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雲門50周年!鄭宗龍X真鍋大度 AI 編舞新作《波》振盪打開身體可能的事

今年50週年的雲門舞集,繼春天演出林懷民的經典舞作《薪傳》之後,10/12到11/5將於台北、台中、高雄,推出藝術總監鄭宗龍與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合作結合了身體與科技的全新作品《波》,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場館共同製作。

Photo/兩廳院

雲門50周年!鄭宗龍X真鍋大度 AI 編舞新作《波》振盪打開身體可能的事

沒有故事,只有身體的事!AI入舞,振盪成波~

波,是可見的科學物理現象,也是肉眼無法清楚看到的能量振盪。

雲門舞集今年50週年,在春天演出了林懷民的經典舞作《薪傳》後,秋季10、11月將於台北、台中與高雄,帶來藝術總監鄭宗龍結合身體與科技的全新作品《波》。此次舞作是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場館共同製作,並特別邀請了日本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Daito MANABE)共同合作編舞與舞台聲光視覺設計。    

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新作《波》與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合作,打開身體與科技結合的可能。(攝影/張震洲)
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新作《波》與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合作,打開身體與科技結合的可能。(攝影/張震洲)

八歲開始從小學舞蹈實驗班,跳到大學舞蹈系畢業的鄭宗龍,在2020年接任了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活躍於藝文範疇。理工男的真鍋大度,則在東京理科大學數學系畢業後,跨領域地將音樂、舞台表演與AI科技結合,像是日本電音女團 Perfume 的絢麗舞台與里約奧運「東京8分鐘」的科技應用都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品項目之一。擁有不同背景的兩人,過去關注著彼此的IG,鄭宗龍說:「我常常看到真鍋在他的社群媒體對著鏡頭跳舞,很少看到做科技創作的人,居然會喜歡跳舞。」真鍋大度也提到「宗龍的舞作舞者人數很多,和我以前的製作很不同。他使用的音樂非常有趣,是一位具有躍動感及特色很強烈的編舞家。」


鄭宗龍X真鍋大度首次跨界合作波動連連

2022年初鄭宗龍和真鍋大度開始探討創作《波》的核心,並在東京有了首次面對面相談的時刻,而推進了《波》的身體與科技碰撞的合作契機。鄭宗龍說「真鍋每次的創作都用了不同的媒材,不管是無人機、印表機,或者是擴增實境。東京見面時一拍即合,發現我們都不喜歡重複過去的創作。」他與真鍋大度也互相分享這幾年的觀察,鄭宗龍認為經歷疫情、通膨、戰爭等變化,有許多種能量透過不同的形式反覆出現,像是蝴蝶效應將我們緊扣在一起,所有人都沒有辦法躲過這個狀態,因為疫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而衍生而出的合作,想以跳舞的方式讓大家看見能量的震動,稱這種傳遞叫做「波」。

雲門50 鄭宗龍《波》(攝影/李佳曄)
雲門50 鄭宗龍《波》(攝影/李佳曄)

真鍋大度對「波」也感同身受,他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能說是波,但如果兩個不同週波的波,互相干擾,就會產生新的形態。雖然AI編舞目前還不是太熟,但過程中給了許多人啟發。」在兩人討論時,更是頻頻振盪出創作火花。鄭宗龍提到「AI技術這兩年的發展,會是一個新能量的震動;我們就一致認為也應該要把它納進來,變成《波》這個舞作,是這個時代很重要的一個創作脈絡。」

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於新作《波》記者會上暢談創作過程。(攝影/張震洲)
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於新作《波》記者會上暢談創作過程。(攝影/張震洲)

而在今年2023年二月,鄭宗龍與真鍋大度分別帶著舞者與科技團隊,在雲門劇場展開第一步測試。現場以科技工具讀取舞者身體的數據資料,如肌肉的電流、呼吸與聲音等,經過AI技術,演算為影像或其他形式。令人好奇將會對身體施展什麼樣的科技魔法?真鍋大度保密地說,「現階段都還在排練室測試中,宗龍和我還沒決定演出時要使用哪些部分。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雲門對於科技方面也非常有興趣。但科技最後還是取決於如何展現身體,當宗龍編完舞之後,我也要用影像對舞蹈作出詮釋,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新作《波》於國家戲劇院舉辦宣告記者會,記者會上講述創作過程。(攝影/張震洲)
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新作《波》於國家戲劇院舉辦宣告記者會,記者會上講述創作過程。(攝影/張震洲)

通上電透過身體與AI震盪新能量元素

兩人跨界嘗鮮編創《波》的過程充滿實驗,「在雲門的根基底蘊中,打破慣性,透過身體和AI震盪,尋找身體的元素,讓能量在空間中如波一般的流動。」鄭宗龍笑說自己腦裡的AI也同步在這次《波》的舞作中,編了許多舞動步伐和身體韻動,讓他更加躍躍欲試地說「這次的編舞和以前作品非常不一樣,真鍋大度和我、還有燈光設計沈柏宏、服裝設計范懷之都還在一種未知中探索。我感覺這回為舞者身體通上了電,有一種獨特的能量正在發生。很像是油彩被發明,時代的繪畫風格就開始改變了。雖然排舞的過程中充滿了許多忐忑,但也帶來一種沒辦法立即掌握事情的快感。」目前《波》正在密集的排練階段,但也因如此未知而更顯得獨特,鄭宗龍同時也期許自己能夠駕馭這美麗又繁複的力量,為舞蹈、為觀眾打開不同視野角度。

雲門50 鄭宗龍《波》(攝影/李佳曄)
雲門50 鄭宗龍《波》(攝影/李佳曄)

雲門跨越50週年,鄭宗龍累積了傳統再挑戰,渴望用身體面對這波高速科技的時代大浪。2019年創作的《毛月亮》,是他首次探索人性和科技的主題。這回《波》結合科技與身體,更將雲門化作一道又一道的湧波,迎面破浪。衛武營總監簡文彬說「非常期待看到雲門的新作在衛武營歌劇院演出,讓肉眼看不見的波,透過舞者的身體完整呈現,感受振盪。」兩廳院總監劉怡汝則說「宗龍的舞作一直特別關注視覺、音樂與身體之間的關係。我非常期待在《毛月亮》《十三聲》後持續見證雲門不斷蛻變的新樣貌。」歌劇院總監邱瑗更提到「期待《波》展現出一個新世代獨特的藝術視角,為雲門創造了一個新的語言邏輯。」

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結合身體與科技的全新作品《波》。三館藝術總監與鄭宗龍、真鍋大度合照。(攝影/張震洲)
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結合身體與科技的全新作品《波》。三館藝術總監與鄭宗龍、真鍋大度合照。(攝影/張震洲)


《波》於10月12日至15日在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10月28日至29日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11月4日至5日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演出,巡演購票詳情請見雲門官網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