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明星新聞

專訪 |《星廚之戰》職人料理美學!施捷夫、余鑫源、陳勇孝、鄭淳豪「留下美味記憶」的真功夫

新型態料理實境節目《星廚之戰》,集結全台、不同流派的10位職人主廚齊聚一堂,在高壓料理檯上展現真功夫。從中餐、日料到創新西式料理,無不以獨門技藝與創意交鋒。《美麗佳人》特別採訪10位主廚,本篇帶你認識施捷夫、余鑫源、陳勇孝與鄭淳豪4位主廚。

採訪編輯:Tzu Wei Liu /Photo:LINE

專訪 |《星廚之戰》職人料理美學!施捷夫、余鑫源、陳勇孝、鄭淳豪「留下美味記憶」的真功夫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施捷夫主廚:料理是一座連結人與人情感的橋樑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施捷夫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施捷夫

成長於一個三代經營台菜餐廳的家庭,施捷夫主廚從小就浸泡在熱氣蒸騰的廚房氣味中,不過他並非一開始就當廚師,而是嚮往外場服務,想像自己筆挺穿著西裝、與客人談笑間講述酒與餐的浪漫。然而,姐姐一句「不論做人、做事,都該由內而外」點醒了他,了解到想真正掌握餐廳的靈魂,必須從廚房開始,那一刻,他放下原本的光鮮想像,踏進火熱的料理現場。

大學畢業後,捷夫主廚遠赴新加坡實習,接著前往上海工作超過五年。其後,他利用累積的年假到西班牙米其林餐廳無給薪學習,在一個多月內,他從被誤認為沒有經驗的「打雜新人」,一路以實力證明自己,甚至收到主廚留任的邀請,可惜因疫情而錯失契機,但談起這段經歷,依舊是他最珍惜的磨練。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施捷夫、明星廚助陳庭妮節目劇照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施捷夫、明星廚助陳庭妮節目劇照

即便身上有「名廚之子」標籤,捷夫主廚始終希望被看見的不是背景,而是自己的努力。他坦言,年輕時參加比賽,外界常以「因為你爸是......」來否定他的成績,那些刺耳評語一度讓他受傷,卻也成為他不放棄往前邁進的動力;此次參賽《星廚之戰》,對他而言是現階段的新挑戰外,亦同時是一場回到初心的考驗。

捷夫主廚描述自己是個「不安於現狀的人」,總希望透過各種挑戰促使自己成長進步;有別於許多擅長單一菜系的廚師,他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於「不設框架」,台菜、法餐、西班牙料理、日式技法,都能自由融合,「這並非貪心,而是來自一個清楚的目標,有一天,我要開一間屬於自己的餐廳。」

談起本次在節目中與不同明星助廚合作,捷夫主廚表示他總是在第一時間告訴對方兩件事,安全第一,溝通第二。即便自己是主廚,他仍相信料理不該只有一個人作決定,而是兩人的協作,他回憶:「有次因疏忽導致食材烹調失誤,在鏡頭前落下眼淚,但那不是挫敗,而是來自對夥伴的歉疚。」因此,他想要的不只是勝負,還有那份一起完成料理的榮耀。

「料理是一座連結人與人情感的橋樑,我希望透過料理,讓大家認識真正的我。」比起被記住是一位星廚,捷夫主廚更希望被記住的是那份真誠,對料理始終充滿熱情的態度。

最想同台名廚: 父親,以及恩師西班牙籍主廚Daniel Negreira。

最害怕聽到的評語: 「你做得很好,沒什麼好挑的。」因為料理永遠有更好的可能。

最欣賞/勁敵的主廚:Jessica林佳蓉主廚,勇於跨越舒適圈、擁有強大韌性與熱情,是值得敬佩的對手。

印象最深的一道菜:自己的「原民風Tapas」,因為不熟悉香料與食材特性,極具挑戰。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余鑫源主廚:用料理的溫度,讓每個人留下美味的記憶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余鑫源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余鑫源

出身於半個「餐飲世家」的余鑫源主廚,母親與姐夫皆在餐飲業工作,從小就在餐廳裡穿梭、觀察,對廚房忙碌節奏並不陌生,即使心中早就對料理感興趣,但當時並未將廚師放入內心志業選項中。「一直到我退伍後,當時剛好也沒事做,姐夫一句『來學粵菜吧,這行有技術、有收入』就這麼決定走進廚房,從零開始學切菜、備料、殺魚,慢慢學慢慢做。」

鑫源主廚笑說自己原本讀的是國際貿易科,「但對讀書實在提不起勁。」他回憶初入行時,那時台灣粵菜餐飲以香港師傅為主,語言不同、要求嚴苛,常常聽著不熟悉的廣東話,邊被罵邊做。他笑說,那時學殺魚、處理活海鮮的過程最痛苦,「魚鱗會噴得全身都是,洗不乾淨貼在皮膚上還會發炎。」但不服輸的個性,他告訴自己:「大家都能做,我怎麼可以不行?」就這樣一步步做出成就感,沒想到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如今擁有深厚料理底子的鑫源主廚,坦言在決定挑戰《星廚之戰》曾一度猶豫,畢竟餐廳生意忙、人手緊,他擔心抽身比賽會影響營運,加上錄影時間長,相當考驗體力;但最後他還是選擇參賽,原因很單純,「我希望讓更多人看見中菜,認識海派私房菜。」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余鑫源、明星廚助白潤音節目劇照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余鑫源、明星廚助白潤音節目劇照

比賽中,鑫源主廚展現中餐師傅的靈活與臨場判斷,「西餐師傅擅長『堆疊』,將食材分解再重組;而中餐則重視火候與感知,不靠繁複程序,而以經驗引導手感,就像我們常說『公式是死的,人是活的』。」像是初到節目現場時,發現多為西餐設備,讓他與同為中餐主廚的陳勇孝主廚有點傻眼,「不過中餐師傅就是有辦法,沒有鍋也能炒出味道。」

面對壓力,鑫源主廚保持開放心態,珍惜與九位風格各異的主廚相遇的機會,他笑說彼此私下都開始進一步討論跨界合作的可能;提及節目中與不同明星廚助合作,讓他印象最深的是年紀最小的白潤音,「第一集看到他端出的料理是三杯雞,就想說才16歲怎麼會做三杯雞,後來問了才知道,上節目前他每天在家練習,看到他那樣努力,彷彿也看到當年的自己。」

對鑫源主廚而言,比賽勝負從來不是最重要的事,真正的價值是交流,他相信廚藝沒有界線,只要能把料理做到「讓人吃過會記得」,那才是真功夫,「我想用料理的溫度,讓每一位客人留下美味的記憶。」

最想同台名廚:江振誠主廚,欣賞他對食材的尊重與創意,也敬佩他展現台灣味的方式。

最害怕聽到的評語:「你會做菜嗎?」這句話有兩種解讀,而最怕的是它不是稱讚那一種。

最欣賞/勁敵的主廚: 鄭淳豪主廚

印象最深的一道菜: Will高郁皓主廚的「法式鼎邊銼」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陳勇孝主廚:外表冷酷,但內心熱血澎湃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陳勇孝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陳勇孝

在高雄甲仙經營「仙香飲食店」的陳勇孝主廚,如今接手自外婆那代傳承下來的餐廳,然而他並非從小就懷抱夢想走進廚房,反而是帶著「討厭」兩字開始。小時候,當下課或假日時,總得在店內幫忙端菜、洗碗,看著同學去玩耍,自己卻得在店裡忙的被束縛感受,曾讓他篤定「長大絕不做餐飲」。

直到服完兵役,重返家鄉幫忙時,一個轉念悄然誕生,當時勇孝主廚看到客人用餐後露出的滿足笑容,他形容那是自己第一次感受到料理的力量,原來「吃飽」之外,料理還能傳遞溫度與情感。正是這份觸動,讓他決定重新走進廚房,從學徒做起,在不同餐廳磨練廚藝,雖然起步晚,可是他總告訴自己「要比別人更努力」,用行動彌補時間差距。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陳勇孝、明星廚助安心亞節目劇照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陳勇孝、明星廚助安心亞節目劇照

出身客家庄,勇孝主廚的廚藝根底其實源自粵菜,曾在飯店體系歷練多年,也學習過台菜,後來他將這些技法融會貫通,再以客家風味為主軸,發展出屬於高雄鄉間的在地餐桌。他認為料理不應有國界,無論是廣東的火候、台菜的香氣,還是客家的鹹香與樸實,都能成為創作的語言。

七年前,勇孝主廚父親因健康狀況退居幕後,因此他回到老家接手家業,當時他想的只是把料理做好,讓地方小館被看見。沒想到,當2022年高雄首次納入米其林指南評鑑時,餐廳竟然獲得必比登推介,回想當時情景,「當消息公布那一刻,我是愣了好幾秒不敢相信,想說怎麼可能,這麼偏鄉的地方也會被看到?」直到朋友傳來截圖,他才意識到一切是真的,體現了「用心做,終究會被看得到。」

談起參與《星廚之戰》,勇孝主廚笑稱這是久違的「自我挑戰」。不過節目錄影初期,他剛迎來一對雙胞胎出生,必須在照顧家庭、經營餐廳與備賽之間取得平衡,他形容那段時間「幾乎是高壓生活的極限」。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挑戰,是第三集的「高山菜」主題,為了尋找指定食材,走訪了全台幾處不同山地鄉,只為找到幾種苦味野菜,「那些食材平常根本買不到,拿到手還要想辦法讓苦味轉甜。」那場比賽中,他與安心亞端出「山霧食語」,用在地山林的滋味證明,即使來自偏鄉,也能端出充滿靈魂與深度的料理。

最想同台名廚:總舖師郭宏徹

最害怕聽到的評語: 「看你正在準備,我就知道你要做什麼了。」

最欣賞/勁敵的主廚:阿毛 張程典主廚。非常勇於突破框架,將龍虎斑做成「魚蛋糕」,創意令人佩服。

印象最深的一道菜:自己在高山菜主題的「山霧食語」,是最難卻最有成就感的一次挑戰。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鄭淳豪主廚:我是日本料理師傅,但不是壽司師傅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鄭淳豪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鄭淳豪

「多數人談起日本料理,第一直覺往往是壽司。」鄭淳豪主廚說,而他想打破的,正是這個過於狹隘的框架。他笑說,常常客人走進店,看見他站在板前位置,第一句往往是:「主廚,你可以做壽司嗎?」而他總得耐心解釋:「我是日本料理師傅,但不是壽司師傅。」

淳豪主廚從小就對料理充滿興趣,高中畢業後便踏入餐飲業,在多家餐廳歷練;大學時,白天上課、晚上學藝,更拜陳清水師傅為師,從北方菜起步,奠定他在中餐與刀工上的基礎。為了拓展在料理上的視野,退伍後他決定赴日本大阪辻調理師專門學校攻讀,求學期間,他學的不僅是日本料理,反而把更多心力放在法式料理上,甚至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新人王料理比賽,以法餐拿下佳績,卻也留下沒拿到優勝的小小遺憾。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鄭淳豪節目劇照
《星廚之戰》職人主廚鄭淳豪節目劇照

談及在日本的修業經驗,淳豪主廚最深刻體悟無疑是「職人精神」的徹底實踐,「在日本,好的廚師不是只把菜做得好吃,而是從環境、食材、火候到態度,一分一分累積起來。」在耳濡目染下,他自然沿襲如此嚴謹的料理精神,「以水來說好了,很多人以為水不重要,但那一口味道就是會不同。」他深信料理沒有妥協的中間值,只有「可以」與「不可以」。

如今,淳豪主廚在新竹開設以板前料理為形式的餐廳「淳和食」,面對客人已然是日常風景。但他坦言,一開始站在板前時仍會緊張,「以前覺得廚房是自己的堡壘,不習慣被注視。但小時候看漫畫《將太的壽司》時,看到壽司師傅在板前專注捏壽司,與客人直球對決的畫面,那種帥氣一直留在心裡。」

「淳和食」店內陳設
「淳和食」店內陳設

淳豪主廚說,許多客人以為日料師傅都「神秘又嚴肅」,但他其實愛開玩笑,也愛挑戰,「我想讓日本料理看起來沒那麼遙遠,而是能親近、有溫度的。」秉持著這種理念,他決定參加《星廚之戰》,而談及另一關鍵,則是為彌補留學期間那場新人料理王比賽與優勝擦身而過的缺憾,「那次因為細微失誤而沒有拿到優勝,這一次我想知道,在離開競賽舞台多年後,是否還可以再一次證明自己。」

參賽期間,淳豪主廚幾乎每一集都會與太太、恩師中田淑一討論策略,並堅守「先把菜做到好吃」,以及「讓作品有明確要傳達的訊息」兩大原則;他相信料理必須有邏輯與根,從題目、食材特性到產地風土與人文一一琢磨,讓觀者吃進的不只是味道,更是脈絡與文化。


「我不是做創意料理,而是從老菜中重新思考、內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淳豪主廚說。身為節目裡唯一的日本料理主廚,他希望被觀眾看見的,是日本料理不是只有壽司,還有更多關於季節、手法、文化與風土的故事,值得細細品味。

最想與哪位名廚同台?已故恩師陳清水師傅、恩師中田淑一師傅、曾帶過自己的黃光宇師傅,以及生命中所有曾指導過自己的師傅。

最害怕聽到的評語?不好吃。

最欣賞的選手/勁敵?每一位都是。

節目中印象最深的一道菜?自己在高山菜主題的「臺灣塔可」。


《星廚之戰》哪裡看?

《星廚之戰》自10月26日起,20:00在華視首播,每週日更新。

11月1日起,20:00在三立都會台首播,每週六更新; 22:00在緯來綜合台首播,每週六更新;23:00在NETFLIX、LINE TV、Hami 影劇館+首播,每週六更新。


 《星廚之戰》

FBIGYouTube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