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2023兩廳院秋天藝術節「記憶中的黑夜」10月登場,一起享受藝術之秋!7檔節目亮點介紹!

由國家兩廳院舉辦的「秋天藝術節」今年以「記憶中的黑夜」為策展主題,邁入第三屆。從劇場出發,透過7檔節目共23場演出,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創作者共同參與,讓觀眾和創作者一同面對記憶裡每個黑夜所帶來的迴盪與啟發。

圖片/國家兩廳院

2023兩廳院秋天藝術節「記憶中的黑夜」10月登場,一起享受藝術之秋!7檔節目亮點介紹!

「兩廳院一直在思索場館除了綜合型的藝術節以外,能不能跟我們所處的時代、環境、甚至是國際情勢有更深的對話,討論對當代社會來說可能是困難的題目?秋天藝術節對我們而言,就是這個理想的實踐和實驗。」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這個實驗希望讓劇場成為引領社會對話思辨的場域,長出屬於亞洲的、臺灣的、自己的眼光來閱讀及支持有同樣期許的創作。這樣的策展實踐,是秋天藝術節回應、思索當代社會的方式。透過策展,我們希望建立對話,透過秋天藝術節和社會產生跨領域的連結。」

延伸閱讀

2023秋天藝術節:7部作品,2大面向

今年的秋天藝術節將透過七個作品,重新述說被忽略、隱藏或模糊曖昧的故事。

從「隱藏面」及「集體記憶」兩大面向,打開關於黑夜記憶的敘事與辯證。讓無法輕易用言語定義的經驗和狀態,透過劇場重新檢視,使對話得以延續,新的經驗與理解也將隨之而生。


2023秋天藝術節:隱藏面

討論存在於事件背後、不易被察覺或理解的深層意義與面向。

節目: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INK》

希臘視覺幻象大師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攜手舞蹈家蘇卡.霍恩創作雙人舞作《INK》。讓水為核心,以透明布幔砌成環形流動的牆,舞臺成為孤島,幻化幾絲光線反射切割成暗黑炫麗絢麗的魔幻空間。當充滿野性、唯美的軀體衝擊屈居黑暗的中年生命,兩個男人間一觸即發的鬥爭旋即展開,馴服與挑釁一來一往,披上當代神話之隱喻。他們像希臘神話烏拉諾斯與克洛諾斯亙古的父子相愛相殺,更像自我的兩面不斷地辯證拉扯。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場次:10月5日19:30/10月6日19:30/10月7日13:30

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INK》(兩廳院提供_攝影 ©Julian Mommert)
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INK》(兩廳院提供_攝影 ©Julian Mommert)

節目:背靠背劇團《當獵人成為獵物的影子》

智能障礙者在此聚首,公民會議即刻展開。公平正義在哪裡?和平福祉怎麼求?從如何定義障礙討論起,誤解偏見無所遁形,微小至社交語言、廣大至社會公理,智能障礙交鋒人工智慧,還要飛向宇宙拯救世界。最終收束於一個哉問:撇除障礙隔閡,該如何找到公民社會集體最大利益?

人權、性別政治、人工智慧等議題在本劇中交織。長年為政治及社會議題發聲的國際易卜生獎獲獎劇團,攜手3名各自擁抱己身徵狀的演員經年累月共同創作登台演出,讓非典型的行動與思維在舞臺上被展現,為自己發聲,向觀眾、向世界、向未來叩問。

演出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演出場次:10月27日19:30/10月28日14:30,19:30/10月29日14:30 輕鬆自在場

背靠背劇團《當獵人成為獵物的影子》(兩廳院提供_攝影 Jeff Busby)
背靠背劇團《當獵人成為獵物的影子》(兩廳院提供_攝影 Jeff Busby)

節目:詹傑✕黃郁晴《罪.愛》

週刊記者陳怡靜為追查一起連續命案,接觸到一個神祕團體—福緣讀經班,卻意外碰見久別的母親。這迫使陳怡靜直視自己不願想起的過往,那個因遭控性侵而自殺的父親以及破碎家庭。在心中最深沉恐懼逐漸發酵之際,陳怡靜赫然發現讀經班成員都和她正在追查的案件有關。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陳怡靜會如何選擇,保住自己最後的家人?

金鐘最佳編劇詹傑與《藝術之子》導演黃郁晴「罪」新力作,攜手包括謝瓊煖、徐堰鈴等臺灣不同世代九位傑出表演者,以新聞案件出發,透過記者視角切入,爬梳人心的脆弱如何被利用與操控,隱藏在背後的社會樣貌又究竟為何—所謂真相,會不會根本不存在。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場次:11月17日19:30/11月18日19:30/11月19日14:30

詹傑✕黃郁晴《罪·愛》(兩廳院提供)
詹傑✕黃郁晴《罪·愛》(兩廳院提供)

節目:陳武康 ✕ 皮歇・克朗淳《野台羅摩》

在神話流轉的映照之間,臺灣陳武康及泰國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跨越國界、文化、傳統、當代,走遍泰、柬、緬、印四國,親身感受史詩的洪流。

東南亞傳統舞者以舞說神話,每次的展演都捲入舞者的形影,因此史詩是神的故事,也是個人的故事。兩位藝術家以「說故事(story telling)」的自由與權力為核心,撥開歷史的雲霧,提問文化的記憶如何藉由「故事」,在個人的相信和詮釋中延續,結合數位影像和現場電子音樂,呈現文化記憶的多聲交織,以及時代與個體之間細膩且流動的有機連結。

演出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演出場次:11月17日19:30/11月18日14:30,19:30/11月19日14:30

陳武康✕皮歇.克朗淳《野台羅摩》(兩廳院提供_攝影_Nattapol Meechart)
陳武康✕皮歇.克朗淳《野台羅摩》(兩廳院提供_攝影_Nattapol Meechart)

2023秋天藝術節:集體記憶

透過回望社會所經歷的共同事件,爬梳個人及集體的情感與記憶。

節目:楊.馬騰斯《任何搞分裂的企圖都將以粉身碎骨告終》

全球抗議浪潮席捲,人民的吼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時代氛圍之下、舞臺之上,舞者們如何以肢體作為行動,向外擾動世界,同時向內挖掘自己的聲音?

長年以舞蹈探詢表演者與公眾關係的比利時編舞家楊.馬騰斯首次挑戰大型舞作,作品名稱轉化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針對香港反送中示威人士所發出的警告,邀請17名從18歲到71歲的表演者共同參與,服裝與動作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展現跨世代的多元性。並爬梳全球抗爭歷史,集結代表性抗議歌曲為脈絡,以肢體展現人類與政治社會間的張力與拉扯,重新審視個人與集體如何抵禦暴力,找尋共鳴的途徑。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場次:11月3日19:30/11月4日19:30/11月5日14:30

楊.馬騰斯《任何搞分裂的企圖都將以粉身碎骨告終》(兩廳院提供_攝影:©PhileDeprez)
楊.馬騰斯《任何搞分裂的企圖都將以粉身碎骨告終》(兩廳院提供_攝影:©PhileDeprez)

節目:再拒劇團《神諭之時:Notes to the Future》

「請帶著寬容 想起我們。 」——〈致後代〉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這是一場從2103年倒敘回2023年的旅程。一百年後的世界,生者轉往六呎之下的地底居住,逝者則送葬於海面上。人們住在「新型態的地下社會住宅」,過著被充分規劃的生活,人造的陽光灑在新生兒的皮膚上。

在倒敘的時間軸裡,這群人都回憶了些什麼?百年間發生了什麼?是逃難、抗爭、天災、戰亂?或是希望、夢想、歡笑與愛?這些事件場景在百年又百年前似乎就曾發生過,又彷彿即將發生在人們的百年又百年之後。人類存在過的痕跡,你我此刻的每分每秒,正像是一道道神諭,以過去預言未來。

演出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演出場次:11月10日19:30/11月11日14:30,19:30/11月12日14:30

再拒劇團《神諭之時:Notes to the Future》
再拒劇團《神諭之時:Notes to the Future》

節目:農村武裝青年《根源 kin》

從土地、人文、社會到家庭及自身,農村武裝青年藉此為創作靈感,以臺語民謠、搖滾精神作為音樂風格,為家鄉及生活革命,唱出大家渴望的平等、正義與自由。記憶中有過傷痛、有過抵抗、也有無助,將這些黑暗情緒轉換成創作,透過吉他、大提琴、阮、非洲鼓等多種文化的樂器及和聲,產生音樂上的火花。

每⼀個⼈,都有權利在沒有暴⼒及壓迫的環境下被好好善待;願每個你都能透過音樂舒緩傷口,⾃信、⾃在地活著,邁向以⼈為本的良善社會。

演出地點: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演出場次:11月2日19:30/11月3日19:30

農村武裝青年《根源 kin》兩廳院提供_攝影:李宥融
農村武裝青年《根源 kin》兩廳院提供_攝影:李宥融

除了上面7檔精彩活動,今年秋天藝術節亦打造一場特別的社會行動。《Operation 1'71701'/ 彌》以集體記憶為起點,運用新型態科技作為虛實混合媒介,挑戰既定思維的行動方案,將其打造成一場社會實驗,以回應當下社會所面臨的集體焦慮。

2023秋天藝術節更擴大企劃精彩的系列周邊活動,創造更多對話發生的場域。其中包括:

    此外,還有其他多樣形式的活動,如《青銀有約》秋天思辨版、舞蹈專業工作坊、好哲凳Podcast、圖書館文件展及會員專屬活動等,進行更深入的互動和交流。並與《鏡電視》藝文節目部及《鏡週刊》鏡人物合作,將藝術結合社會議題深度報導,從作品延伸更多思辨與創意的理念價值。


    2023秋天藝術節

    時間:10月5日~11月19日

    地點:國家兩廳院

    購票:8月1日兩廳院會員預購、8月8日中午12點於「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正式啟售

    更多資訊:國家兩廳院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