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劇評】《以家人之名》評價開高走低?劇情變調?好看點在哪?

《以家人之名》這部陸劇,你追了嗎?這部陸劇在8月10日開播,本週已進入大結局的完結。
【劇評】《以家人之名》評價開高走低?劇情變調?好看點在哪?

在中國收視爆紅,在台灣多家串流影音亦看得到,成了線上最熱的陸劇。

如果你剛開始追前兩集,不管你是哪一世代,一定會被李海潮一角的爸爸形象感動,也會小尖尖的無惱樂觀,爆笑的「例假」宣言笑翻,而無血緣的三兄妹成長故事,讓你有繼續追下去的理由。

不過隨著小尖尖長大到16歲,哥哥們18歲離家後的劇情,看似仍是「一家人」的心情,但9年後,25歲的李尖尖與大哥凌霄、小哥賀子秋的關係,隨著時間與距離的疏遠,親情戲的主軸變成戀妹情結的妹控愛情戲?

由於三角戀的情節,使得《以家人之名》評價,沒有一開始好,也出了些負評,相信原本追親情戲的觀眾,會覺得莫名,而對劇中CP的組合也各有支持者。但如果已追到一半,5個理由,愛德華建議你還是可以追完,因為後面仍有不少催淚的哭點,除此連結劇中消失那9年的幾段情節,感受角色的內心世界。

理由一:《以家人之名》是中國90後孩子成長的情懷

如果以劇中主角李尖尖的年齡設定,她是1994年出生,對照成台灣是8年級生,8年3班。李尖尖的個性淘氣開朗,從小希望有個哥哥,因為家裡除了爸爸外,能有其他親人的陪伴,才是熱鬧,所以當他第一眼見到凌霄時,就有一種對哥哥的期盼。

母親因懷子難產離世,是李爸難言的痛,當賀梅將子秋託付給他時,他是真心的喜愛,覺得自己還未見世的兒子,上帝以另種方式安排給他了,不過起初小尖尖不樂意接受子秋這個哥哥的原因,主要是不想讓賀梅搶走爸爸的小孩子爭搶心理,所以不喜歡子秋,加小尖尖的個性很直,一開始就只認凌霄做哥哥,不過隨著成長,她成了同學羡慕的對象,為什麼她可以有兩個哥哥。

在中國,90後的孩子,處在一胎化政策的中後期,大都仍是獨生子女(中國在1984年生育政策有調整,可有雙獨兩孩,2015年一胎化才完全走入歷史),所以大都孩子的成長,女孩的心裡都希望家裡有個哥哥,男孩則希望有個妹妹,其實對照台灣的8、9年級生,在少子化下,不少孩子也是獨生子女,成長的過程中,應該也會希望家裡有另一個成員出現,想要有人一起玩的心理期望。

不想孤單的長大,如果再給你一次童年選擇,多一個哥哥或是妹妹在身旁,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成長滋味?《以家人之名》有了另類多元家庭的組合,讓劇中小尖尖有兩個待她比親妹妹更親的哥哥,只是這樣的「家人」關係,難道就會一成不變?隨著長大,男孩的心裡又是怎麼想呢?除此,他們面對「大人」的世界和社會的變動(90後的孩子,正處中國經濟飛躍的成長階段),在劇中亦有刻畫。

理由二:把孩子當「人」,還是「東西」的教育思考

《以家人之名》劇中有多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描述,李海潮(尖尖爸)、凌和平(凌霄爸)、陳婷(凌霄媽、秦美央媽)、賀梅(賀子秋媽)、趙華光(賀子秋親爸)、金玉香(齊明月媽)等,都有對待孩子的互動,和自己的教養方式,而其中李海潮一定是劇迷心中,最好的父親形象,甚至是母親的形象。

李海潮對孩子的教育,簡單說就是把孩子當作可依靠的朋友,懂得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的表達。每一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從他對孩子口味不同,做出孩子個別喜歡的菜色,就是他讓孩子願意與他溝通的原因之一,因為孩子知道他可能懂得自己心裡想要說什麼。

再來李爸與劇中多數父母的教育觀點不同處,除了站在孩子立場思考外,就在於他知道孩子也是人,有人性、有情緒,也會聽懂大人的話,不是可隨意被支配的工具,甚至當成物品、東西的轉移和拋棄。

有一幕子秋小時候在麵店裡,小區婆婆媽媽八掛逗子秋沒人要時,李爸趕緊護著子秋,帶到角落安撫,因為他知道子秋哭是害怕再受欺騙拋棄,「不管遇到什麼事,你放心,有爸在!」穩住了子秋的心。

相對的與李爸的教育對比,就是陳婷把兒子當成東西在運用,不要凌霄時丟給李尖尖,想要凌霄時,拚命情感勒索。大人要懂,情緒是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凌霄從小的心理陰影,就是母親的情緒一直堆積出來的。

延伸閱讀

理由三:演員演技符合角色,減齡超齡都不是問題

《以家人之名》的故事及親情線布得不錯,劇中演員其實也是看點。譚松韻飾演李尖尖,從16演到25,都小於她真實的年齡,相信嗎?譚松韻30歲,演16歲像小彈簧(凌霄叫她的外號) 的蹦蹦跳跳,真是青春洋溢,毫無違和。

宋威龍實際年齡21,要超齡演到27歲的大哥凌霄,雖然外界不少批評他在劇中三人是演技最弱的,不過其實他的表演仍符合劇中凌霄的角色設定,高冷不多話,沉穩內斂的特質。

張新成實際年齡25,賀子秋這個角色在年齡的設定與他實際年齡相差不大,但這個角色是需要有爆發力的演技來帶動他所遭遇被拋棄的人生。

三人中,他是命運最悲慘的,長大後,又愛面子,他也喜歡李尖尖,成了凌霄的情敵。《以家人之名》如果前半段演技看塗松岩演李海潮,後半段的看點,就是張新成的演技飆戲,好幾段令人不捨的催淚戲都和他有關。

理由四:「長大」是怎麼一回事?

《以家人之名》好看點,會引起共鳴的是角色對「長大」、成長體悟或人生課題的金句台詞。其中三兄妹在高中生要面臨不確定的未來那一段,三人訴說著長大,算是《以家人之名》劇中要交待的另一條故事線,就是人生課題的承擔。這裡的人生課題,與角色無法逃避、擺脫的親情負債和責任有關。

子秋希望自己瞬間長大,李爸就不用辛苦養家;凌霄接著,「我聽說,人本身就是瞬間長大的。十八歲生日那天,法律上承認你成年,但那不是真正的長大。真正意義上的長大是發生在一瞬間的事情,別人都不知道,只有你知道的一瞬間,當你的內心改變了,你感受到了生活的重量,你也就一個人悄悄長大了。」凌霄這段話也成了三人後來「長大」的感受,後來的故事,酸甜苦鹹接踵而來。

是的,他們都一瞬間長大了,面對突發的成長環境改變、面對必須承擔的責任,他們即使無法扛,也得硬扛下來,結果也累出心病來。凌霄獨自一人在新加坡照顧半癱的母親,親情綁架了他9年的人生,他心理的壓抑,成了噩夢;子秋則是一人在美國,再次被生父拋棄,獨自一人假著「富二代」光環,艱辛背債過日子。

而能療癒他們「長大」痛苦的關鍵,就落在李尖尖身上,看似最幸福無憂的李尖尖,一樣也有人生課題要面對,她在16歲那年的分離苦痛悟出,「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分離才是人生的常態。」也因此兩個哥哥回來,她必須去適應,調整自己對待他們的方式。

「愛情」是李尖尖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才會有她搞笑不到一個月初戀的趣事發生,當兩個哥哥同時先後對她表白,她必須做出抉擇,而她給的答案,先後也讓兩個哥哥,都能補缺人生的拼圖,這是後半段會變調成三角戀情的原因。

理由五:親情的主調,結局仍會證明家與家人的愛

當尖尖告訴小哥她的決定,說著夢想戶口,其實已經為結局鋪了最圓滿的好局。對於這一家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口組成,「鄰居」、「寄養」的關係,歷經了原生家庭的考驗,他們終將回到真正家的歸宿,因為只有李爸、凌爸合組的家,才是他們的家。

對於凌霄與子秋來說,羈絆他們真正的親情,讓他們無法放下想回家,不是原生家庭,是李爸、李尖尖這對父女,他們付出「長大」,卻也收下「長大」最好的禮物,就是能夠選擇找到自己真正的家人。而李爸與李尖尖印證了,「有血緣的不一定能成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愛護的人,一定可以。」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