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女孩》:有些女孩,其實從來沒能來得及好好長大

由舒淇首度擔任編導,找來白小櫻、9m88、邱澤與林品彤主演的電影《女孩》,先前於釜山國際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後,讓人更是對本片的表現感到好奇不已。如今,隨著這部電影已於台灣上映,我們也總算得以在戲院裡一窺究竟……

Photo / 甲上娛樂

《女孩》:有些女孩,其實從來沒能來得及好好長大

正如舒淇自己提到的一樣,由她首度擔任導演,並花費10年打磨劇本的電影《女孩》,是一部自傳性質濃厚的作品,與其說整部片是在向觀眾訴說一則故事,給人的感覺,其實更像是在分享人生過往的某段回憶,並且將那些不是人人都有辦法啟齒的不堪與傷痛,全都傾吐而出,同時也把我們恐怕窮其一生都無法釐清的某些生命困惑,給完完整整地保留下來。

這樣的作法,也讓《女孩》足以喚醒觀眾的回憶,除了在時間點方面,帶領我們回到80年代末期,使曾經也走過那段時光,甚至是差不多年齡的觀眾,就這麼被喚醒藏在心中的過往回憶外,同時也透過白小櫻飾演的少女,以及她與9m88飾演的母親之間的關係,使得只要是在類似教養環境中長大的觀眾,便會更容易對本片產生共鳴,甚至還讓某些痛,就這麼毫無預警地湧上心頭。

然而,如果要說到《女孩》真正的主角,同時也是本片最複雜的人物,恐怕則並非我們在表面上所看到的女孩,而是當屬9m88的母親角色才對。

《女孩》透過白小櫻角色的主要敘事角度,讓劇情在描繪母親一角時,留下了許多並未說明清楚的空白。然而,這部電影最出色的地方,也在於劇情確實透過各式各樣的蛛絲馬跡,讓我們得以感受到這個角色複雜無比的矛盾內心,知道那些看似留白的心境,其實包括了許多就連她自己恐怕也未曾釐清頭緒,甚至是始終迴避面對的內心糾葛。

因此,除了白小櫻的角色外,《女孩》也打從電影的一開始,便讓我們看到9m88的角色在仍是女孩,甚至還來不及好好長大的時候,便已由於悲劇的發生,因而被迫成為母親,踏上了與她原本憧憬的未來,截然不同的一條人生道路。

這樣的命運,再加上她所受到的種種對待,也讓她對自己女兒的感受更加複雜,使愛與恨幾乎無法分離,因而使這對母女的關係,一度就像是被打上了一個死結,在受困於家庭問題及困苦的生活環境當中,叫兩人備受折磨,同時也反映出了那個時代普遍的性別及教育觀點。

特別的是,倘若從今時今日的角度切入,與《女孩》相同的故事,要是被交到其他創作者手中,可能則會讓我們看見9m88的角色,會如何痛定思痛地下定決心,透過一些主動的實際作為,試圖改變自己與女兒的困境。

然而,《女孩》在這個部分,卻也同樣忠實地描繪出那個年代更加常見的狀態,讓這名母親以自己所能辦到的事情,以一種幾乎可稱為「掙扎」的姿態,為女兒提供另一種可能性。至於她自己之所以能脫離困境,則並非出自主動,更像是命運總算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就這麼從背後幫了她一把似的。

這樣的設計,如果純粹從戲劇效果來看,自然會顯得較弱一些,使角色似乎僅是被動地迎接命運為她帶來的轉機。然而,在《女孩》這種充滿真實感的回憶故事裡,這樣的安排卻也讓我們無比清楚,許多時候,在殘酷的現實中,情況確實就像如此,某些轉機往往未必來自我們主動的反抗,而是以一種從表面上看起來,甚至會被他人形容為「悲劇」的形式現身。

然而,在那之中,我們確實會在內心的某個角落裡,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一種鬆了口氣的釋放感,讓那種隱隱慶幸的感覺,甚至與罪惡感為之交融,令人根本無從形容。

就連到了最後的結局時,《女孩》也依舊留下了源自真實的悠長餘韻,讓人看到片中這對母女的關係,雖然確實在歲月流逝下發生了一些明顯改變,但要說那是一種和解,卻又似乎並非如此,反倒更像是在時間與距離的影響下,使過去的憤怒與哀傷,已然隨著病灶的消失,而被慢慢地撫平。

於是,就連過去的某些問題與傷痛,也這麼在未曾真正談開的情況下,好像已變得不再那麼嚴重,甚至還讓人不好意思談起,又或者不願回頭再想,因此也自然而然地選擇假裝水過無痕,只有在某些時刻,由於一些始料未及的觸動,才會讓內心深處其實並未真正復原的傷,又被忽地撕開,再次泊泊地湧出淚與血來。

是的,這確實沒那麼戲劇性,但卻絕對真實。而這,或許正是《女孩》所會打動你的部份──透過感傷,以及那些看似釋然,但卻永遠叫人困惑,在你心頭上始終留下的,傷疤。

《女孩》預告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