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閱讀

體會生命的熟成,喜歡上變老的自己

PHOTO / 仲間出版社、IMDB

體會生命的熟成,喜歡上變老的自己

文/水島廣子《別讓「應該」框住你的人生》 出版社/仲間出版社

【允許自己變老,是成熟的證明】

◎ 沒有另一半,也可以不寂寞

即使與最親密無間的伴侶相遇,對方也可能早自己一步離開;即使有了孩子,他們光是負責自己的人生就已經竭盡全力,父母只能排在其次,而父母也不想妨礙孩子們的奮鬥。

如果考慮到日本近來全體「草食化」的趨勢,「沒有遇見美好伴侶就無法步向美好人生」的價值觀,已經變得不符現實。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人真的非得找到特定的伴侶才行嗎?

我自己在年齡增長之後,所思考的課題是「伴侶的社會化」。這是指年輕時或許必須擁有特定的伴侶才能整合「自己」,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對於「社會中各種生命」的關愛會越來越深。於是我們會發現,在與價值觀相異的人們互動、應對的過程中,也能找到整合「自己」的方法。

我是日本態度療癒學會的志工,這項協助自我整合身心的療癒法,唯一目標就是取回心靈的和平,同時放下對許多事物的「恐懼」。隨著年齡增長,我在志工活動中感覺到自己與「其他大多數人」(例如活動當天才認識的人等)的連結日漸增強。我想,之後也會變得越來越強烈。

我深信,當人進入「給予模式」時,寂寞感就會降到最低。

這裡需要注意「給予」這兩字。如果內心還是期盼「付出後能得到回報」,終究還是處於「接受模式」。

對他人親切,對方也還以親切,這樣的互動仍然是「接受模式」,如果自己的付出沒有獲得相應的回報,就會非常落寞。然而,像是在超商匿名捐出零錢這樣的舉動,會使內心深感溫暖,即使沒有回報也不覺落寞,這才是真正的「給予模式」。

當年齡慢慢增長,視野會變得開闊,知識累積得越多,越會開始關心和自己沒有直接連結的其他人。

不是只靠血緣關係界定家人,而是把社會全體(世界全體)考量在內,若能如此,就不會進入期待回報的「接受模式」,而能以「給予模式」和人事物產生連結。當自己能夠「無條件地給予」,就會獲得滿足、充實,從而提升自我肯定感。

◎    請和過去的自己比較

討論至此,或許有人會開始擔心:「我有沒有好好地隨著歲月成長?是否成為成熟的人了?」

但是,這等於又陷入了「人應該好好地隨著歲月成長,應該要成為成熟的人」的誤區。

都走到這裡了,如果又回到「應該」的框框裡,那就太可惜了。只要專注於「想要」的事,就能找到自己在年長歲月裡邁步前進的方向。

要知道「自己有沒有好好地隨著歲月成長」,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你有沒有允許自己變老」。

白頭髮多了、皺紋也增加了,只要是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變化。其他動物也是如此(像老狗會掉毛等)。

比起肉體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去體會自己在心境上的成長——「有點年紀後,個性也變得寬容了」、「年紀大了,就不再有無謂的顧忌,可以隨心所欲」。

如果還在為皺紋或黑斑等小問題糾結,就不會有什麼「允許」。相較於此,「自己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變得比年輕時更寬容、釋然」,更容易理解「世上有各種人生,也有怎麼努力都做不到、怎麼期待都無法實現的事,這也都是人生」,達到這樣的境界才是最重要的。

我經常說:「縱向比較比橫向比較更重要。」

自己是否比同年齡的人更寬容,根本就不重要。因為每個人背後都有各自的「問題」,容易變得寬容的人就是會容易做到。如果自己的人生一直都背負著艱難的「問題」,或許就會比其他人更難以表現寬容。

但是,請和年輕時的自己比較。比起年少無知時的狹隘,現在的自己如果能夠理解「人生就是有各種樣貌」,就足以說是「好好地隨著歲月成長」了。

此外,明白「自己在糟糕的環境中成長,所以人生才會如此坎坷」,也是一種寬容。而「想要」原諒這樣的自己,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