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當AI走入時尚:奢侈品牌如何運用人工智慧?
by Lynn HSU-更新
photo/ DR 編輯/許家菱 撰文/Vicky CHAHINE 翻譯/林佳賢

當您想要購買一雙適合山區越野跑步的運動鞋或是參加春季將在倫敦舉辦的一場婚禮的洋裝,只需要與全新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Zalando 聊天,就能根據過往的訂單資訊與天氣狀況,獲得合適的商品推薦。同時, Vestiaire Collective(買賣二手奢侈品和設計師時裝的全球平台)也開始能處理45%更複雜的搜尋,不再侷限於僅能提供品牌名稱與產品系列。
這只是個開始,不久的將來,品牌將能夠針對消費者喜好,提供量身定做的個人網頁。「虛擬個人貼身採購顧問」將依據顧客最近的採購狀況來提供最佳建議,甚至,只要掃描衣櫃裡某一系列的長褲,就能瞭解其背景,並估算其二手價格。以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來看,此景很快就會出現在眼前螢幕。
ChatGPT 只是冰山一角
事實上,許多應用程式已經存在(例如:Lensa AI、Midjourney),他們所解決的問題與尚未提出的問題一樣多。由法國95家奢華品牌所成立的 Colbert 協會(Comité Colbert)與 Bain & Company 合作發布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市場上目前有超過四成的品牌將人工智慧列為未來三年首要的策略發展,用以預測銷售量、預估庫存量、瞭解消費者需求、提供行銷創意內容。
雖然建構電子商務市場非一蹴可機,但時尚產業是最早利用 NFT 在元宇宙與 Web3進行定位的行業。「雖然這二波浪潮不再,奢侈品牌依然保持高度意願,與科技同步前行,並保持相當的警覺性」法國奢侈品牌協會代表 Bénédicte Épinay 表示。人工智慧的分析能力在庫存管理及客戶互動有著突出的表現,備受業界重視。
舉例來說,某品牌上市一款紅色的皮革手提袋,法國波爾多的顧客反應喜惡參半,然而在坎城卻大受歡迎,且喜歡顏色稍微暗一些。「五年前,製作工坊約需17天才能得到銷售分析。透過 AI 只需不到三天的時間,這讓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調整生產線、更精準估算庫存量、避免採購不必要的原料,降低滯銷數量。」
LVMH 資訊技術總監 Franck Le Moal 肯定地說。現今,集團旗下6,000家分店中60,000名銷售人員均配有智慧型手機,可線上查詢顧客過往的銷售記錄,從而提供更為優化的商品提案。「科技帶來額外的價值與延伸,但是人類的角色卻永遠無法被取代。」Franck Le Moal 明確指出。
難以跨越的藝術設計門檻
在時尚產業廣泛運用的另一個領域——影像製作,Claudie Pierlot 推出了第一個透過 AI 生成的形象廣告。Anouck 手提袋出現在麵包店的可頌麵包堆裡、或是超級市場裝滿蔬菜的購物車中。在這之前,已有其他品牌運用相同的手法,例如:Valentino 邀請人工智慧藝術家 Vittorio Maria Dal Maso 打造 Essentials 系列、Lacoste 於2023年慶祝品牌創立90週年,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創作影像,敘述創辦人歷史。
「人工智慧主要區分為兩大類,分析型 AI,利用結構化資料進行預測性分析;生成式 AI,運用文字、圖像、影片等各種類型的資料輸入,進行內容創作。」Bain & Company 公司奢侈品部門負責人 Mathilde Haemmerlé 綜合分析。法國時尚學院(IFM)的 Giovanna G. Casimito 教授進行相關研究15年了,他指出:「人工智慧有助於創作,但是必須經由時尚專業人士的用心經營才能見效。如果沒有豐富的內容、沒有風格、沒有個性、沒有故事,將很難創作出一個有趣的系列作品。」
人工智慧科技廣泛介入庫存管理、產品說明書翻譯、深入社群媒體活動,然而奢侈品牌的創意領域,仍然是難以跨入的門檻。Moncler RE/ICONS 具代表性的 Verone 羽絨衣,透過 AI 推出重新詮釋的款式,但是 Colbert 協會中十個品牌中已有七家對 AI 介入藝術創作表現持反對立場。「它可以加速視覺化的過程、豐富靈感、材質挑選、品質控管,遵守產品品質的高標準,但無法取代藝術表現方向。」Mathilde Haemmerlé 肯定地說:「對於奢侈品產業來說,這是一條無法跨越的禁忌紅線。」
不過,對不依賴設計師風格塑造品牌形象的公司來說,AI 依然可以創造奇蹟。今年冬天,The Kooples 推出一個由 AI 生成的系列,透過與法國 Imki 公司的合作,完成速度比以前快了約三倍。「我們透過輸入造型與模組技術建構一個神經網絡,融合品牌特質及華麗搖滾的個性元素。從草圖到原始雛型,只花了兩週時間。這在以往的情況下,可能要四個月才能完成。」
Imki 創始人 Frédéric Rose 說明:「一旦邏輯輸入並餵養了品牌的養分,就能夠在30分鐘內產出150款手提袋樣式,時尚學院的學生對於產出速度之快無不感到驚嚇!然而設計師的眼光對於主導人工智慧不可或缺,持續輸入創作養份才能產出有趣的商品。如果沒有足夠而豐富的訊息,最終仍舊會陷入創意瓶頸。」
AI 時尚潮流背後的隱憂
沒有人類,人工智慧將難以延續。2023年所推出的「AI 時裝週」競賽,是以 AI 所創作的時裝系列為基礎,展現這項技術百家爭鳴的現象,同時也顯現了許多問題:數位足跡、資料管理與安全性問題、智慧財產安全相關的風險。對於許多 Colbert 協會成員來說,「每一步都走得相當謹慎,因為相關法律規範尚未建制,幾乎與技術開發同步進行。」Bénédicte Épinay 說道。此外,麥肯錫推估從今到2030年,生成式 AI 將取代傳統人力,在歐洲,將有30%工作時間被自動化機械所取代。受僱者擔心被取代,因為生產力比不上機器的高效率,時尚產業工作者更是擔心終將失守原本掌控的創意內容。
然而,AI 仍然是倚賴「提示」的工具,因此需要文學、句法、語意、符號及藝術來協助尋找正確的語詞,幫助它視覺化。對時尚產業及其他領域都一樣,這是一場從塑造環境到品味的革命。「如果有人仍待在舒適圈裡,如同生活在客製化的泡泡中,要怎麼共同改革這個社會?」法國時尚學院(IFM)的 Giovanna G. Casimiro 問道。
去年,高盛的一份報告指出:科技業在未來幾年間將投資一兆美元用以開發人工智慧,而同時也提問這項技術所能帶來的實質益處是什麼?或許這是一個可以拿來問 ChatGPT 的好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