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旅行

入住電影場景裡!從挪威峽谷到臺北街景,從《一一》到《天才雷普利》帶你細細品味7大經典場景住宿

電影的美妙,在於它總能用兩小時,把我們推進孤獨、慾望與自我之間的縫隙。《愛情,不用翻譯》透過高空表達孤獨,《瘋狂亞洲富豪》則把階級與慾望放進豪宅之中,這些場景裡的飯店與城市,其實都不是背景,故事中的一部份。透過七部電影,一起細細品味空間、故事、角色裡的關係。

撰文/陳純純 Photo/DR

入住電影場景裡!從挪威峽谷到臺北街景,從《一一》到《天才雷普利》帶你細細品味7大經典場景住宿

挪威尤維特景觀旅館《人造意識》—

在孤立實驗裡挑戰神之界線的 Nathan:「Isn't it strange, to create something that hates you?」 (創造出憎恨你的人,不覺得奇怪嗎?)

2014年的電影《人造意識》(Ex Machina)是導演 Alex Garland 的處女作,雖說是科幻片,但在11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似乎一點也不科幻了,反而真實得很,簡直就是末日預言了吧! 長達100分鐘的劇情,幾乎都是在挪威西岸瓦爾達爾峽谷(Valldal Valley)的「尤維特景觀旅館」拍攝。從男主角 Nathan 打拳擊的露台、Caleb 第一次見到 Ava 的測試室,到那些透明玻璃牆後的對話,都不難看出建築師 Jensen & Skodvin 企圖傳達「讓建築退一步」的理念。

 

旅館以七○年代的農場改建,使用七座玻璃盒子散落在松林與岩壁之間,讓建物與自然融為一體。所有房間選用40mm 的鋼筋扎進岩體做支撐,像搭積木般堆疊,施工過程中每棵樹與岩石都被保留下來。特別的是客房不僅沒有窗簾,還有一兩面牆使用全玻璃,不但保有寬闊的視野,又能做到客房與客房間的私密。室內空間選用深色木質調降低光反射,為的是確保所有旅人能一覽窗外的瀑布、河流、山形或像地毯般華麗蔓延的苔蘚。

這裡無處不在強調的「透明感」,就像是電影中權力與觀察的隱喻,外界的自然成為了自由的幻影。Nathan 自負、孤立、掌控一切的性格,卻也被自然包圍、被造物審視,而玻璃牆讓這裡看來既是實驗室也是囚籠,或是說神的居所,但最終成了被自己造物反照的場域。

Juvet Landscape Hotel

Alstad 24, 6210 Valldal, Norway

juvet.com/en

延伸閱讀:




新加坡萊佛士酒店《瘋狂亞洲富豪》—

深陷愛是利己還是利他的 Rachel:「I'm not leaving because I'm scared, or because I think I'm not enough. Because mayb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 know I am.」(我不是因為害怕或覺得自己不夠好才離開,因為這一次,我知道我本來就很好。)

電影透過柚木陽台的光澤、白色大理石柱廊的優雅、還有熱帶花園裡的生機,提醒著我們這是慾望與階級打造的世界,那些宴會和聚會的畫面,大多都選在新加坡「萊佛士酒店」拍攝,包括在 Long Bar 裡的夜間對話、Raffles Courtyard 的聚會與大理石柱廊間的過場畫面。

酒店誕生於1887年,見證了新加坡從殖民地到獨立國家的轉變。在2016年翻修、2019年重新開幕,設計師 Alexandra Champalimaud 和建築事務所 Aedas 保留了經典的白色立面和柚木陽台,室內則用現代家具和柔和燈光轉譯了殖民時期的優雅。重生的 Long Bar 保留下「新加坡司令」(Singapore Sling)的傳統,客人依然可以把花生殼扔在地上。

新與舊之間找平衡的姿態,就像這座城市,也像 Rachel 面對的課題,他選擇離開,因為真正的自由不需要透過融入與對抗來證明。

Raffles Singapore

1 Beach Rd, Singapore 189673

www.raffles.com/singapore




羅馬瑞吉酒店 The St. Regis Rome《天才雷普利》—

寄生上流的 Tom Ripley:「I always thought it would be better to be a fake somebody than a real nobody.」(我一直覺得,當一個假冒的「誰」,也比當一個真正的「無名之輩」好。)

Tom Ripley 是個為了階級與身份而活的人。他模仿、偽裝、說謊成癮,只為走進那個本不屬於他的世界。《天才雷普利》裡他在羅馬體驗上流生活的場景,取景於建於1894年的「The St. Regis Rome」,過去被稱為羅馬最早的社交熱點,也是歐洲第一家瑞吉飯店,自開幕那日起,這裡就象徵著奢華、文化與權力的交會。 

飯店的公共空間本身就像階級的隱喻,像是挑高的天花板、高級紡織品牌 Rubelli 的絲綢、義大利手工玻璃、古董與藝術品散落在大廳與房間裡,每個細節都讓 Tom 的「假身份」顯得既合理又危險。近年「St. Regis Rome」經過整修後空間更加明亮、現代,却仍保留經典的羅馬氣質、依舊華麗的公共空間。不過戲裡戲外,它都還是像場關於階級華美的幻夢,美得令人不安。

The St. Regis Rome

Via Vittorio E. Orlando, 3, Rome, Italy, 00185

www.marriott.com/en-us/hotels/romxr-the-st-regis-rome/overview




東京柏悅酒店 《愛情,不用翻譯》—

在高空裡孤獨失眠的 Charlotte:「I just feel so alone, even when I'm surrounded by other people.」 (我只是覺得好孤單,即使身邊有人也一樣。)

Charlotte 被困在高樓,在擁有完美秩序的城市景緻中輾轉難眠,導演蘇菲亞柯波拉的鏡頭下,霓虹燈與時差同時襲來作為開場,「孤獨」竟然變得如此迷人。

電影主要場景位在新宿公園至高處的「東京柏悅酒店」,建築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丹下健三設計,從39樓到52樓每個角落都懸在東京天際線之上,夜晚讓窗外的城市像一座不眠的銀河,遠近清晰可見卻又無法抵達。位在52樓的「New York Grill & Bar」,是劇中 Bob 與 Charlotte 因為失眠產生對話的起頭,畫面以深夜的爵士樂與琥珀色燈光為背景,飯店場景反而更像是第三個角色,見證著兩個陌生人的相遇。

去年五月起「東京柏悅酒店」展開全面翻新,由巴黎設計工作室 「Studio Jouin Manku」操刀,他們保留下 John Morford 原始設計的精神,以更當代的語彙重新詮釋。把客房數減少,讓空間更為開闊色調也更柔和,浴室則採用日本傳統「濕區」概念,將淋浴與浴缸合而為一。還新增了「Girandole by Alain Ducasse」餐廳,透過法式小酒館愜意氛圍為這座經典酒店注入新的溫度。Charlotte 住過的那個房間,那些失眠的夜晚發生的地方,會以全新姿態在今年12月亮相,不變的是,飯店窗外的這座城市,仍然是世界旅人都嚮往的目的地。

Park Hyatt Tokyo

2, 3 Chome-7-1 Nishishinjuku, Shinjuku City, Tokyo 163-1055

www.hyatt.com/park-hyatt/zh-HK/tyoph-park-hyatt-tokyo




倫敦朗廷酒店《天菜大廚》— 

困在完美裡的 Chef Adam:「People eat because they're hungry. I want to make food that makes people stop eating.」(人們吃東西只是因為餓了,而我想做的是讓人吃到停不下來、甚至忘了自己正在吃的料理。)

被「完美」推向極端的主廚 Adam Jones,從擁有兩星榮耀,又因傲慢而掉星,他帶著重啟人生與事業的執念回到倫敦,試圖在曾經熟悉的廚房裡奪回第三顆星。電影多數場景毫不意外的都在廚房,因此導演選擇創立於1865年的「朗廷酒店」作為拍攝地。 

它是歐洲第一間「Grand Hotel」,至今仍是「奢華」兩字的代名詞。飯店位於西區攝政街,以維多利亞時期的結構融合現代設計。最具代表的空間首推「Sterling Suite」,不僅空間寬闊,還設有私人餐廳、媒體室與專屬管家,是名流與劇組的指定住所。此外,Palm Court 更被視為「英式下午茶的誕生地」,酒吧 Artesian 還曾多次登上「世界最佳酒吧」榜首。戲裡戲外酒店都顯得完美無瑕,也更襯托出 Adam 的孤獨,不過對他而言,那不過是維持完美的一部分。

Langham London

1C Portland Pl, London W1B 1JA United Kingdom

www.langhamhotels.com/en/the-langham/london



台北圓山大飯店 The Grand Hotel《一一》—

記錄日常的 Yang Yang:「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麼知道你在看什麼呢?我們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呢?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後面,這樣,不是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嗎?」

導演楊德昌用最平靜的方式記錄臺北日常的細節,從家庭到城市,都像被放進一個16:9的觀察框裡。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婚宴的場景,熟悉的「圓山大飯店」空間中有紅柱、金瓦、長廊與吊燈,隱喻著那個時代的繁華美好。

飯店建於1952年,1973年由建築師楊卓成改建成14層中國宮殿式大樓,是臺灣第一家國際級飯店,也是外交與權力的舞台,如今則成為旅人窺見歷史的窗口。你可以在文化走廊觀看以「大歷史」觀點串聯六個主題區,從圓山貝塚、臺灣神社到冷戰時期的外交記憶,讓時間ㄒㄒ在建築中層層堆疊。大廳中央的「梅花藻井」雕滿23條金龍與16隻鳳凰,象徵吉祥與繁盛;一旁還保存著從臺灣神社遺留下來、已有百年歷史的金龍。從窗外俯瞰城市,景色依舊,只是少了電影裡那種距離感。不只是《一一》,其實飯店還延續了整個九〇年代華人導演對臺北的凝視。從楊德昌的觀察,到李安《飲食男女》《喜宴》的日常家庭場景,那是整個世代眼中的臺北,即使再怎麼變化,始終帶著舊時的情懷。

臺北圓山大飯店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四段1號

www.grand-hotel.org/TW/index.aspx




臺北晶華酒店 Regent Taipei《LUCY》— 

穿越臺北的 Lucy:「I've access to 28% of my cerebral capacity. I can feel every living thing.」(現在我能使用大腦28%的運作,我能感知到所有生命。)

鏡頭裡女主角穿越臺北101、永樂市場,最後來到晶華酒店。導演盧貝松讓酒店的前庭、大廳、電梯、房間都隨著劇情一一入鏡,讓臺北「晶華酒店」連成為結現實與超越的關鍵場景。

2013年拍攝當時,也是酒店開幕24年來第一次全面封閉大廳配合劇組。為了呈現真實的服務樣貌,飯店派出15名員工入鏡,飾演行李員、門僮、接待人員等平時擔綱的工作角色。酒店1990年開幕,因為位於市中心,結合完善的餐飲、購物商場與榮獲「臺灣最佳飯店SPA」首獎的沐蘭SPA,成為城市旅人住宿首選。近年來更積極投入跨界合作,從與三星主廚打造主題餐會,到結合潮流與藝術的限定活動,都在重新定義飯店與城市的關係。就像踏著 Lucy 穿越台北的那條路線,這間老字號酒店始終是連結現實與想像的媒介。

臺北晶華酒店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39巷3號

www.regenttaiwan.com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