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楊登棋(登曼波)回鄉台中東勢客家故事館創作《塑膠禮儀》阿比百陰柔美學的自由狂艷

影像創作攝影師兼藝術家的楊登棋(登曼波),為台中東勢客家人,今年受邀參與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回到家鄉以當地人才知道的密語「阿比百」為創作命題《塑膠禮儀Ā bǐ bǎI》,融入當地禮俗節慶、文化環境,從而展現繽紛色彩,探問深植於心的記憶樣態。

Text/陳佑瑄 Photo/登曼波、陳佑瑄

楊登棋(登曼波)回鄉台中東勢客家故事館創作《塑膠禮儀》阿比百陰柔美學的自由狂艷

睽違四年再度登場的2023年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呼應客家文化多元性,以傳統客家語詞「Fa la bid bog花啦嗶啵」為主題策展,在藉由此句話「繽紛多彩」的語意,在65天的展期中,規劃了「藝術策展」「設計導入」「飲食實驗計畫」等三大主軸,匯聚國內外55組藝術家、21組設計團隊,以及台三線上65間餐廳,不僅傳遞客家文藝復興的多元面向,更希望在鑽進在地人文生活之中,透過世界細路、族群交織、流動記憶、淺山生態、自然人文等多項子題延伸,開啟大家的想像力,永續地讓藝術創作在眾人心中盛開出燦爛花朵,養成美感日常的價值態度。

從小鎮土地長出繽紛藝術創作

當中在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第三展區──東勢「臺中客家故事館」,展出本名楊登棋的影像藝術家登曼波,現地創作的裝置與錄像攝影作品《塑膠禮儀Ā bǐ bǎI》。近年因《父親的錄影帶》延伸至《碧兒不談》《複寫:認同》的系列,再到《居家娛樂》等展覽,與前陣子推出的首部攝影集《父親的錄影帶》而聲名大噪、備受矚目的登曼波,從小在台中東勢小鎮土生土長,後來高中考上台中二中,而小小遠離了家,直至大學到彰化求學,又離家遠了些;畢業後索性北漂到台北打拼,起初為電影美術製作,後來開始拍攝劇團劇照與視覺,再憑著個人獨特的艷麗構圖和濃烈色彩氛圍,為許多時尚雜誌與明星藝人掌鏡,而在攝影界闖蕩出名號。

如今離鄉背景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才在每次往返家鄉的過程中,一次次感悟到原本大家族親朋好友間熟捻的大埔腔客家話,竟成了帶點遺落、不輪轉的疏離感,變為他人口中所說的異鄉人。於是,登曼波為重拾生活在東勢時,那些存藏於心中私密的獨家記憶與歸屬感,重返了東勢山城,汲取他個人從小到大在此的成長經驗,透過照片、錄影、物件與裝置,結合各式各樣客家鄉鎮關於節慶、禮俗與環境、文化層面等等最台、最客的元素符號,五顏六色豔麗揮灑地重新解構客家傳統印象,登曼波無框架奔放式又隱喻性地首次回鄉創作、回家策展了名為《塑膠禮儀》,實為東勢人共同的記憶傳說《Ā bǐ bǎI》阿比百做自己的精神展現。

東勢人共同記憶傳說-阿比百

跟著登曼波一同踏上回鄉的步伐,隨著嘎嘎作響的木地板,進入到臺中客家故事館這座建於日治大正時期,已逾一百多年歷史的日式木屋建築古蹟,撲鼻而來古色古香的檜木氣味中,他侃侃而談小時候很常經過這裡,「當年還是廢墟,現在被重新修復、重啟使用,那我也想給這個環境和地方,以及我生活的記憶,重新在此處有另種表達感受的方式,讓我們的想法可以有重新看待不同文化時期被堆疊在一起的樣貌,也重新定義自己。」

東勢臺中客家故事館成了他起初要為新作策展刻意選擇的場地,「畢竟要做一件真的離開又能真誠的回來與家鄉對話的展覽,很不容易!」維持館內本來的樣貌,融合房子的格局,從自身記憶為出發的他說,加上自小就聽聞這號人稱阿比百的奇女子,「雖然不認識也沒看過代稱為阿比百的劉月蘭本人,她對我來說就是個獨一無二神秘的存在,很顛倒是非,而對她有個想像,就像我在離開東勢多年後,回來創作一樣,是一個已經很久沒有想到的事情,也沒有其他的地方可以表達;可是回來時,聊到阿比百,當地人會很有共鳴,雖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覺與看法,不過應該大致上都有個不尋常的共同性,無法斷論正面或負面。」登曼波如此表示,以阿比百這位東勢客家人才知道、最特別的集體記憶作為他這次作品的核心拼貼連結為靈感出發,「是想藉由這項突破框架的創作,讓大家對人的想法可以更開放。」

向影響成長的各種陰柔能量致敬

隨之來到往過是日本先生(校長)宿舍的區域,穿越至他從未發表過、在2009年拍攝去年以〈甘吧爹ㄋㄟ〉獲得第33屆金曲獎最佳MV獎的女生導演蔡宜豫雙腳與正紅奪目的客家花布被視覺照片牆,映入眼簾的是登曼波自學生時期開始創作時,即會使用的「印花窗簾布」特製而成的和服掛放在衣桁上,落落大方氣熱盡顯台日文化交融的歷史印記,與一旁日本和室房子裡必定會有的花藝裝飾和收藏品,甚至是與日本朋友的和服腰帶擺放在一起,「在不改變屋內任何位子下,讓空間保有原本的氣質,再刻意換成自己腦海中最台與最客的符號,比如萬年青、壽桃、花布棉被等等在我成長經驗印象裡最代表禮俗或禮儀很濃艷強烈色彩的物品。」

連同藝術家郭于寧共同創作下,在植物手工加裝了指甲花、粉紅緞帶,以及帶點純真詼諧又狂野的桃太郎意喻黑髮桃紅綁帶壽桃塔,新丁粄(紅粄、紅龜粿)、紅蛋等等陰柔象徵,「其實詮釋了我在隔代教養下,深受只會講客語和日語、中文不流利的客家阿嬤(奶奶)影響很深,展現在日本殖民下接受日式教育長大,一路唸到高中畢業的她,跟我的關係很親密,而一輩子日常生活方式存有日治時期習慣的她,讓我們這一輩的子孫對日本總會懷抱著一股莫名記憶的熟悉成分,而在這股陰柔的力量中重新理解。」

橫跨世代的阿嬤記憶連結

登曼波進而解釋,展覽取名為《塑膠禮儀》也是一種概念,「探問為何時代已經改變了,但為什麼這些方式還是一樣?我們的生活習慣看改變進化了,但某些觀念還是照著原本傳統行進著,或停留在某個時期,就好比塑膠的東西一樣,不會消失,不會被地球化解;再加上塑膠的顏色大多是非常強烈的艷彩,是我相當愛的濃烈色調,可是又往往令人覺得便宜廉價,但這並非否定。因為工業發展的開始,都是從塑膠年代開始,也是歷史改變的一個時期,是大家兒時成長的強烈記憶日常用品,應該要很有自信去積蛻出現代意義思維,不用否定我們原本即有的這些俗艷的美感,要用另種角度去欣賞這些東西的美。」

行至臺中客家故事館另一間日式屋宇,同樣構建著登曼波來自地方色彩的美學,繼續深掘他對家鄉的追憶,「阿比百,一個同等濃豔、鮮明且深具生命力的女性樣貌,以動態影像、聲響與燈光的融合,喚回蜷於此形態中,關於那些曾經不被了解與欣賞的狂放、態度與認同,任其以最陰性而嬌豔的美,流動日式屋瓦房舍內。」

回想起小時候愛玩芭比娃娃,「雖是個男孩,卻總愛不正經三三八八瘋癲地將一些很女孩子氣的東西往身上裝扮,但這些看似娘娘腔的頑皮行徑,當時我阿嬤全看在眼裡,卻從不會加以制止,而是風趣地用客語叫喚我是阿比百。」這一句話呼喊也成為他們祖孫間濃情化不開的密語,此刻投影牆上放送著一個橫跨逾十年的記憶連結,展出了2011年登曼波帶著少女時夢想當老師的阿嬤,一起去京都旅行的影像日記紀錄片,畫面裡開心地邊和日本服務人員三言兩話的日文談話說笑、邊穿著和服,或是與登曼波併肩走著唱著桃太郎日文歌曲,仿若時光從2023年倒帶到他大學畢製影片《Marrow 無憂》拍攝時的那些年,再一次在東勢小鎮家景巷弄裡,完成了自己對家鄉、對家人和自己生命的檢視和探問的療癒。 

找到自我客家俗艷美感的自信靈魂

接著沿著屋內與庭院間長長的緣側外廊道上,一幅幅登曼波歷年來在東勢大街小巷拍攝的常民風景和生活物件,再進到有三個頻道的影像,邀來了同鄉人演員王渝屏共同合作,場景回到他們熟悉的東勢鎮上街巷,以及目前正要拆掉的東宮戲院,並以用同一種聲音配樂傳達貫連,純粹抽象演繹東勢地方傳奇人物阿比百曠野妖艷在路上,值得待人細細品味專注賞析,便能懂得他倆如何想像這位行為舉止沒有傳統包袱設限的狀態,來讚頌阿比百的美感而創作。

「被罵阿比百的要很開心,表示你很不一樣!」登曼波如此笑說,《塑膠禮儀》很多細節巧思,是協同許多不同媒材的創作者一起合作完成,在集體創作中,帶著他們天真自由無拘束的靈魂,共同尋找了彼此與自己沈浸交雜在創作裡的喜悅和發現,如同館內復古石磚水槽裡的驚喜彩蛋,透過作品解構了大眾對客家身份的傳統印象,感受到無框架的奔放,及爛漫性格的基因,一同回到登曼波童年家鄉,在這個艷陽夏天以嶄新的美學視野共鍊出繽紛,形塑自我很阿比百的豐沛生命面貌。

最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塑膠禮儀》展出期間為天光白晝時,但傍晚夜間時分整棟透著Barbie Pink 的臺中故事館更是呈現另番美艷風情的魔幻綺麗,同樣會令人迷戀不已佇足欣賞。

楊登棋(登曼波)《塑膠禮儀Ā bǐ bǎI》展覽資訊

開放時間:即日起至8/27. 2023,週二至週日9:00-17:00

參觀地點:臺中客家故事館(台中市東勢區第五橫街12號)

合作名單:演員│王渝屏 、攝影師|登曼波 、攝影助理|廖紹昀 、美術與物件裝置|于寧、指甲裝置|邢、聲音設計|Andy Chiu 、造型師|Titi Chen、化妝|Fiona Li 、空間規劃與燈光設計|郭治緯、攝影材質與光線製作|Josh Wu

特別感謝:東勢客家故事館、楊阿緞、吳武雄、葉典翰、吳哲銘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官網:https://www.romantic3.tw/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