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閱讀

伊莎貝.雨蓓再現經典,當女王走入地獄的光之場域──《貝芮妮絲》

她的每一次登場,都是一場靜默的爆炸。伊莎貝.雨蓓,這位法國影壇與劇場界的傳奇靈魂,再度降臨臺灣。繼2023年以契訶夫《櫻桃園》裡那位不容置疑的女主人震懾全場,今年,她將與義大利劇場大師羅密歐.卡士鐵路奇(Romeo Castellucci)首次合作,化身拉辛經典悲劇中的女王《貝芮妮絲》(Bérénice),於11月14日至16日登上臺中國家歌劇院舞台。

撰文:臺中國家歌劇院 圖片:臺中國家歌劇院

伊莎貝.雨蓓再現經典,當女王走入地獄的光之場域──《貝芮妮絲》

一場愛與責任的撕裂,一位女王的孤絕時刻

原作出自17世紀法國劇作家拉辛(Jean Racine),故事描寫羅馬皇帝提圖斯與巴勒斯坦女王貝芮妮絲之間的禁忌之愛——他們相愛,卻注定無法相守。因為政治、因為民族、也因為命運。拉辛筆下的愛情,總在理性與激情之間撕扯,宛如靜默的火焰。

而在卡士鐵路奇的手中,這段悲劇被抽離了情節與對白,只留下「愛、痛苦、壓抑與絕望」的純粹本質。舞台上,不再是故事的重演,而是一場精神的煉獄——一個女人在光、聲、科技與沉默之間,被迫與自己的存在對話。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伊莎貝.雨蓓《貝芮妮絲》演出劇照 ©︎Alex Majoli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伊莎貝.雨蓓《貝芮妮絲》演出劇照 ©︎Alex Majoli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伊莎貝.雨蓓《貝芮妮絲》演出劇照©︎Alex Majoli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伊莎貝.雨蓓《貝芮妮絲》演出劇照©︎Alex Majoli

當劇場成為精神實驗室

「我想看到激情如何被囚禁。」卡士鐵路奇這麼說。

他以極簡卻震撼的舞台語言,構築三個象徵性的場景:提圖斯在空曠權力之殿的掙扎;貝芮妮絲被時間封閉的孤寂;安提歐克斯那無聲的愛戀。這不僅是一齣戲,更像是一次靈魂的實驗。

卡士鐵路奇曾以《美國民主》讓全女性演員撕開清教徒的枷鎖,在《兄弟們》中用警察肢體揭露權力的暴力結構。這回,他讓伊莎貝.雨蓓的聲音經過科技變異——語言不再只是對白,而成為身體與意識之間的迴響。

舞台上,所有角色圍繞她而生,彷彿宇宙繞著恆星旋轉。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伊莎貝.雨蓓《貝芮妮絲》演出劇照©︎Alex Majoli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伊莎貝.雨蓓《貝芮妮絲》演出劇照©︎Alex Majoli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伊莎貝.雨蓓《貝芮妮絲》演出劇照©︎Alex Majoli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伊莎貝.雨蓓《貝芮妮絲》演出劇照©︎Alex Majoli

伊莎貝.雨蓓:從影像到靈魂的極限

橫跨電影與劇場的雨蓓,總能讓「冷冽」成為一種性感。

從夏布洛、漢內克到范赫文,從《鋼琴教師》到《她的危險遊戲》,她不斷探索女性意志與自我毀滅之間的臨界點。今年秋天,她先在東京以羅伯.威爾森導演的《瑪麗說了她說的那些》詮釋蘇格蘭瑪麗女王,90分鐘的獨角戲震撼觀眾;11月,她將再度以另一位女王身分現身臺灣——貝芮妮絲。

法國媒體評論這齣戲:「在卡士鐵路奇的舞台上,貝芮妮絲的名字逐漸消失,只剩伊莎貝.雨蓓本人。這是一種昇華——角色與演員的界線被愛與絕望吞噬。」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伊莎貝.雨蓓《貝芮妮絲》演出劇照©︎Alex Majoli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伊莎貝.雨蓓《貝芮妮絲》演出劇照©︎Alex Majoli

當美是一種殘酷

「看《貝芮妮絲》,不是看故事,而是體驗崇高。」

戲劇學者耿一偉如此形容。這場演出,是歐洲劇場最純粹的極致——一位影史傳奇女王,一位劇場魔術師,將愛的痛苦提煉為形而上的藝術。當燈光熄滅、當語言崩解,舞台上只剩一位女人的呼吸。那不是貝芮妮絲,也不僅是伊莎貝.雨蓓。那是所有曾經愛過、失去過的人,心中最深處的回聲。

2025 NTT遇見巨人—羅密歐.卡士鐵路奇《貝芮妮絲》


時間:11/14(五) 20:00 、11/15(六) 15:00、 11/16(日) 15:0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大劇院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