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沒好婚姻》:當愛被轉化為一種「為何你就是不懂」的恨意
by 出前一廷-更新
Photo / 探照燈影業

由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與奧莉薇雅.柯爾曼(Olivia Colman)主演的《沒好婚姻》(The Roses),在台灣與恐怖片《永遠在一起》同週上映,其實是一件挺有趣的事,兩者均以一對伴侶的緊張關係作為故事主軸,但在片型上卻天差地遠,就連最後的不同結論,也讓人有種兩者似乎顛倒過來的感覺,因而形成了十分有趣的對比。
《沒好婚姻》這部電影,最初的源頭其實是1981年由華倫.艾德勒(Warren Adler)所寫的小說《玫瑰戰爭》(The War of the Roses),故事描述一對夫妻原本擁有人人稱羨的幸福生活,但在一起意外後,妻子卻意識到原來自己早已不愛丈夫,因而使兩人走上離婚一途。
只是,好聚卻不見得好散。由於雙方都想取得房子的所有權,同時對財產分配的想法也不盡相同,因此使兩人的爭執也越演越烈,甚至不惜以破壞物品及傷害彼此的方式脅迫對方讓步,最後使局勢走向徹底失控的地步。
1989年時,這本小說被丹尼,狄維托(Danny DeVito)改編為同名電影,並邀來曾與他在《綠寶石》(Romancing the Stone)和《尼羅河寶石》(The Jewel of the Nile)中合作,成為當時知名銀幕情侶的麥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及凱薩琳.透納(Kathleen Turner)擔任主角,成功以瘋狂的黑色幽默風格,獲得了優秀評價及票房表現。
更有甚者的是,由於這部片大受歡迎,因而也使這個原本引用自英國歷史上一場知名王族內戰的故事名稱,在某些地方直接變成在離婚過程裡,雙方產生激烈衝突的代名詞,足見其影響力巨大的程度。
至於日前上映的《沒好婚姻》,則是賦予了這則故事一個更符合如今這個時代的角度。
在《沒好婚姻》裡,男主角的職業從律師變成建築師,而這個角色原本一帆風順的事業,這回則因故跌入谷底,導致他與妻子的家庭職責調轉過來,由妻子蒸蒸日上的餐廳生意作為家中主要的收入來源,而他則在求職屢屢受創的情況下,負責照顧孩子及家務數年之久,讓《沒好婚姻》從這樣的角度,慢慢堆疊起兩人心境的變化,以及對於彼此的不滿。
雖然這麼聽起來似乎有些嚴肅,但《沒好婚姻》就與《玫瑰戰爭》一樣,依舊是部令人不斷發笑的黑色喜劇。尤其安迪.山伯格(Andy Samberg)與凱特.麥金儂(Kate McKinnon)的演出及角色,更讓本片的一些搞笑橋段,頗具經典喜劇節目《週末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式的惡搞調性。
只是,倘若與1989年的電影版《玫瑰戰爭》相比,《沒好婚姻》大多時候則試圖讓故事有更強一點的寫實感。因此,至少在全片的前四分之三裡,兩名主角間的矛盾及衝突,也確實比較能讓觀眾聯想到自己或友人,與伴侶相處時的種種經驗。
但這點同時也是《沒好婚姻》比較可惜的地方。因為在舊版的《玫瑰戰爭》裡,劇情以更瘋狂的黑色幽默情節,來加速及強化兩名主角的衝突。而在《沒好婚姻》中,則是由於前面試圖維持一定程度的寫實感,導致劇情在進入高潮時,多少顯得太過突然,讓人覺得兩名主角的個性理應不到那麼極端的地步,因而也讓全片的風格,在最後關頭出現了明顯的斷裂感。
不過除去這點不看,《沒好婚姻》也還是足夠有趣,透過那些生活小事慢慢累積而成的衝突,再加上普遍的社會觀點,導致男主角自尊心不時受創的情節,展現出尖銳的諷刺調性,最後則透過相關情節指出,事情會走到那個地步,其實未必是雙方都不愛了,而是更接近於因為種種因素,導致忘記了自己還愛,甚至還讓愛被轉化為一種「為何你就是不懂」的恨意,最後也越來越難回頭。
而在結局部分,《沒好婚姻》則與《玫瑰戰爭》的小說及電影不盡相同,雖然整體方向沒有更動,但兩名主角的關係則有顯著差異,最後則讓《沒好婚姻》更令人感慨一些,透過彷彿警世寓言的調性,稍微磨平了這則故事原本的尖銳利角,但也由於其黑色幽默的安排,使劇情最後也因此散發出一點難以言喻的感傷。
那些求而不得的恨,全是因愛而生,其中既包含你給對方的愛,也囊括了你對自己的愛。而如何在那些複雜的感受中,找到正確的溝通之道,又或者是一同面對的共識,或許才是使這段關係不會因為一次次的細小衝突,終至無法挽回的關鍵所在。
但可惜的是,有太多時候,當我們總算搞懂自己之所以會那麼恨,其實全是因為那麼愛之際,一切卻也可能早已無法回頭。
而這,或許正是《沒好婚姻》想趁著還來得及的時候,所想告訴某些人的事情吧。
《沒好婚姻》預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