」其實不該只有一次生命,也能透過設計延續價值,走出一條更永續的路,真正落實循環經濟。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