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職場

封城前誤入紐約,台灣女孩成物資志工,每天扛30公斤以上:我想送的不只是物資,是搭一座盼望的橋

35歲的台灣女孩柯曉玲在美國3月中封城前一週飛抵紐約,本來是到知名扶助貧童的非營利組織—「大都會國際兒童事工Metro World Child」擔任為期半年的志工,沒想到卻因此走入物資支援前線。從布魯克林區、哈林區到布朗克斯區,柯曉玲在2個月內繞遍了紐約,見證疫情下的生活第一現場。

text,photo/cheers

封城前誤入紐約,台灣女孩成物資志工,每天扛30公斤以上:我想送的不只是物資,是搭一座盼望的橋

剛結束勞動節連假的台灣,週一上班日、天空一片晴朗。只是同時間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新冠肺炎疫情3月中爆發至今,還沒有好轉跡象。 

截至5月3日,擁有860萬人口的紐約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超過17.2萬人,僅落後西班牙、義大利與英國。 

曾經以活力、擁擠、髒亂著稱的紐約市,如今成為全美、甚至全球的重災區。在3月22日發布「紐約州暫停」(New York State on PAUSE)行政命令後,一夕間成為空城。BBC曾專訪一位紐約資深救護員,在一天內,目睹12名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病逝家中,其中無一人生前有機會接受病毒檢測,足見實際罹患新冠肺癌的黑數之大。

35歲的台灣斜槓青年柯曉玲,曾任大學USR計畫研究助理,也是攝影師、咖啡餐飲人員,在美國三月中封城前一週飛抵紐約,本意是到知名扶助貧童的非營利組織—「大都會國際兒童事工Metro World Child」擔任為期半年的志工,沒想到卻走入物資支援前線,2個月以來,她跟著物資車隊,走入紐約充滿少數族裔的邊陲地帶,數算固定打包跟送物資的日子,動輒是十幾個小時以上的工時。

從布魯克林區、哈林區到布朗克斯區,柯曉玲在2個月內繞遍了紐約,見證疫情下的生活第一現場。以下是她來自第一手的觀察。

電影裡看過的空城,沒想過會在眼前,還是川流不息的紐約。世界正在改變,卻以我們未曾意識到的樣貌呈現。

我3月10日到紐約幾天後,美國下令不准群聚,還記得初期曾搭地鐵進過一次市區,之後就再也沒搭過。地鐵裡面也是空的,一個車廂只有兩、三人;來紐約的第3天,我有去過中央公園,滿滿的都是人,之後就都是空城狀態,我除了送物資,盡量減少出門,避免接觸到人群。

 

送物資是唯一能接觸到人們的機會。針對有上網預約物資的住戶,Metro(大都會國際兒童志工)會送食物到家門口。我每週送1~2次,通常是下午1點半到2點之間出門,點算物資上車,一直到晚上10點多才回家。

在腰背拉傷的持續抽痛中,在因消防車聲響失眠整夜的偏頭痛中,我會想自己在撐什麼?

我想送的不只是物資,是搭一座走向盼望的橋,讓人們知道,他們的基本需要沒有被遺忘。 

在身體的疼痛中,發現這是我在乎的價值,包含那些偶爾在門後看見的小孩臉孔、撫養一堆孩子的父親、獨居的老人、手術後無助的病患、帶著恐懼跟防衛性的年輕人眼神、丈夫失業的妻子⋯⋯。

曾經有一次,我們送完物資後,開始有跨街道的民眾打開窗戶呼叫、鼓掌,其他棟住戶也跟進,我們在社區的中央,驚訝地抬頭看著四面八方傳來的感謝呼聲。

蠻神奇的,不管是哪一種行業,都很難有讓你短時間內走遍整個紐約市。常常從布魯克林到哈林區送物資,單趟車程就要一個小時;人手最緊時,只有我跟司機兩人,我要獨自上樓送物資,最少一次送20幾戶,最多一次送上百戶,對象以住在國民住宅的中低收入戶居多,也有不少長輩,有近8成都是西班牙裔、黑人。

一開始,每一份物資都是用塑膠袋裝,每袋3公斤,我一次要拿3袋,真的很重。這導致我前幾週都覺得背處在一種半拉傷的狀態。而且袋子很容易破掉,後來才逐漸進化成雙層塑膠袋、更耐用的塑膠袋,最後改用箱子裝。

每個箱子裡面有罐頭、肉醬、麵條、洋芋片、巧克力等食物,不過每一週的內容物都不確定,要看募資的狀況。現在美國大家都停工,難有資金捐贈,最近有一週募款金額很少,導致物資一箱重量只剩下約1公斤,打開後我發現,只有餅乾。

我去過老人獨居公寓,送給行動不便的老太太,她告訴我們,公寓裡面還有很多行動不便的老人需要物資。不過多數時間,我們戴著口罩、手套,能夠關心住戶的頻率也不高,通常一戶人家只能待一分鐘,也看見很多人有防衛性,感覺到不是很歡迎人靠近他家。

每一次送物資都蠻靠運氣的,要看你那天進去的社區是否乾淨、安全。有些社會住宅的電梯故障,我曾搬物資爬過8層樓,沿途各種異味都有,臭味、大麻味等。剛開始出去送物資,看到有的住宅區電梯很擁擠,需要人緊貼著人進去,但是電梯內除了我們,沒人戴口罩,覺得很可怕。

我們都知道紐約(疫情)很嚴重,但是政府沒有一致性、公開透明地去說這件事,對於衛生習慣也是。台灣人一開始就知道戴口罩是很重要的防護,但是我直到4月初去超市,還沒看到有人戴。一直拖到四月下旬,才半強制規定公共區域要戴口罩。不過,即便戴上了,也常常有人只戴一半、不時用手拉扯口罩,失去防護能力。

連Metro所在的大樓,都可能有人得(新冠肺炎),我的美國室友前陣子恐慌症發作,就是因為在電梯裡面遇到符合多項肺炎徵兆、卻完全沒就醫、沒戴口罩的老太太,Metro後來有員工來跟我們解釋,才發現原來他自己也得過新冠肺炎。 

現在想想,覺得大家活著平安沒事,就是一種神蹟。 

另外,我只要一遇週末深夜,就很想念健康食物的味道,例如青菜、非油炸肉、海鮮、熱騰騰的湯。不過,看看自己,正處在一個很多人沒有足夠營養食物吃的城市,想念熱愛的食物,好像有點罪惡感。

這兩天紐約天氣很好,附近的公園湧入上百人,但是3分之1都沒戴口罩、3分之2的人根本無視安全距離,我蠻擔心紐約5月15日解禁之後的狀況,但真心理解大家憋太久了,悶壞了,很想出來享受過往的日常。

過去我曾很奇妙地,巧遇各國重大災情。日本311大地震時,我剛好在日本東京;2014年去韓國時,遇到世越號沈沒事件;去澳洲,遇到布里斯本的百年水災。這段時間,我跟著Metro機構服務人群的核心信念上街,回應社區最急迫的需要,覺得很有意義。

我預計6月初回台灣,目前想說就陪大家熬過最辛苦的一段路。面對現在的紐約,我告訴自己,一天的憂慮一天擔就夠了,不知道明天要發生什麼事,但現在既然是這個狀態,就先這樣吧,不要想太多。

【 原文於此,本文由《Cheers快樂工作人》提供,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前A&F副總裁,為何願意親自下海當臉書小編?一場挽救台灣餐飲的「秘密行動」 

無法想像的地球另一端──身在居民開始囤起槍枝彈藥的加州,為何她卻選擇不回台灣?  

疫情真的趨緩了嗎?在日台人:「如果可以,請大家一年內都不要來日本。」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