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大濛》:這是水滴的故事,也是每個台灣人的故事

於日前拿下2025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美術設計、造型設計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的《大濛》,在先行推出口碑場後,隨即引發觀眾一片好評,透過白色恐怖的時代背景,描繪了一則雖說殘酷,但比起批判,卻更讓人覺得溫柔與憂傷的故事……

Photo / 牽猴子電影

《大濛》:這是水滴的故事,也是每個台灣人的故事

由陳玉勳編導,方郁婷、柯煒林、曾敬驊、9m88與陳以文主演的《大濛》,與陳玉勳過往的《熱帶魚》、《愛情來了》、《總舖師》、《健忘村》和《消失的情人節》等電影並不相同,雖然在一些小地方還是足以逗你笑出聲來,但也並非喜劇作品,不僅會讓你看到鼻酸,甚至還會覺得要看《大濛》而不落淚,實在是一件太難辦到的事了。

將故事背景設定於白色恐怖時期的《大濛》,並沒有把劇情重點放在批判上頭,而是集中於方郁婷和柯煒林兩名主角身上,選擇以人物的故事作為優先,進而透過描寫生動的角色,讓我們真正投入其中,因而使這則故事具有高度的情感說服力。

就切入點來說,《大濛》並不像過往的某些作品,強調白色恐怖與族群問題的緊密相連,而是透過不管台灣或外省人均有好有壞,同時也都有可能成為白色恐怖犧牲者的眾生相描繪,使這則故事因此有機會獲得更廣泛的共鳴,並且也藉由這樣的方式,就這麼展現出小小的台灣,卻能融合各地族群的特色所在。

從這個角度而言,柯煒林飾演的趙公道,可算是這部份最主要的核心。這名原籍廣東的角色,在十分年輕時,便因緣際會地隻身一人來到台灣,導致他說話雖有明顯的廣東口音,卻也不斷受到周遭人們的影響,使他既把山東人慣常罵人的話作為口頭禪,也會用一點台語與人溝通,讓他成為日後形塑出台灣多元文化的一種象徵,並帶出這個角色看似開朗的表面底下,那潛在的漂浮無根。

這樣的特質,也讓人除了打抱不平的正義感、源自愧咎的罪惡心態、回想到自身經歷的同理心以外,同時也能從更底層的情感層面,讓人理解到他為何會幫助方郁婷飾演的阿月緣由。

而在阿月這邊,《大濛》則透過幾乎像是一場奇幻冒險的成長之旅,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讓她的天真與率直,不斷與充滿險惡的城市環境產生衝突,甚至還在白色恐怖那樣的時代裡,讓人不時心驚膽跳,因此也和她那其實單純無比,甚至不該是什麼奢求的行動目標,就這麼激盪出鮮明對比,同時也讓故事更讓人揪心不已。

至於在其他配角方面,《大濛》一樣表現亮眼,屢屢透過節制的留白手法,在並未花費太多篇幅,使其不致於影響到整體敘事的情況下,便透過精準安排的線索,使人透過直覺,理解隱藏在9m88、陳以文與蔡昌憲等角色背後的故事,甚至還讓這些元素成為推動主線的助力,既帶出表面之下的種種悲哀、不堪、無奈及憤慨,同時也透過這樣的眾生相,為《大濛》帶來更出色的說服力。

有趣的是,劉冠廷飾演的高金鐘,大概算是《大濛》裡感覺最不寫實的人物。但在《大濛》這部充滿真實感的作品裡,偏偏也正是這個角色,是唯一一名確實真有其人的要角。因此就這點來說,這樣的安排除了為《大濛》增添一絲額外的諷刺效果外,似乎也藉此強調出陳玉勳的創作動機,也就是想描繪出白色恐怖時期,那些理應被好好記得,卻又遭到遺忘的人們的故事。

於是,從這個核心主題切入,自然也會令人發現,由曾敬驊飾演的黃育雲雖然戲份不多,但也確實是《大濛》在創作核心上的靈魂人物,讓劇情透過他向妹妹與姐姐所述說的不同版本水滴故事,既反映出他內心的轉變,同時也帶出更進一步的哀傷及無奈。

有時,就算我們滿懷熱情,事情也終究無法朝內心期盼的方向而去,讓人僅能無奈地接受難以抵禦的命運,最後光是可以在他人的善心之下,有機會湊合一個尚可容身之處,跟著眼前的態勢前進,便已經是個讓人稍感慶幸,甚至是覺得慰藉的結局。

但在此同時,陳玉勳也還是透過《大濛》溫柔地告訴我們,哪怕如此,或許一切也並非毫無價值可言。那些在當下看似徒勞無功的哀傷,或許終將透過長期的積累,帶來雖說幽微,卻也確實存在的影響。

於是,那瀰漫著的大濛,既讓人感到茫然、無助與困惑,卻也隱隱滋養著些許生機,讓那些同與不同的命運,終究還是有了各自不可或缺的價值。

而在《大濛》裡,那是水滴的故事,也是每個台灣人的故事。

《大濛》預告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