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熱門話題

上太空不是夢!火箭阿伯ARRC前瞻火箭計畫回來了,一生熱血建造MIT火箭,只為台灣在太空留名

MIT自製火箭上太空不是夢!火箭阿伯吳宗信前瞻火箭計畫回來了,五月天的《頑固》MV 更以他作為故事原型。一生懸命建造火箭,只為了讓台灣在太空留名!

Photo/ARRC 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上太空不是夢!火箭阿伯ARRC前瞻火箭計畫回來了,一生熱血建造MIT火箭,只為台灣在太空留名

火箭阿伯前瞻火箭計畫回來了!台灣自製火箭上太空不再是夢,吳宗信與一群瘋狂的科學家用熱血一生懸命建造火箭,堅持了超過十個年頭,只為了讓台灣在太空留名!

在美東時間 5月30日下午3時22分,SpaceX 和 NASA 合作的獵鷹 9 號火箭首次搭載 Crew Dragon,成功將兩位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台灣許多人也徹夜未眠,為了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吳宗信擁有美國密西根大學航太工程博士學歷,專長除了火箭推進燃燒與系統整合,同時為電漿醫學專家、以及目前全球少數擁有「彗星噴流平行太空物質探測模擬技術」的專家,大家都叫他火箭阿伯,五月天的《頑固》MV 更以他作為故事原型。

他與一群人堅持了超過十個年頭,為的就是將台灣製造的火箭送上太空!國立交通大學 ARRC 前瞻火箭研究中心由吳宗信教授帶領,交通大學機械系、台北科大電子系、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銘傳大學資管系、海洋大學商船系等校系共同組成。

「我是做火箭的台灣人,我要替台灣人完成火箭夢。」吳宗信教授說,目標促進台灣太空科技發展、製造 100% MIT 的運載火箭、擁有將衛星送上軌道的能力。為了將「自己的衛星自己送上太空」,證明台灣能打破代工、讓世界看見台灣!

2015 年,ARRC 發起第一次群眾集資,當時的目標為將代號 HTTP-3 的混合式火箭垂直向上射 100 公里。吳宗信教授表示,但研發火箭送衛星入軌從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更不可能一步登天。一支火箭所需的零件達兩萬多個,因此前期踏實的研發、一次次的試飛累積經驗,都是不可或缺的過程。

全球有能力自行發射衛星載具入軌的國家僅有 13 個。在他國火箭多以液態燃料為推進器時,ARRC 選擇了混合式燃料,原因只有兩個:安全性高、成本低。其代表混合式火箭擁有高穩定性,且發展潛力與商業價值不可限量。若此次的驗證成功,將代表台灣在控制混合式火箭的能力是世界第一。

「原本我是做著當興趣的,但現在對我來說,是我對台灣社會的責任。如果這個都做得到,台灣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吳宗信教授篤定地說

然而,隨著火箭一次次地試射、研究的火箭系統越趨複雜,研發過程所耗費的人力與費用超出預期,除了申請科技部的計畫案補助、私人企業募款,ARRC 四處舉辦講座籌措經費,現正全力號召民眾一起幫台灣實踐火箭夢!


集資計畫連結傳送門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