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性別與愛不歧視,6位老外朋友看台灣「性與LGBTQ文化」,性向沒有對錯,勇敢做一個你想成為的人!

關於性,不只是繁衍後代的動詞,而是一種對自我認同的名詞與形容詞,那是人們生來最初的根基,超越兩性的傳統定義,世界之大,You never know!

企劃、採訪/廖崇捷 攝影/Cheng Chen

 性別與愛不歧視,6位老外朋友看台灣「性與LGBTQ文化」,性向沒有對錯,勇敢做一個你想成為的人!

2019年5月24日,對所有同志朋友來說,是極具代表性的一刻,能夠用婚姻來證明兩個人的愛,是在這世界上的每個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性別議題、性別認同,小至自我身體認知、性觀念養成,至宗教社會,我們不禁好奇,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對「性」這件事情的觀點與看法。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歐美各國到亞洲大陸,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信仰,當他們來到台灣,受到不同程度風俗民情的衝擊時,對於「性」以及其所延伸出的討論,又有怎樣的想法?

Nick van Halderen

Nick於今年2月時和老公互訂終生,在紐西蘭登記結婚,白天時他是英文老師,夜晚則化身為變裝皇后POPCORN。對他來說,從性意識到性別認同,那是每個人生來的平等權利。

作為已婚同性戀者,我希望我的婚姻能在任何一個國家得到認同。

你是從何時開始學習「性」知識的?

我出生在南非,11歲搬到紐西蘭,我7歲的時候,父母親開始和我提起性這件事,後來大概在9歲、10歲的時候,學校開始教我們關於愛滋病以及避孕的觀念,愛滋病在非洲,是一個很重大的議題,所以從小認識這些關鍵字是很重要的。後來到了紐西蘭,大概是中學的年紀了,同學間開始談論關於性的話題,不管是A片還是親身經歷等。很多人對於性的啟蒙,跟A片脫不了干係,我不是看不起A片,A片的確可以給你無盡的想像,但對我來說,那只是狹義的定義情慾與身體的關係。

南非和紐西蘭兩地,看待「性」有和不同?

南非是一個相當保守的國家,不管在文化上或是宗教上都是,一開始到紐西蘭的時候很不適應,他們對性的想法想當開放,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後來20多歲時,我再次回到南非,和我幼時的同伴討論性這件事,沒想到他們還是像我離開時那樣保守。2003年,紐西蘭通過了性工作者合法化的法案,2005年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2013年正式通過同性婚姻。我想性這件事情的討論很廣泛,性別、性意識,都是對自己身體主權的掌握。我很開心可以在紐西蘭長大,讓我以非常成熟以及健康的方式,看待自己的生理與心理,在南非可能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你對台灣人的性觀念、性別意識有何看法?

我認為台灣人的性觀念,比起相同水平發展的國家,還是較為保守的。而在過去的十年裡,雖然在年輕一輩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兩性平等、女性主義、同性戀議題、跨性別以及性工作者等。但在老一輩的心中,還是特別避諱非傳統的性觀念以及性別意識。

關於台灣同性婚姻,你的看法是什麼?

對於一名同性戀來說,我很幸運在今年2月和丈夫在紐西蘭登記結婚,作為已婚的同性戀者,我希望我的婚姻能在任何一個國家得到認同,對於那些反同婚的人,對我來說是相當荒謬的。沒有任何人能夠決定他人的人權,人人生而平等,我們甚至不需要討論這個議題。在我老公工作的地方,甚至有主管帶著他的教會成員到辦公室發反同婚的宣傳單,在紐西蘭是會被解僱的,太不道德了。


Yusif Orujov

來自亞塞拜然,在伊斯蘭教環境中成長,Yusif對於性議題的開放程度,與我們的刻板印象有些出入,對於愛旅行的他來說,每一個在旅程時所遇見的人事物,都是一次全新體驗。

開始到世界各地旅行後,才發現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進步觀念,這些很難在穆斯林社會中發生。

第一次了解到「性」這件事,是從什麼時候?

記得是在中學的時候,那時候我們還沒有智慧型手機,我從朋友的手機上不小心看到了A片,我們還會私下分享。

伊斯蘭文化的傳統背景,是否影響你對性的看法?

當然,影響很大,在穆斯林的社會中成長,很難不被這些傳統思想感染。在伊斯蘭的文化中,女性是不可以有婚前性行為的,妳必須保持妳的處女之身,直到結婚那一天。但是男性似乎就不受到這樣的規範約束,男人在婚前到處亂搞,沒有人會說什麼,但是女人就不一樣,會被罵蕩婦或是妓女,甚至更難聽的字眼。當我長大之後,開始到世界各地旅行,才發現大家對性的看法都不一樣,延伸至性別平等、性別認同等等相關議題,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進步觀念正在發生,這些根本很難在伊斯蘭社會中發生。

就你觀察,台灣人對於「性」的態度如何?

我待在台灣的時間還很短,沒有真正與在地台灣人聊過性這件事,但這裡瀰漫著一股新世代的開放思維,我相信台灣年輕人對於性是相當開放的。有時候到夜店或是酒吧喝酒,不少人的目的是性,幾杯黃湯下肚、聊了幾句話,然後就差不多可以一起回家了。

透過旅行世界各地,讓你對LGBTQ社群有不同的想法嗎?

在亞塞拜然,也身邊也有不少同志朋友,但是社會對於他們還是持保守態度。我認為台灣在LGBTQ這塊是相對友善的。不管是同性婚姻或是人民的思想,我認為台灣政府有在積極回應LGBTQ社群的訴求與聲音,透過同志婚姻合法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


Laura P. Pardo

為了愛情,從南美洲哥倫比亞橫跨千里來到台灣的Laura,對於這片土地有份特殊的情感。面對不同程度的文化差異,Laura 對於性、身體以及性別議題有著相當豐沛的想法與見解。 

如果想擁有強大的身心,性議題、性別議題不應該避而不談。


為我們介紹妳自己,哥倫比亞人是如何討好對方的?

我來自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在愛情與欲望上透過音樂、詩歌和舞蹈來表達我們的內在情感,在哥倫比亞追女孩子,用一支舞來邀請對方,或是唱一首深情的歌曲、念一首詩,當然一束鮮花也是很棒的。

從幾歲開始了解到「性」這件事的?

我8歲的時候,在學校看過一部動畫,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做接吻,後來我在圖書館看到了另外一部卡通,內容是在關於一位女孩透過對自己身體的認識,進而了解愛情以及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而後在11歲的時候,透過我的父母親,我閱讀到有關解剖學以及性觀念的書,這些書籍詳盡地說明了身體與性意識以及性高潮的關係,我很幸運有著一對非常開明的父母,這些知識讓我在後來的日子裡,能夠更了解自己,不管是在生理或心理,都是一個相當強大的人。如果想要有強大的身心,性議題、性別議題不應該避而不談。

哥倫比亞的成長環境,在「性觀念」方面影響妳什麼?

當然,每個國家的文化、信仰,在各方面都對每個人造成不同的影響。在哥倫比亞,事實上對女性是相當不尊重的,透過媒體經常傳達出對女性的物化與貶低。面對男人,我始終會抱著一種懼怕的心態。在哥倫比亞的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許多性騷擾的案例,但都沒有得到解決,男女平權的觀念是相當低的,更不用說其他的性別議題。我認為這點台灣就比哥倫比亞來得友善,過去我不知道,但是似乎漸漸有更友善的趨勢。

妳身邊有同志朋友嗎? 

我身邊有不少要好的男同志朋友,他們都是心思極為細膩、極為善良的人,我很喜歡和他們相處在一起,但讓我比較難過的是,他們沒有辦法向家人、朋友公開自己的同志身份。出櫃這件事情對我來說,一種身份的認同,只有真正做自己,他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所有的人,不管你的性傾向為何,都能得到尊重,開心地做自己。


Davide Ziantoni

或許職業是DJ的緣故,Davide散發著一股時髦的氣息,來自義大利的他,目前以台北為據點,經常飛往亞洲各城市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華,並且運用他迷人的個人特質,擁抱來自四面八方的好朋友。

展現自己身體對我來說,是一件相當自豪的事情,就像你得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一樣。


你喜歡自己的身體嗎?最喜歡哪個部分?

當然,特別喜歡我自己的手。展現自己身體對我來說,是一件相當自豪的事情,就像你得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一樣。

你會和你的台灣朋友討論「性」嗎?

有時候會的,但是我覺得大部分的台灣對於性,還是相對保守,有時會比較害羞,但對我來說這沒什麼。從我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開始教導我正確的性觀念,如何愛自己的身體,如何展現自己身體的優勢,當然,青少年時期,總會接觸一些A片相關的訊息。現在網路發達,你很容易利用交友APP認識新朋友,當然有時你會找到一夜情的對象,有時候當你更深入了解一個人時,甚至有機會發展成一段穩定的關係,我對性這件事情總是保持開放的態度的。

你對台灣的同志婚姻議題,有什麼樣的看法?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要和誰結婚,以任何自己希望的方式和對方生活下去,無論你的性別、宗教或是信仰。

你認為台灣對於LGBTQ族群夠友善嗎?是否還有進步空間?

目前為止,我覺得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對老一輩觀念的改變,要灌輸長輩年輕人的想法,在各方面來說是不容易的事,他們活著這麼久,要將他們長久以來累積的價值觀,在一夕之間打破,是不太可能的。或許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的不同事件去感染他們,讓他們知道,性別議題不是一種流行,而是當世界越來越進步時,所有的群體意識開始抬頭,那些過去不被談論,或是不敢談論的,現在我們有能力與智慧去深究它們,當它們被討論的時候,就代表著人類的文明又更進一步了。


Darice Chang

成長在美國華裔家庭,來自明尼蘇達州的Darice,有著充滿活力的陽光性格。在性別流動的光譜中,對於所有事物保持熱情與好奇,從她身上看見的,是一種勇敢世代的象徵。 

對於性,應該保持包容正向的態度,而非絕對的二分法,沒有對或錯。 

第一次接觸「性」知識是什麼時候?

我很喜歡看書,對於生物學尤其著迷,所以常常會到圖書館借書來看,在我8歲的時候,讀到有關性知識的教科書,開始認識有關人體的知識,在讀完兒童生物書籍之後,我開始會看成人的書,瞭解到男女的生殖器官的差異。圖書館裡也有不少兒童性教育的書籍,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告訴孩子正確的性觀念。

在美國華裔家庭長大,有影響妳對「性」的看法嗎?

在我們那邊,儘管內心有很多開放的想法,因為教會的關係,社區的風氣其實是很保守的。儘管如此,性教育還是從我們小時候就開始紮根,我覺得在性這件事情上,應該保持著正向的態度,如果認為性這件事情是錯誤以及可恥的行為,那麼就會影響心理,在爾後的日子哩,會讓人用錯誤的認知去面對這性這件事。 

關於台灣同性婚姻,你的意見是什麼?

我認為婚姻制度應該是兩個人的結合,無關他們的性別與性向。

妳認為台灣社會對待LGBTQ族群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我覺得特別是在整體的社會風氣上,或許是我很幸運,我身邊的人對於LGBTQ族群都是非常友善與正面的。但經過去年的同婚公投之後,我覺得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應該尊重所有的族群,沒有人應該因為性別或性向受到歧視。


Prabha Regmi

嫁了台灣老公,從尼泊爾來到台北的這幾年,Pradha目前正在中研院攻讀博士學位。一頭烏黑捲翹的長髮,是她最自豪的地方。在充滿社會禁忌中的國家長大,來到台灣後,對於人她有了全新的看法。 

在高位者應該完善性別政策,讓每個人都能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性向與人生。


尼泊爾社會怎樣看待「性」這件事?

我的性知識大多來自學生時代的教科書,在尼泊爾有許多宗教與社會禁忌,那些根深蒂固在群體中的觀念,你很難去打破他們。但是來到台灣之後,我發現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我認為台灣在性教育方面,還是尼泊爾要好的。慢慢地,我也被影響了不少,對於性這個話題,也比較放得開,不會去特別避諱這件事。

妳有和台灣友人談論過「性」的話題嗎?

我不太會去和台灣的朋友討論關於情趣的事情,而是比較專業知識方面的,比如說如何比較容易懷孕等等,甚至有不少男性朋友給我意見,這在尼泊爾的一般人際相處中,是不太可能會發生的。

妳有接觸過任何LGBTQ社群的朋友嗎?

我身邊熟識的朋友中,似乎沒有LGBTQ族群,或許有,但可能沒出櫃吧,我在這方面比較遲鈍。在尼泊爾時,我們對這件事情,或是這樣的族群,是不會公開談論的,但是來到台灣之後,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在新聞媒體看到許多報導,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權利,都應該被公平對待,我們應該去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妳認為台灣社會對於LGBTQ社群應該給予怎樣的幫助?

在這世界上的每個角落,都會有對立的思想與團體,保守派以及宗教團體對於新世代總會出現反對的意見。而政府應該要有積極的作為,來保護這些弱勢族群的權益。在尼泊爾,縱使在社會以及宗教上有許多限制,但近年對於LGTBQ社群有展開雙臂迎接的趨勢,在我們的身份證以及護照上,你可以根據性向填寫性別欄,不管你是同性戀者或是跨性別者。我認為台灣政府也應該提出相關性別政策,讓每一個人都能夠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性向與人生,而透過同志婚姻的推行,讓LGBTQ的朋友們,成為真正的一等公民,而不是歧視這些朋友。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