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自殺突擊隊:集結》:這是一群超級惡棍的故事,也是一群孤單的人的故事

嚴格來說,《自殺突擊隊:集結》(The Suicide Squad)並不是2016年那部英文同名電影《自殺突擊隊》的續集,而是有著相同演員扮演相同角色的獨特重啟版本,因此無論是故事或氛圍,兩者之間都天差地遠,幾乎全然不同。甚至就連目前影評與觀眾的反應來看,《自殺突擊隊:集結》也有著遠遠勝過《自殺突擊隊》的表現,可說是今年最不容錯過的超級英雄相關電影!

Photo / 華納兄弟

《自殺突擊隊:集結》:這是一群超級惡棍的故事,也是一群孤單的人的故事

《自殺突擊隊:集結》有著與2016年《自殺突擊隊》相同的故事前提,也就是政府單位集結了一群超級惡棍,派遣他們進行一些見不得光的任務。由於任務十分艱鉅,因此需要這些各具異能的人才能完成。但這也同時代表了另一件事──正是由於任務如此危險,所以才需要這些死不足惜的惡棍,擔上這些無異於自殺的重責大任。

但是與刻意擺出黑暗調性,不過劇本邏輯與角色刻劃都完全不合格的《自殺突擊隊》相比,這回的《自殺突擊隊:集結》則有著截然不同的出色表現,反過來以繽紛熱鬧的視覺風格,帶來令人目眩神迷的娛樂效果,無論是笑點或動作場面都讓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角色呈現上也更加精巧有趣,有許多地方都刻意破壞了通常好萊塢電影會有的情節公式,也因此讓人在觀賞《自殺突擊隊:集結》時,總是能不時感受到各種意外驚喜。

最為有趣的是,《自殺突擊隊:集結》在許多地方都以極為巧妙的手法,透過反差形式帶出本片的獨特之處。像是那些繽紛多彩的視覺風格與搞笑瘋狂的角色設定,其實並未完全遮掩這則故事的黑暗本質,也足以讓我們在熱鬧無比的情節發展中,照樣能留意到裡頭的冷冽無情,正如同片中許多血腥橋段往往以讓人捧腹大笑的黑色幽默方式來呈現一樣,使得《自殺突擊隊:集結》就這麼以一種童稚般的天真魅力,展現出對於殘酷現實的銳利諷刺。

除此之外,《自殺突擊隊:集結》的編導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在描述這群超級惡棍的手法上也十分別出心裁。他並未刻意淡化這些角色的殘暴程度,也沒把他們塑造成情非得已的犧牲者。然而,在劇情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卻會逐漸察覺,這些超級惡棍有時只是因為時運影響,就這麼踏上了行惡之道,而有的甚至只是按照自身的規矩與邏輯形式,因而與社會規範產生了衝突。

詹姆斯.岡恩以簡單俐落的橋段與台詞,讓我們對《自殺突擊隊:集結》的主要角色們陸續產生好感,到了電影的末段,甚至還可以光靠一句對白,便讓我們對本片最後的敵人深感同情,甚至是覺得難過不已,進而也使得片中的好壞之分變得更為複雜,甚至成為了一種如同現實世界中的世界局勢隱喻。

在此同時,我們甚至還會留意到,在《自殺突擊隊:集結》裡的這些超級惡棍,其實都是一群孤單的人們。他們有的沈默寡言,不願意表現出內心情感;有的則是故作強悍或瘋癲,試圖遮掩內心的真實自我。而這樣的安排,也讓這些角色的相處過程,竟然在不少時刻顯得意外動人,甚至還足以令我們相當程度地聯想到自己,就此被激發了一定程度的共鳴。

畢竟,抹去《自殺突擊隊:集結》那些誇張、繽紛的熱鬧表現,我們也確實會發現,不知道如何在親人面前坦率地表達情感、背負著過往難以甩開的心理陰影、由於害怕受傷而對各種發展感情的可能性都戒慎恐懼,還有面對人際關係的拙劣表現等等,都有可能在不同層面上影響了我們,也使得《自殺突擊隊:集結》片中的這些角色,就這麼成為了一種可以把超級惡棍的面具安置在人物臉上的濾鏡,讓我們在仔細思考後,這才察覺原來銀幕上那些惡棍的臉孔底下,有可能正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自己。

而這就是《自殺突擊隊:集結》最具魅力的地方。在精采無比的繽紛表現下,隱藏著足以打動我們的真摯情感,正如同我們在參加一些熱鬧的派對時,偶爾也會在某個瞬間覺得孤單無比一樣。

這是一群超級惡棍的故事,也是一群孤單的人的故事。自殺突擊隊,在此真正集結。

延伸閱讀

收藏